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1 / 1)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诗作抒发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政治意义。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元载和宪宗未能实现收复河湟计划的惋惜,对沦陷区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鞭挞了苟且偷安、不思进取、不顾国家安危的当权者们。

河湟,河为黄河,湟为湟水,这里指河西陇右一带,那里有湟水流入黄河,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攻占河湟之地,到了肃宗的时候,陇右之地全部被吐蕃侵占。

“元载相公曾借箸。”元载相公,指唐代宗李豫时的宰相元载。相公是唐代对宰相的称呼;借箸,这里用汉代张良的典故。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有一次正在吃饭时,张良入见。刘邦听了别人的话,想立六国之后为王,张良说使不得,我请借用你的筷子代你筹划,以说明其中的道理。后来就用“借箸”二字,代指出谋划策。这句是说元载曾给代宗策划过收复河湟的方略。元载做过西州刺史,了解河西、陇右的情况,大历八年(773),吐蕃侵扰邠州一带,他曾向代宗提出过收复河湟的具体意见,并画了地图,后因遭人反对未能成行。

“宪宗皇帝亦留神。”宪宗,即唐宪宗李纯( 805-820),他曾查看天下地图,常有收复河湟之志(《新唐书·吐蕃传》)。

“旋见衣冠就东市。”旋,很快、不久;衣冠就东市,借用汉代晁错典故。晁错为汉景帝刘启策划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吴王刘濞等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叛乱。刘启听了袁盎的谗言杀了晁错。当晁错被斩于东市时,还穿戴着朝衣朝帽。这里是借喻元载之死。大历十二年(777),元载因罪下狱,代宗下诏赐死。

“忽遗弓剑不西巡。”遗弓剑,这里借用黄帝的典故。《史记·封禅书》载,有方士骗汉武帝说,黄帝骑着龙成仙上天,留下了一张弓。《水经注。河水》更说黄帝的陵墓只留下弓剑,本人则乘龙成了仙。后人便用留弓剑借指帝王之死。这是说代宗皇帝还没有实现收复河湟之志,就去世了。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这联写陇右人民的思归之情,陇右一带的人民为吐蕃控制,受尽了压迫和奴役,盼望着朝廷收复失地,重见天日。他们给吐蕃人牧羊、放马,却无时无刻不怀着故国之思,内心十分凄苦。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凉州歌舞曲,凉州一带的歌舞,在开元时期已颇负盛名。乐闲人,指有闲情逸致欣赏玩乐的人,此处指代唐王朝的达官贵人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唐政府的失望和忧虑。当时陇州区距京都长安仅数百里之遥,代宗时,吐蕃一度侵入长安,对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诗人渴望收复河湟,翦除祸患,然而,朝廷却迟迟未能付诸行动,高官贵族们饮宴作乐,乐而忘忧,无视国家的危机。诗人对此感到无比的愤慨、沉痛!

这首《河湟》笔力雄健,风格苍凉,感情沉痛,有很强的感染力,历来广为人们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