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有名望的刺儿头需要手腕(1 / 1)

尽管张居正争取当首相的努力暂时还没有成功,但他在中央已经是最有分量的领导干部了,所以,他实际上在考虑统筹全局了。

张居正是想干事的,但是现在的干部队伍比较涣散,中央也不够强势,叽叽喳喳、说三道四的人很多,其中,以惹是生非著称的海瑞就是一个代表人物。

海瑞这个人算得上是官场的另类。他比张居正年长11岁,但他是举人出身,在官场发展的余地不大,按常规最多做到地市级的书记兼市长已经相当不错了。不过海瑞的运气好,偏偏他顶撞、揭发的上司都出了问题,结果海瑞倒屡屡升迁。

因为海瑞这个人实在太难相处了,总拿中央颁布的规章制度说事儿,谁不遵守就和谁叫板,地方领导都不喜欢他。可是,海瑞很廉洁,堪称遵纪守法的楷模,想整他不太好下手;所以,大家采取了另外的思路,考察干部时对他的评语特别好,希望赶紧把他提拔走。

所以,举人出身的海瑞以和领导叫板闻名,不仅没有遇到挫折,反而一路升迁,在嘉靖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他升迁到中央户部当了处长,级别比进士出身刚分配当处长的还高两级,达到了六品。

海瑞过去一直在地方工作,对地方官场很不满意,以为中央应该是好的,规章制度都是中央定的,中央的干部一定是模范遵守的,特别是最高领导人,在他心目中更是神圣无比,在他看来,所有的问题,大体上都是各级领导干部未能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嘉靖皇帝的伟大教导造成的。

可是,到中央机关一段时间,海瑞发现,原来一切毛病的根源都在中央,嘉靖皇帝又是总根源。一气之下,他写了一份意见书,对最高领导人极尽嘲讽、挖苦乃至谩骂之能事。

概括起来说,海瑞指责嘉靖皇帝当领袖不尽职,做丈夫和父亲不够格。

这份公文按照组织渠道报了上去,气得嘉靖皇帝吐血!那时候还是徐阶当首相,嘉靖皇帝就要徐阶拿意见,定个什么罪名杀了海瑞解解气!徐阶就说海瑞是想出名,你杀他就等于上了他的当,因为海瑞无非给你提意见,敢提意见的干部是什么干部?直臣!那你杀他不就是杀直臣吗?杀直臣的君主,在历史上落个什么名声你想象一下吧!嘉靖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先把海瑞关进诏狱里。

海瑞运气真的不错,仅仅过了不到半年,被他骂的那位嘉靖皇帝就呜呼哀哉了,海瑞第一个得到平反,不仅光荣出狱,而且职务接连提升,不到半年时间,就做到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了。

徐阶整高拱的时候,海瑞也“发表”了一篇文章,以居高临下的仲裁人语气说,高拱有罪——具体什么罪他也没有说——应该下台(不久又后悔了,说自己冤枉了高拱)。以海瑞的名气,这样的发言是很有影响力的。海瑞这样做的动机如何,比如是不是以此声援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首相徐阶,都不必较真儿了,至少说明,这位老兄是闲不住的,说他责任心强也好,说他爱出风头也罢,反正他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不该出手都出手!

喜欢说三道四的海瑞,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事还要管,倘若关系到自己的事呢?

是的,现在的海瑞对自己担任的职务并不满意,他希望能够做有实权的官,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做些事情。

这样的牢骚,就传到了中央领导核心张居正的耳朵里了。

张居正对眼睛整天扫来扫去,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平事并随时准备大吼一声的海瑞,如芒刺在背。张居正也想做些事情,他不希望有人说三道四!所以,刺儿头海瑞整天在眼前晃来晃去,让张居正很不舒服。联系到海瑞牢骚满腹,不赶紧给他解决问题,不知道这老兄会闹出什么大动静呢?

有人说,张居正全面执政后之所以不用海瑞,是因为他喜欢清流,喜欢实干的干部;而海瑞属于清流,但干事不行。

这是想当然的说法,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海瑞也是干实事的干部,而且他的政见、理想和张居正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可以这样说,海瑞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而张居正不同,他要求别人务必做到,自己则完全可以例外。比如,海瑞和张居正一样很赞赏伟大领袖太祖皇帝崇尚的节俭,海瑞固然要求下属节俭到了苛刻的地步,但是他自己首先是带头节俭到了苛刻程度的,而张居正就不同。

张居正之所以排斥海瑞,仅仅因为这个人是刺儿头,不顺从领导,还按规章制度要求领导。站在领导的角度说,海瑞是麻烦制造者,于公于私,对领导都不利。

所以,如何摆布海瑞这个刺儿头,摆在了中央领导核心张居正的面前。

应该说,这个时候,张居正没有全面执政,他的控制力还不强;但是,摆平刺儿头海瑞是领导集体的共同愿望,不仅内阁如此,相信吏部也会有同感。所以,在对待海瑞的问题上,大家容易达成共识。

当然,李春芳、陈以勤本来就没有打算铺什么摊子、干什么事实,自己要求又比较严格,摆平海瑞对他们两个人还不是那么急迫和重要;张居正就不同了,他要施展自己的抱负,不希望有刺儿头在旁边指手画脚,赶紧给海瑞找个合适的地方是当务之急。

怎么安排海瑞呢?这是个难题。

当时有南北两个首都,同时有两个直隶。统辖北京的叫顺天府,统辖南京的叫应天府。举人出身的海瑞被破格任命为应天巡抚。

这就是官场手腕了。

不妨稍微分析一下,为什么会给海瑞做出这样的安排。

首先,这个安排符合海瑞的口味,不会引起反弹。海瑞的理想是做行政首长,独立掌管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方面。应天巡抚是个实实在在的职务,是中国最发达地区的最高领导,显示出组织上对海瑞是重用的。

没有办法。对海瑞这样的刺儿头,必须安抚,不能得罪。倘若逆着海瑞的想法给他安排职务,不啻惹祸上身,没有必要惹这个麻烦。

其次,张居正早就忍受不了死水一潭的局面了,他想抓经济工作,海瑞的一些想法,符合张居正的思路,不妨让海瑞去闯闯看。

海瑞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张居正应该知道他的想法:海瑞对建国初期伟大领袖太祖皇帝创建的规章制度松弛、对贫富不均、对官场疲疲沓沓的情形,无不耿耿于怀,他坚决主张打击豪强、清查田亩、抑制土地兼并。这也正是张居正想做的事情。更准确说,张居正施政,突破口也正在这里,正好可以利用海瑞,到一个重要的地区去施展一番。

再次,张居正想让一个他很烦的人去一个他很烦的地方。理念相同的人未必就是同路人,按照本心,张居正巴不得海瑞回家抱孙子;可是,海瑞的名气大,能量也不小,得让海瑞感到领导是重视、重用他。现在一年内得到几次提拔的海瑞还是有牢骚,倘若给他个封疆大吏干干,他应该会满意。张居正就想到了应天,这个地方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地方,是天下粮仓,但是张居正对这个地方,特别是现在的苏南一带印象很差,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吴地是“鬼地”,最难治。像海瑞这样的非常之人到那个地方去折腾一番,搞好了不是坏事,搞不好也无所谓,甚至也是好事,反正受折腾的是他很烦的“鬼地”,还可以趁机把海瑞打发掉。

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爱叽叽喳喳的人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或者非常复杂难治的地方去,“以难之”,这是当年严嵩对待王世贞的一手,张居正学到了。这次安排海瑞只是“实习”性质,他掌握全权后常常这么做,成为张居正用人的一个手腕。

这是比较高明的。不像有的领导,哪个干部得罪了他,就大嘴一张,以“工作需要”“组织安排”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给人家“交流”到一个明显差劲儿的位置去了。这样的领导,除了给自己心胸狭窄做出注脚外,就是得罪了一个干部。

当然,这套手腕,不是对谁都适用,应该是对付那些有一定声望、影响的干部的;对一般人,直接动手打压多痛快啊!

不管怎么说,让海瑞去江南任职,是一举多得的事!至少,张居正这个当家理事的人不用总提心吊胆防着他了。

不过,海瑞的任命一发表,舆论很不看好,江南的头面人物更是一片哗然,忧心忡忡。

这不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