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走出心理亚健康(1 / 1)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以频繁出现的情绪躁动、兴致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过分敏感或行为能力下降等表现为特征的存在状态。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成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障碍的发病率急剧增长,如今这种现象已延伸到孩子。据调查,我国大约有30%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和障碍,其中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孩子居多。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以频繁出现的情绪躁动、兴致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过分敏感或行为能力下降等表现为特征的存在状态。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焦虑、心里烦躁不安。

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

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的,总感到不平。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心理专家指出,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当前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伊雪是某中学的学生,初一、初二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初三后,父母向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从那以后,伊雪每次考试前都特别紧张。一次考试,由于发挥失常,伊雪考得比较糟糕,名次一下子掉到了第八名。那天放学回家后,她去卫生间洗手,洗了10分钟,还是觉得没洗干净,从此,伊雪就有了频繁洗手的习惯,而且每次一洗都是十几分钟,由于不能自我调节,心理冲突不断加剧。从此,伊雪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

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比较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对他们的心理需求则关注不足。但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不少孩子的心理问题,根源就在于早期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合理而足够的关注。而每一年龄阶段孩子心理需求的合理满足,都是孩子信任感、责任感、情绪稳定性、健全个性发展的前提。

另外,有的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孩子大多有了自己的居室。但是,孩子的心理空间并非因为物质空间的扩大而“水涨船高”。事实上,孩子希望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自由自在的、独立的时间与空间。在父母一厢情愿的“围”、“追”、“堵”、“截”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缺乏自律,情绪起伏不定,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如果孩子的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一般来说,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帮助孩子走出心理亚健康的雷区。

(1)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孩子自从入学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与老师一起度过。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质。作为老师,应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心中的烦恼和焦虑进行排解和疏导,要多以正面的、阳光的,鼓励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地认识自我。

(2)尊重孩子的权利

作为家长,既应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要注重积极鼓励孩子与自己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即使行使父母权利,也应向孩子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3)对孩子持一种适度的期望

过度的期望是当今家长养育孩子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在对孩子提出期望之前,家长不妨先评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点、兴趣范围、个性特征。以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作为期望的参照和出发点,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更不要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作为压力强加给孩子。

(4)多和孩子交谈

心理调节是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办法,而沟通是帮助孩子调节心理的有效途径。老师和家长要经常与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了解、关心孩子的心事和烦恼,当孩子把自己的苦闷说出来的时候,压力得到释放,焦虑和紧张得到缓解,心理上就会轻松很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灵的爱与教育,要及时打开孩子的"心事之锁",带他走出心理亚健康,让他的心中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