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实话实说的局限(1 / 1)

让我们先看一则关于老实人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说老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说实话。他本来以为这是优点,但奇怪的是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无处柄身。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进去。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原因以后,认为他“热爱真理,并且是说实话的人”,就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儿头已经不顶用的牲口,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随便派手下的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老实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老实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工人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老实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听老实人讲述完集市上发生的事,修道院长发着火对他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你走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老实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老实人”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坦率得令人发窘。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公公替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公公。”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老公公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我才不稀罕糖果。”

邓肯回答。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在前面的地板上。

人无论处在何种地位,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的确,做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毕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会办事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那些忠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莽直,锋芒毕露了。

怎样理解实话有时并不被肯定的现象呢?

从人性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而避害。可以设想,如果某甲对人总是以诚相待,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也就是说,某甲的真诚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利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

“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

还有一次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老实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