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的婚姻(1 / 1)

婚是“女”和“昏”两个汉字的组合。女人发昏的时候,就结婚了。

这样演绎,只暗含着一种判断,即对婚姻的绝望。最起码表明对婚姻的消极态度。

其实,人活着,做任何一件事或做出任何一个选择都是有风险的,问题在于婚姻的风险太大,它不像买错了一只烤鸭或买错了一件衣服,要么退货,退不掉随手扔了。两个人一旦被那红本子以婚姻的名义固定下来,你就既不好退,更不能随手扔了。

所以,很多充满了浪漫想象的婚姻在现实生活中就成了一个遥遥无期的伤害。

这个世界,物质越富有,精神越自我,婚姻就越脆弱。无需去置疑具体的个人品质或道德,这是工业化社会里“人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走向。农业文明中的以经济上的“患难与共”掩盖精神上的“同床异梦”在今天是无法让人忍受的。

结婚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离婚,但离婚却常常成了结婚后不久就要面对的严峻的事实,这很无奈,也很尴尬。问题出在哪儿呢?除了迅速物化的社会背景和人的自我意志绝对化的心理背景之外,还有一些非世俗化的经验缺失应当引起还没有结婚或准备下一次再婚者的高度重视。

不要以为对方人好,就可以结成一桩婚姻。人好是一个道德评价,而居家过日子仅靠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是不足以支撑的。一个具有无懈可击道德水准的人很可能就是物质财富的贫乏者,他或她可能以“独善其身”的方式反抗着物欲横流,甘愿在清贫中坚守着某种操守,他们在精神上具有某种独领**的煽动性,而一旦与这样的人结成婚姻,就意味着你与这个世界相互拒绝。爱情是诗意的,婚姻是现实的,诗意的爱情在物质世界的面前常常缺少最充分的婚姻理由,一旦以诗意的目标结婚,最终很可能既没了爱情,又没了婚姻。

都说婚姻中的爱情有时战胜不了一只面包,所以仅有爱情不足以结成婚姻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因素就是文学中常说的“性格即命运”。有些婚姻的危机并不是源自于经济贫困和道德上背叛以及个人品质经不起推敲,而是简单得只有一个原因,也就是性格差异导致了无法共同生活。结婚需要许多理由,而离婚只需要一个理由。一次“情人节”不送玫瑰可以导致生气,连续几次都无动于衷就可以毁了一桩婚姻。不送玫瑰与爱情无关,有时只不过是表达方式的不同。

生活中人们常说,两个人都不错,为什么就过不到一起去呢?我在一篇小说中曾经写道“两个好人在一起并不一定就能过上好日子”,反之,一个糟糕的婚姻生活并不一定是由两个糟糕的人造成的。婚姻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

连两个好人都结不成一桩婚姻,似乎生活中就真的没有一件让人放心的婚姻了。其实也没有必要如此悲观。我以为,婚姻除了相貌、学识、身份、家庭背景、经济地位相称之外,还有心性、品格、趣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上的高度默契。前者在婚姻之前是一个定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硬指标,而后者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需要时间和经历的检验。

所以说,婚姻能不能进行到底,不完全在于硬指标上的合理,而在于软指标上的合适。也就是说在婚姻日常生活中彼此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默契至关重要。要实现这些,每个人在原则立场下都要放弃一些个人的意志,要有宽容和妥协的态度,要有大局意识,要有为对方着想的善解人意的情怀,如果完全绝对地“自我中心”,那么生活只能永远在别处,婚姻离我们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