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芋(1 / 1)

本草纲目 丛书编委会 240 字 4个月前

【释名】凫茈(音疵)、凫茨(音瓷)、荸荠、三棱、芍、地栗。 [时珍曰]乌芋,其根如芋而色乌也。凫喜食之,故《尔雅》名凫茈,后遂讹为凫茨,又讹为荸荠。盖切韵凫、荸同一字母,音相近也。

【集解】 [时珍曰]凫茈生浅水田中。野生者,黑而小,食之多滓。种出者,紫而大,食之多毛。

【气味】甘,微寒,滑,无毒。

【主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别录》)

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黄疸。(孟诜)

开胃下食。(大明)

疗五种膈气,消宿食,饭后宜食之。治误吞铜物。(汪机)

主血痢下血、血崩,辟蛊毒。(时珍)

【发明】 [机曰]乌芋善毁铜,合铜钱嚼之,则钱化,可见其为消坚削积之物。故能化五种膈疾,而消宿食,治误吞铜也。

[时珍曰]按:王氏《博济方》,治五积、冷气攻心、变为五膈诸病,金锁丸中用黑三棱。注云:即凫茈干者。则汪氏所谓消坚之说,盖本于此。

【附方】大便下血。勃脐捣汁大半盅,好酒半盅,空心温服。三日见效。(神秘方)

女人血崩。凫茈一岁一个,烧存性,研末,酒服之。(李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