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向自卑说再见(1 / 1)

有个人相貌极丑,街上过往行人都要回头对他多看一眼。他从不修饰,到死都不在乎衣着。窄窄的黑裤子,伞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顶窄边的大礼帽,仿佛要故意衬托出他那瘦长条似的个子,走路姿势难看,双手晃来**去。

他是小地方的人,甚至已经身任高职,举止仍是老样子,仍然不穿外衣就去开门,不戴手套去歌剧院,总是讲不得体的笑话,往往在公众场合忽然忧郁起来,不言不语。无论在什么地方——在法院、讲坛、国会、农庄,甚至于他自己家里——他处处都显得不得其所。

他不但出身贫贱,而且身世蒙羞,母亲是私生子,他一生都对这些缺点非常敏感。

没人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没有人比他升得更高。

他后来出任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一个人有这么多自卑的“资本”,难道也能得到那样的成就吗?

林肯的一生不是沉浸在自卑中,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爱情与婚姻美满,他集中全力以求达到更高的目标,他渴望把他独特思想与崇高人格里的一切优点奉献出来,造福人类。

许多老实人,内心深处其实笼罩着自卑的情结。心理学认为,自卑是由于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可能产生在任何年龄段和各种各样的人身上,比如说,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闪现出“辉煌”与“亮丽”,往往容易产生“看破红尘”的感叹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以至把悲观失望当成了人生的主调;经过奋力拼搏,工作有了成绩,事业上创造了“辉煌”,但总担心“风光”不再,容易产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叹;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一去不同头,往往容易哀怨岁月的无情,生发出红日偏西的无奈……这种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是一种消极、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开始,以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告终,使人陷入悲观哀怨的深渊

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这些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挡之势踢进了1000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需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