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整治李鸿章(1 / 1)

清朝末年,曾经出现过两个权倾朝野、人人望而生畏的李姓人,一个是深受慈禧太后宠爱的总管太监李莲英,李莲英这个人狐假虎威、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睚眦必报。另外一个便是长期执掌清朝外交事务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这个人飞扬跋扈、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深受四书五经熏陶的李鸿章,秉承读书人的历史传统,向来看不起身为废人、整天干着伺候人差使的太监,在李鸿章最春风得意的时候,这种心态流露得更加明显,于是就有点儿对身为总管太监的李莲英不敬。李莲英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心想:“这老家伙不知天高地厚,改天得给他点儿颜色看看,让他知道我的厉害。”

有一天,李莲英笑嘻嘻地对李鸿章说:“太后老佛爷近来有意静居,想把清漪园修缮一番,以便颐养天年。苦于修园子的工程款无处可筹,时常焦躁不安。李中堂乃朝廷重臣,如果能够体仰上意促成此事,以思太后,以宽圣心,当立下不世之功。”

李鸿章一听,立刻认为这是一个巴结慈禧太后的好机会,他岂肯轻易放过?当即就积极献计献策道:“我们不如以办新式海军为名,责成各疆吏拨款,兴办新式海军,振兴国防。是谁也不会反对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谁敢不出钱?出师有名,筹款有方,还用发愁那造园的经费吗?”

李莲英听了心中大喜,连连拍手称好,并且笑容可掬地将李鸿章着实奉承了一番。看着李鸿章得意扬扬的样子。李莲英心中想的却是,李鸿章啊李鸿章,我暂时让你高兴高兴,有让你哭的时候,否则你也不会知道我李莲英的厉害!

随后,李莲英又故作谦恭地对李鸿章说:“既然筹款有术,就请李中堂辛苦一趟,入园内查看一回,看看哪里该拆该建,做到心中有数。老佛爷如果查问起来,我们也好回话。”李鸿章看他想得周到,说得在理,当即点头赞成,哪里想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钻进了李莲英的圈套。

到了约定的日子,李莲英借口有事不能奉陪,派了个伶俐的小太监领着李鸿章,在清漪园里转悠了一整天。事后不久,李莲英故意拣了个光绪皇帝肝火最旺的时候,把李鸿章在清漪园里游逛的事告诉了光绪皇帝,并且添油加醋地说:“听说李中堂那天还带着个小太监,在园里足足逛了一天,山上水上玩得好不痛快!”

众所周知,光绪帝自幼进宫,从小慑于慈禧太后的**威,凡事都要看慈禧的脸色行事,始终是一个傀儡皇帝。越是如此,光绪皇帝越忌讳别人不尊重他的皇权帝位。听说权倾当朝的李鸿章竟然不经禀报,私自大摇大摆地在他的御苑禁地游逛,顿时勃然大怒,认为他的这一行为是“大不敬”,是对皇权帝位的公然藐视和冒犯。于是光绪帝大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就立刻下旨“申饬”,将李鸿章“交部议处”。

所谓“奉旨申饬”,就是由皇帝派一名亲信太监,捧着“圣旨”去指着某人的鼻子,当众数落臭骂一顿。而被骂的人,既不能申辩,也不能回骂,还要伏在地上谢恩,因为那骂人的太监代表着皇帝。因此,经常有大臣因不堪忍受太监的辱骂而被气病甚至气死的。身为朝廷重臣的李鸿章被御批“申饬”,他自然懂得其中的奥妙,于是他立刻向总管太监李莲英送上重贿,这才免去当众受辱。

再说李莲英看到李鸿章使钱告饶,也就出了憋在自己心中的那口恶气,乐得“和气生财”。李鸿章呢,当然很快也就明白了自己吃亏的原因,从此以后对李莲英不仅不敢轻视,而且还恭敬有加,竟同对待慈禧太后一样。

李鸿章是以军功而升任高官的封疆大吏,李莲英则是侍候太后饮食起居的太监,他们两个人在正式场合地位并不相称。但李莲英作为时时刻刻陪伴在慈禧太后左右的红人,实际上要比李鸿章这样的朝廷重臣更接近权力中心,随便耍耍手腕,就能借被其侍候的主子的权威整人于无形。李鸿幸最初看不起这些伺候人的人,受到了训斥,才猛然醒悟。

一个人无论地位多高、权势多大,对那些地位低微的人都应该礼敬有加。所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虽然这些人地位卑微,却往往能够在某些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既可能让你功败垂成,也可能使你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