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谏阻诛御医(1 / 1)

作为领导者,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下属的流言飞语,这使得领导者不得不对下属有所怀疑,并思考着这些流言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的话,自己又该如何处置他们?古人对此很有智谋,“赵鼎谏阻诛御医”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事例。

宋高宗时期,被金人扶植起来的伪齐皇帝刘豫,在山东散布谣言说,南宋皇帝的御医冯益曾经派人到山东去收买飞鸽,作为进奉给皇上的药物,一时之间,到处在流传着冯益奉旨与齐帝来往。泗州知州将此事上奏给朝廷,右丞相张浚上奏请皇上降旨,斩杀冯益以正视听。

枢密使赵鼎对此有异议,上奏说:“冯益之事确实有点儿蹊跷,让人怀疑。但是,似疑非疑之间,确实又关系到国体,不宜轻易采取杀头之举。然而,朝廷如对他丝毫不加以处罚,外界还真以为是皇上派他去的,这就有损于皇上的圣德了。臣以为不如暂时解除他的职务,让他到外地去避一避,以解除众人的疑惑。”

宋高宗认为赵鼎考虑得十分周到,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降旨派冯益去了浙东。张浚却对赵鼎非常不满,认为他是故意与自己唱对台戏。

退朝后,赵鼎私下里约了张浚,解释道:“张丞相,我这么做是有理由的。或许您知道,自古以来,凡是处置小人的,都不能太急躁,太急躁了,反而会使他们更加紧密地勾结起来,给国家造成更大的祸害;行动稍缓一点,可使他们放松警惕,而像狗咬狗似的互相争斗,等到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时,再来处置他们就容易多了。诚然,若论冯益的罪过,即使斩首也不足以平定天下人的愤怒,然而,如此一来,他们就唯恐皇上杀人杀习惯了,杀了一个冯益,后面还会有‘张益’、‘王益’。因此,必然会千方百计地去游说皇帝,以求减轻冯益的罪行。而现在这么做,既没有挫伤皇上的旨意,又使得冯益的那班同伙见其处罚较轻而不下死力地营救。一些比冯益官小的太监也许巴不得他被贬,以伺机等待提拔,又哪里容得他再进皇宫里去呢?假如现在就排斥他们,他们就必然会因为害怕我们,而愈加紧密地勾结在一起,我们也就难以各个击破了!”张浚听后,这才明白了赵鼎的深层用意,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领导者,处理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经过周密的调查和了解,得到确凿的证据之后再进行处置,如此方能使人心服口服,提高领导的威信;相反,如果仅仅因为听信了他人的风言风语,便对下属加以处置,未免容易产生谬误,久而久之,必然人心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