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心理承受力(1 / 1)

当权不过如此 郭宝平 1485 字 1个月前

首都北京。张居正杀气腾腾地追究所谓幕后主使者,务必永绝祸本的秘密报告,很快就在京城传开。大大小小的干部都明白,这意味着新权势集团要利用王大臣这个混混儿的偶然闯宫事件,广事株连,制造惊天冤案,大开杀戒!可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言有理。冯保和张居正精心策划的这个阴谋太过毒辣,编造的情节也未免太过离奇荒诞,朝野无不为之齿冷。

要说谁上台谁下台,个中情由虽然不甚光彩,但还有可以理解的地方,然则,既然已经把人家一个光明磊落、能力超群、道德高尚的首席顾命大臣一举驱逐出政坛,而且人家也领教了你的厉害,不敢乱说乱动了,作为胜利者,还要无端诬陷,要从肉体上把人家一族斩草除根,未免太绝情,太没有人性了吧?!稍有良知,谁能坐视?

负有言责的干部——言官,也就是“议员”,首先提出了异议。那么,涉及到案件,就和具体负责对口监督司法的刑科“议员”关系最为紧要。他们得知张居正要“永绝祸本”的所谓报告,立即就坐不住了。不知道是谁牵头,反正他们聚在一起讨论起来。最后的结论是:此事关乎我辈的责任,若我们保持沉默,致使这样的事情按照时下的趋势发展下去,我辈有何脸面见人?!

于是,他们拟好了给皇帝的上书,说这样的案件,应该移送法定的司法机关依法审理,不能由特务机构东厂擅权审理。其他的“议员”们也蜂拥而上,表明态度。

当然,这个“议员”不像民主国家的议员可以无所顾忌;大明帝国的“议员”虽然也很厉害,可是也害怕威权的恐怖镇压。因此,他们不能直截了当说这是阴谋,而是要求由法定的司法机关彻查此事,务必查明真相。为了表示不是针对张居正的,他们留了余地,商量说把给皇帝(其实就相当于给张居正)的“提案”稿,先让张居正看看再说,不要匆忙出手。

张居正大权在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议员”的叽叽喳喳对张居正不起作用。专家们都说,明代的“议员”很厉害。确实是这样。但是,张居正当国的年代是个例外。

张居正的老师徐阶极为尊重“议员”,而徐阶的死对头严嵩则是十分惧怕“议员”,高拱因为自信无可挑剔,往往不在乎“议员”;而张居正与他的这些前任都不同,他对“议员”始终采取高压态势,不顺从就开杀戒!所以“议员”们的诉求在张居正那里就等于蚊子的“嗡嗡”声。

“议员”们无奈,只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他们索性到张居正的办公室请愿。张居正脸色阴沉,怒气冲冲地告诉“议员”们说,我奉劝你们不要乱发言,少说话,更不要上什么书,这样的“提案”,还是不呈报的好!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这个案件,已经定案,是铁案,改不了的!你们还是不要插手的好!不然的话……

“议员”们被张居正的威权震慑住了。

可是,一离开张居正的办公室,又觉得不能就此罢手,不然对不住俸禄,对不住良心啊!那就再请愿!不过张居正可没有那个耐心了,请愿的“议员”们再想见他,难了。在他的办公室门口从早坐到晚,张居正就是避而不见。没有办法了,“议员”们多数退缩了,但还是有两个有骨气的,言词更加激烈了,不顾张居正的威胁,独自起草呈报了“提案”,并且毫不隐晦地说,干脆明说了吧,这个案件内有蹊跷!

“议员”的这个“提案”一送到皇帝那里,张居正提笔代皇帝批示(这倒是他的职责)说,此人无端猜测,叫他说清楚有什么蹊跷,不说清楚处理他(意思如此)!

“议员”们在抗争,部长们也坐不住了。

高拱被罢黜后,张居正组阁,为了表示开诚布公,特意任命了几个有名望的干部当部长(暂时的,很快就会清洗下去的),这些人不是张居正的夹袋中人,对他的忠诚度非常有限。当然,他们也不敢公开和张居正作对,而是私下里多方做工作,劝张居正不要一意孤行,做这伤天害理的勾当(意思是这个意思,当然话不是这样说的,都是进士出身的高级干部,表达能力不成问题,况且我华夏的语言很丰富的,足够不同场合对不同人选择不同的语言)!

就连张居正的谋士、心腹加老乡、铁杆朋友李幼滋先生也推心置腹地告诉张居正说,这样做不合适的,还是收手吧,不然,你会留下万世骂名的啊!张居正一脸委屈,对他的知心朋友说,唉呀,老弟啊,别人不明就里,说这说那,我还能够理解,你是我的知心朋友,我们是交心的啊,你怎么也这么说啊。对这件事情,我和你一样也是忧心忡忡,谁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啊,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让他们秉公办理依法查处吧!

其实,对张居正和冯保编造的这个惊天大案,可能连小皇帝也未必相信。所以,张居正就听到了从那个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万历皇帝身边传来消息:皇帝身边的太监们议论纷纷,说这个案件蹊跷,伤天害理。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监,和一个负点责任的中太监,冒死跪在万历小皇帝的面前,言词恳切,说不能这么办,不能这样冤枉人家高先生啊!

当然小皇帝做不了主,向他说也白说,小皇帝甚至连这样的话都未必敢告诉张居正和冯保。多年以后,张居正死了,冯保受到弹劾,要免他职务的时候,已经二十岁的万历皇帝还说,唉呀,如果冯保来了可怎么办呀!他怕张居正和冯保可见一斑。

“议员”们的请愿、规劝,舆论的风向,朋友的忠告,加上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身边传出的讯息,张居正当然了如指掌。这让他有点心烦。但也仅仅是心烦而已,这些对他实施自己的决策,都影响不大。什么万世骂名,管他什么万世!

张居正这个人后来取得些政绩,与他这个个性关系很大,就是他认准的事情,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他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当然也不全是置若罔闻,事后他会对他认为不顺从的人疯狂实施恶毒的报复)。这个性格办好事可以办成,办坏事同样也可以办成。因为这个个性,他确实办了不少坏事,也办了不少好事。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张居正信心百倍。他决定无论遇到什么阻力,都要一意孤行,不达到一举把他的“生死之交”及其全族斩草除根的目的,誓不罢休!虽然因为这个阴谋太过毒辣,编造的情节太过离奇荒诞,朝野议论纷纭,抗议之声不断,张居正和冯保权势在手,不为所动,要一意孤行,蛮干到底。

在“议员”们请愿、部长们规劝、朋友们提醒如火如荼的时候,冯保、张居正的秘密计划转入了第二步:冯保的前任陈洪和高拱家的仆役(在冯保编造的情节里,当然不能由高拱具体和闯宫的王大臣联系,而是由家中的一个心腹仆役具体联系)被逮捕并火速押解到京。有了闯宫者的“口供”和“物证”,再把陈洪和高拱家的仆役屈打成招,然后把这些口供和物证对外公布,看谁还敢提出异议?!权势的魔力令人不寒而栗:眼看着,冯保、张居正者流,要把一个完全是编造的假案办成铁案,几成定局。

冯保乃一太监,政府的干部要见他不大容易。实际上制度规定政府的干部也不能和太监联系,更不容许私下交往。而张居正呢,无论谁和他说情,他都一脸委屈,说他对这件事也忧心忡忡,不知道何以如此,只能彻查真相,秉公执法了。我们不能不佩服冯保尤其是张居正的心理素质。一手锻造如此惊天冤案,他们居然能够脸不变色心不跳,任凭舆论大哗,依然我行我素。面对此一局面,捶胸顿足者有之,无奈长叹者有之,恨得直咬牙根者有之……

王大臣的口供,事后准备的物证都齐备了,第二步计划也基本完成,就差把冯保的前任和高拱的仆役屈打成招就可以实施第三步计划了。

事态进入十万火急的当口。不仅京城里已然可以嗅到血腥之气,就连地方上关心时局的人们,也痛感冤气冲天,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