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能量(1 / 1)

创造性思维决定了一个人到底能有多少突破。凡是用保守、陈旧的思考习惯进行思考,只能重复过去而不能改造过去。成功者的思考习惯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能量!

那些不能突破自身局限的人之所以在许多场合毫无起色,正是因为他们固守于常规性思维,从而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功。常规性思维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固有思路或方法进行的思维活动,这样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创新性思维的核心在于创新突破,而不是过去的再现和重复。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套用,但它是在前人思维痕迹的基础上去努力进行创新。

因此,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虽然不能保证每次都取得成功,甚至有时可能毫无成效,并随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就是它的风险。但是,无论它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具有重要的改变原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所以,即使是它的不成功结果,也能向人们提供以后少走弯路的教训。常规性思维虽然看起来“稳妥”,但是它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为人们提供新的迈向成功的启示。

对于试图成大事的人来说,必须明白:人们为了取得对尚未认识的事物的认识,总是要探索前人没有运用过的思维方法,总是要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措施去分析和认识事物,从而在此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和方法,达到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的目的。

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新性思维,提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观念,形成一种又一种新的理论,做出一次又一次新的发明和创造,都将不断地增加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可能。

创新思维能够不断满足一个人实用知识经验的积累,促使其努力探索尚未被认识的世界,从而打开新的活动局面。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个人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就不可能在探索中得到发展,不能在开拓中前进!他的事业也必然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中。

成功的可贵之处在于成功者的创造性思维,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实践者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活动,为自己的成功之路奠定基础,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提到创新,有些人总是觉得离自己太远,似乎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前面讲过,创新活动已经不再是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事,它早已经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进行着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在事业上不断产生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并在为新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幸福。

对于一个成功的人来说,创新和幸福是什么关系呢?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创新看作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新是生活的最大乐趣,幸福寓于创新之中。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似的创新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创新与幸福的内在联系,说明创新是获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为什么说创新是成功者获得新的幸福的源泉和动力?我们知道,幸福是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得到的精神满足。而人们所需要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所需要的层次是不断提高的。旧的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要,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就要靠创新。取决于创新,即每个人的幸福和成功与否也在于创新。

世界上因创新成功的人简直是不胜枚举。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感触颇深地说道:“能有今天,我当然不会忘记一个司空见惯的秘诀,尽管这个秘诀经常与我擦肩而过,但过去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来对待。而现在我却要说,创新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它给了我成功的支点。”

伊夫·洛列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

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他的企业是唯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创新精神。

“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永远做一个不向现实妥协而要刻意创新的叛逆者。”这是美国实业家罗宾·维勒的话。罗宾·维勒的言行是一致的。

我们能从罗宾·维勒的身上看到创新思维对一个人成功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巨大:当全美短筒皮靴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的时候,每个从事皮靴业的商家几乎都趋之若鹜地抢着制造短筒皮靴供应各个百货商店,他们认为赶着大潮流走要省力得多。

罗宾当时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皮鞋工场,只有十几个雇工。他深知自己的工场规模小,要挣到大笔的钱确非易事。自己薄弱的资本、微小的规模,根本不足以和强大的同行相抗衡。而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争取有利地位呢?

摆在罗宾面前的有两条道路。

一是在皮鞋的用料上着眼。也就是尽量提高皮鞋面料成本,使自己工场的皮鞋在质量上胜人一筹。然而,这条道路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行走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自己的产品本来就比别人少得多,成本自然就比别人高了,如果再提高成本,那么获利有减无增。显然,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二是着手皮鞋款式翻新,以创新领先。罗宾认为这个方法不失为妥当之计,只要自己能够翻出新花样、新款式,不断变换、不断创新,招招占人之先,就可以打开一条出路,如果自己创造设计的新款式为顾客所钟爱,那么利润就会接踵而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罗宾决定走第二条道路。

他立即召开了一个皮鞋款式创新会议,要求工场的十几个工匠各尽其能地设计新款式鞋样。

为了激发工人的创新积极性,罗宾规定了一个奖励办法:凡是所设计的新款鞋样被工场采用的,设计者可立即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所设计的鞋样通过改良可以被采用的,设计者可获得500美元的奖金;即使设计的鞋样不能被采用,只要其的设计别出心裁,也可获得100美元的奖金。

同时,他立即设立了一个设计委员会,由五名熟练的造鞋工匠任委员,每个委员每月额外增加100美元收入。

这样一来,这家袖珍的皮鞋工场里,马上掀起了一阵皮鞋款式设计热潮,不到一个月,设计委员会就收到了40多种设计草样,并采用了其中三种款式较别致的鞋样。罗宾立即召集全体大会给这三名设计者颁发了奖金。

罗宾的皮鞋工场就根据这3个新款式试行生产了。

第一次出厂是每种新款式皮鞋各1000双,立即将其送往各大城市推销。

顾客见到这些款式新颖的皮鞋,立即掀起了一股购买热潮。

两星期后,罗宾的皮鞋工场收到了2700多份数量庞大的订单,这使得罗宾终日忙于出入各大百货公司经理室大门,跟他们签订合约。

因为订货的公司多了,罗宾的皮鞋工场逐渐扩大起来。3年之后,他已经拥有18间规模庞大的皮鞋工场了。

不久危机又出现了,当皮鞋工场一多起来,做皮鞋的技工便显得供不应求了。最令罗宾头疼的情形是别的皮鞋工场尽可能地把工资提高,挽留自己的工人,即便罗宾出重资,也难以把其他工场的工人拉出来。缺乏工人对罗宾来说是一道致命的难关。因为他接到了不少订单,如果他无法给买主及时供货,这将意味着他得赔偿巨额的违约损失。

罗宾忧心忡忡。他又召集了18家皮鞋工场的工人开了一次会议。他始终相信,集思广益,可以解决一切棘手的问题。

罗宾把没有工人可雇佣的难题告诉大家,要求大家各尽其力地寻找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并且重新宣布了以前那个动脑筋有奖的办法。

会场一片沉默,与会者都陷入思考之中,开始搜肠刮肚地想起办法来。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小工举起右手请求发言,罗宾允许之后,他站起来怯生生地说:

“罗宾先生,我以为雇请不到工人无关紧要,我们可以用机器来制造皮鞋。”

罗宾还来不及表示意见,就有人嘲笑那个小工:

“孩子,用什么机器来造鞋呀?你是不是可以造一种这样的机器呢?”

那小工窘得满面通红,惴惴不安地坐了下去。

罗宾却走到他身边,请他站起来,然后挽着他的手走到主席台上,朗声说道:

“诸位,这孩子没有说错,虽然他还没有造出一种造皮鞋的机器,但他这个想法却很重要,大有用处,只要我们围绕这个概念想办法,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思维不要局限于一定的桎梏中,这才是我们永远能够不断创新的动力。现在,我宣告这个孩子可获得500美元的奖金。”

经过四个多月的研究和实验,罗宾的皮鞋工场的大量工作就已被机器取而代之了。

罗宾·维勒的名字在美国商业界,就如一盏耀眼的明灯,他自己的成功,与他时时保持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创新,是经营者通向富有的捷径,企业家的高低优劣之分也往往因此而产生。毫无疑问,必须在思维上达到这样一种程度:用新思维突破常规观念,超越自己的过去,更要超越对手的思维能力,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