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1 / 1)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永贞元年(805)九月,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十月,改贬为朗州司马,此诗便是诗人去朗州赴任途中所作。诗人在诗中把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描写得十分优美动人,宛若一幅泼墨山水画一般。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水经·湘水注》:“潮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湖上风平浪静,月光照耀下的湖面犹如未经磨过的铜镜那样迷蒙。潭,指深水。诗人笔下的洞庭湖,月色朦胧,湖光潋滟,月光天水浑然一体,呈现出一派朦胧、宁静的美。一个“和”字,突出了月光湖色相融的和美。一句“镜未磨”则形象而生动地烘托出水面的朦胧,体现了广阔的洞庭湖在秋夜月光下独有的浑厚与宁静。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中山清水秀,远处的君山就像放在洁白银盘中的一颗青螺。诗人将湖水比作银盘,突出了湖水的澄澈明净,用青螺来比喻君山,则突出了君山的青翠可爱。如此一来,阔大的“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笔端下变成了小巧玲珑的微型雕塑,任人把玩,也让人不得不慨叹诗人落笔之精妙、构思之奇特、想象之浪漫。也只有诗人阔大的胸襟,才能容下这“八百里洞庭”,才能在阔大中浓缩出小来。

诗人作此诗时,正在贬谪途中。而自古以来,这种贬谪带给封建文人的,只有忧愁感伤。即使是豪迈不羁的“诗仙”李白,也曾在长流夜郎时咏出了“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的诗句。相形之下,诗人的诗是何等超凡脱俗、气宇昂扬,它所寄寓的情致,卓然高蹈,正是诗人开阔胸襟的写照,是诗人百折不挠、心清气和的不凡气度的体现。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人在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从郎州被召回长安,借游玄都观观花之际,写了这首诗。诗人通过这首诗,对唐宪宗所宠信的朝臣表示了不满。诗题用了“戏赠”二字,极言嘲讽,寓意深刻。正是由于此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旧唐书》),诗人又被贬到更为荒远的连州去了。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京城的大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来来往往的人都说自己是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紫陌,这里指京城的道路。东汉张衡《西京赋》言道:“木衣绨绵,土被朱紫”,形容街道的繁华。红尘,尘埃。诗人用“紫陌红尘”描绘了长安城的道路和路上扬起的尘土,衬托出了街道上人喧马叫、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元人不道”道出了人们看花后的愉快与满足。诗人虽没有直接写人们去时的情景和看花的细节,却通过人们看花归来津津乐道的情景展示了玄都观内桃花盛开、红雨弥漫的空前盛况。在行文上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里的桃树有近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道士们栽种的。玄都观,道教庙宇叫做观,玄都观在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诗人由物及人,写到了自己,引发了自己无尽的感慨。桃千树,极言桃花之多,如此盛景,都是在诗人被贬谪离京的十年中所出现的,由此道出了十年来京城的变化,也道出了人事的变迁。

“桃千树”其实指的就是那些政治上投机取巧的新贵,而熙熙攘攘的看花之人则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的阿谀奉承之徒。这些新贵和小人都是“永贞革新”失败后涌现出来的,即诗人所渭的“尽是刘郎去后栽”。诗人对这些人的讽刺,体现了他不改初衷、一如既往的斗争精神,也体现了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全诗托物起兴,笔触委婉,诗意含蓄而不晦涩,讽刺尖锐辛辣,是一篇极为经典的政治讽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