2、差一点效法了一次汪精卫的壮举(1 / 1)

蒋介石正巴不得能替英士兄分担些什么,听到陈其美说有件事要处置,顿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有一个人,叫刘师培,介石可曾知道?”

蒋介石太知道这个人了。

刘师培是江苏扬州人,早有诗名。很早的时候,他就呼吁创办新式学堂、鼓励出洋留学,还发表《论留学生之非叛逆》,支持留学生运动;又作《黄帝纪年论》,提出以黄帝纪年取代帝王年号纪年。和蔡元培、章太炎等创办报纸、出版书籍,宣传革命,并加人中国教育学会、光复会、同盟会、国学保存会等团体。还创办学校,培养专门从事暗杀的人才,并参与暗杀地方大员的活动,一度成为激进的革命党人。还有一件事也让此人名声大振,那就是他与有名的交际花何震结婚,婚后,夫妇二人都参加革命活动,被上海革命党人比作普鲁东和索菲亚。

或许是与身为交际花的何震结婚后,经济压力的关系,刘师培从革命党人、无政府主义者,演变成为告密者。竟作《上端方书》,向两广总督端方献“弭乱之策十条”,充当端方暗探,出卖党人张恭。

而张恭,是蒋介石在东京经常聚会的朋友。

所以,蒋介石对刘师培其人,非常痛恨。

后来,刘师培公开入幕,为端方考订金石,兼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刘师培随任直隶督辕文案、学部谘议官等职。不料,端方因在慈禧出殡之时拍照隆裕太后的行宫被罢官,刘师培也就随之退隐。

此时,英士兄突然提到这个人,一定是有了新情况。

果然,陈其美说:“端方已被委任为渝汉铁路督办,到了汉口,刘师培其人,也随其而至。端方这个人,见识、眼界,在满洲人里,实属凤毛麟角,绝对不会安于专心督办铁路。刘师培也会替他密侦革命动向,对我辈实施计划,是个威胁。”

“杀人放火,只听英士兄一言!”蒋介石信誓旦旦地说。

“先策划一下,听我的指令再行动。”陈其美指示说。

蒋介石顿感重任在身,也因为受到英士兄长的信任而自豪。英士兄手下,什么样的人没有,此事,却和他商议,足见英士兄对自己的信任和高看。

什么军校,什么军官资格,还有那个娘姨姚阿巧,这个时候,他都抛到了脑后。油然而生的,是务必完成英士兄交代的任务,于私为英士兄分忧解难,于公,是为革命立一功的使命感。

蒋介石接此任务,立即便着手准备,酝酿计划。

自从革命党人吴樾刺杀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未遂,暗杀行动一直没有中断过。

但是,最令蒋介石吃惊和倾慕的,还是汪精卫刺杀摄政王的壮举。

对于汪精卫其人,凡是在东京留学的,无不闻其大名。蒋介石对他的经历,也早已熟知。

或许因为汪精卫是广东人的缘故,从一名留学生,一跃就成为孙中山的主要助手。光绪三十年,西历1904年,和胡汉民、朱执信一同赴日留学,随后参与组建同盟会,并担任三部之一的评议部部长。作为孙中山的主要助手,汪精卫不仅在《民报》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还非常善于演讲,在留学生中影响很大。

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人物,在梁启超“远距离革命家”讥讽的刺激下,作出了亲自到北京刺杀清廷高官的决断,以向世人表明,革命党的领袖,绝不是贪生怕死之徒,并以此重振党人的信心。

尽管孙中山和胡汉民一再劝阻,汪精卫决心已定,还是秘密组织了暗杀团,悄然到了北京。

汪精卫和他的暗杀团在北京的琉璃厂租了一栋房子,开了个“守真照相馆”作为掩护。因为照相馆的暗室最适合搞炸弹的组装,照相馆里飘出化学药品的味道也不会引人怀疑。

经过一番尝试,最终,暗杀目标锁定为摄政王载沣。

载沣所居住的醇王府在什刹海边上,每天进宫上朝都要经过一座银锭桥。这里环境非常僻静,而小桥北边又有一条能容一人的大阴沟可藏身。于是汪精卫决定事先将炸弹埋在小桥下,待载沣经过时引爆,与之同归于尽。

不料,在夜里埋炸药时,被人发现并报官。

暗杀没有成功,汪精卫等人被捕。

狱中的汪精卫,坚贞不屈,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慷慨歌燕市,

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所有读到这首诗的人,无不被那慷慨从容、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所感动。

热血青年,皆以能效法汪精卫壮举为荣。

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蒋介石很是激动。

但是,被刺杀的人安然无恙,行刺者被捕,这无疑是作为刺客的大失败。蒋介石总结了其中的教训,觉得汪精卫他们,对细节过于大意。比如,这些人都是剪掉辫子的青年,集中到一起办照相馆,本来就容易引起注意,还在一起开怀畅饮,欢声笑语达于户外。还有,南方通过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给汪精卫汇款300圆,都是很不机密的。所以行刺未遂,虽未当场拿获汪精卫等人,可是,当局破案时,这些蛛丝马迹就成了线索。

蒋介石决心要精心策划,争取干得干净利落。

刺杀刘师培虽然不可与刺杀摄政王相提并论,但是刺杀摄政王失败了,效果就打了折扣;倘若刺杀刘师培一举成功,毕竟是为党人除一祸患,为革命立一大功,效果未必小于汪精卫失败的壮举。所以,蒋介石很看重这次机会,开始埋头设计行动方案。

可是,蒋介石精心筹备了很久,眼看假期就要结束,依然没有接到英士兄行动的指令。

“介石,我看,你还是按时回东京,继续你的学业吧!”这天,英士兄召见蒋介石,对他说。

“那么,行动?”蒋介石焦急地问。

“孙先生不支持。”陈其美说,“孙先生一贯认为,革命是光明正大的,而暗杀是下策,有损光明。”

“可是,万一刘师培……”蒋介石还不死心。

“端方已奉调署理四川总督,刘师培必随他去成都,这样也就没有必要行动了,免得打草惊蛇。所以,你还是回东京,继续学业。一旦有事,我会及时知会你。”

“也只好如此了。”蒋介石颇为自己的完美设计无用武之地而感到遗憾,“或许,以后会用得着的,权且作为战前预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