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仆射塞下曲(1 / 1)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此诗作于贞元二年(786)秋,时卢纶在河中浑城幕府任元帅判官。张仆射,即张廷赏,他与其父嘉贞,其子统靖三代为相。一说指张建树。仆射,官名,唐时为尚书省长官,位同宰相,后为虚衔。塞下曲,唐代乐府题,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多描写边塞战事。《和张仆射塞下曲》这一组诗共有六首,乃卢纶边塞诗的代表作。诗人以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富于个性特征的描写,真实地表现了边塞军旅生活。本书录选前四首。四首诗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表现边塞生活,场面壮阔,气魄宏伟,颇有盛唐之风。其中第三首“月黑雁飞高”尤为人称道。此为第一首,描写将帅的威严,军容的整肃,以及全军将士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气概。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鹫翎,即鹫的羽毛,可制箭羽。鹫,雕的别名。《汉书·李广苏建传》颜师古注:“雕,大鸷鸟也。一名鹫,黑色,翮可为箭羽。”金仆姑,箭名;蝥弧,春秋诸侯郑伯旗名,后借指军旗。《左传·隐公十一年》载:“颍考叔取郑伯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身之,颠。”句意为:飞箭系着大雕的羽毛,帅旗缀着锦织的飘带。此二句着意用将士们佩挂的好箭和装饰华美的战旗,来渲染军容的强盛,显示出威武严肃的主帅身份。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句意为:将台上,将军巍然屹立,挥动着崭新的令旗,发号施令;将台下,万千将士众口齐声呼应。将帅独立扬令,千营一呼,可见将帅之威严,军容之整肃。“千营”此为虚指,形容将士很多,并不为实数。此二句写将军发号施令,用千营士兵的同声欢呼,来反映士气的高昂,衬托将军军纪的严明。

这首诗有人物、有情节、有场面,文字极其简练,写景逼真,气势飞动,浑健沉雄,深具盛唐气象。诗人善于用形象而概括的语言,描绘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典型的环境气氛,并在这种气氛中,勾勒出人物的典型动作。卢纶曾长期从军佐幕,久居边塞,对军旅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加之笔力雄健,因而能言人所未能言,写出“不减盛时”的诗篇。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和张仆射塞下曲》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间射虎,赞美将军神奇的箭法及其勇力。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句意为:林深幽暗,疾风惊动草木,黑夜中,将军拉开强弓。诗人起句就浓墨重彩,渲染出紧张气氛。山深林密,即使是白天光线也很黯淡,更何况到了夜晚。在这恐怖阴森的氛围中,突然一股夹着草响的风刮来。一个“惊”字,可以使人想出茂草丛中左右纷披离合的情况。俗话说,“云从龙,风从虎”,猛虎出现时,往往有风为之前奏,何况这深山密林本是猛虎藏身之所,夜晚时分又是猛虎出入之时,如此写来,林中之“虎”呼之欲出,令人魄动心惊,气不敢出。夜行深山密林,忽闻“草惊风”,将军马上弯弓搭箭,动作迅速而不慌张。从中可见将军引满而发、镇定自若的气魄。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句意为:黎明,寻找射出的箭,才知道已经深深嵌入石棱之中。《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这两句似取材于此。诗人把这一原本就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再加以夸大,说是第二天清晨将军派人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块大石,那箭杆竟连尾部的白色羽毛一并嵌进大石的尖棱中。以“白羽”代“箭镞”,以“石棱”代“石”,如此写来,更形象生动,神采飞扬,但觉其妙,不觉其非。

这首诗借汉朝飞将军李广的故事,表现军中主帅的英勇。在表现手法上,通过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使情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尤其是从后二句寻箭的细节,可以想象出将军的宝弓之强,箭力之劲及其必以为中,扬长而去的豪爽大度的风采。全诗语言朴实、叙事扼要,读来饶有兴味。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此诗是《和张仆射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六首诗中此诗尤为后人嘉赏。诗中写雪夜追敌,表现将军的明察秋毫和威猛果断。不仅写景逼真,气势飞动,且富有雄豪之气,放在盛唐任何一流的诗人的边塞诗中也毫不逊色。辛文房称其“不减盛时”,不为虚美。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单于,匈奴的君主,此泛指敌酋。句意为:夜色昏暗,没有月华,也没有星光照耀,大雁惊飞;趁着漆黑的夜色,单于悄悄遁逃。这二句写主帅的洞察秋毫、英明老练。“月黑”乃其所见,“雁飞高”乃其所闻。在这有月无光的黑夜,忽闻鸿雁惊飞,这种气氛立刻引起主帅的警觉,马上命人侦察,得知“单于夜遁逃”。点出“单于”夜逃,说明敌人已经总溃退,这正是歼灭敌人的大好时机。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涛,率领;轻骑,轻捷的骑兵。句意为:马上就率领轻捷的骑兵追击,飘飘大雪,沾满在他们的弓刀上。关于这两句的理解颇有歧义。清人李瑛《诗法易简录》说:“上二句言匈奴畏威远遁,下二句不肯邀开边之功,而托言大雪,便觉委婉,而边地之苦自现。”此为顺看,即理解为:本欲轻骑追击,却因天地严寒而未能。同代之黄生《唐诗摘抄》则认为应逆看:“言虽雪满弓刀,犹欲轻骑相逐。一顺看,即似畏寒不出关,相去何啻天渊。”从全诗语意气象看,黄生为正解。此二句因为韵脚关系而倒装,但也因此而更增加了诗的顿挫感。此外,从发生的时顺看,却是顺置:敌酋夜逃,主帅立欲追击,待出营时,才觉大雪落满弓刀。“大雪满弓刀”,一个“满”字,生动地渲染出出击前的情绪气氛,使画面上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诗人选取了这场战斗中最富有启示意义的画面加以生动描绘,让人通过这一形象去思索出征追敌的过程和结果。

全诗短短四句,景起情结,战斗之酷烈:“月黑雁飞高”,敌军逃跑之狼狈:“单于夜遁逃”,我军主帅判断敌情之迅捷:“欲将轻骑逐”,及严寒边地之艰苦:“大雪满弓刀”,均于象外化出。前二句通过写景述事,刻画主帅善于观察、熟知敌情;后二句通过场面描写,通过对集体精神的渲染,有力地烘托出主帅的擅长领兵。月黑与大雪,不在于显示作战的艰苦,而在于反衬主将的坚决果断和士气的激昂奋发。由于卢纶长期从军佐幕,有着深刻的军旅生活体验,所以他的边塞诗有着较突出的个性,能道人所未道。明许学夷《诗源辨体》曾说此诗“气魄音调,中唐所无”;李攀龙《唐诗训解》则称其“独此绝雄健,堪入盛唐乐府”,可见此诗之妙。本诗之好,主要不在于内容上,而在于用字洗练、节奏明快,意境生动,一气呵成。“月黑雁飞高”可以入画,栩栩如生;“大雪满弓刀”则给人一种豪迈洒脱的美感。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此诗为卢纶组涛《和张仆射塞下曲》之第四首,描写边军舞宴,欢庆胜利。那盛大的庆筵,异族的祝贺,乘醉的狂舞,咚咚的鼓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野幕,野外帐篷;敞,开;琼筵,盛宴。美宴;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句意为:野外支起帐篷,摆下胜利的喜筵;羌戎兄弟纷纷前来,庆贺凯旋。边塞四野茫茫,天高地迥,一片辽阔,摆下庆功酒宴,可见场面之壮阔,气势之恢弘;而边地羌戎等少数民族纷纷来贺,夷狄来归,可见战功之大,边疆之安宁祥和。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亦指大鼓发生的如雷鼓声。句意为:身着金甲的将士乘醉起舞,咚咚的鼓声,震动了四野山川。此二句“醉”承“琼筵”,“鼓”接“贺”,“山川”照应“野幕”,衔接紧密,环环相扣,而天然自成。“醉和金甲舞”是写形,“雷鼓动山川”是写声。乘醉起舞,舞姿翩跹;鼓声喧天,声动四野。将士的豪迈,场面之热闹,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比起王翰《凉州曲》之“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两句少了几分悲壮,而气势却过之。

这首诗写将军凯旋,边地兄弟民族在帐幕外设筵庆贺的场面,气氛热烈、豪迈,描绘出了边地特有的风味,生动地说明了将军是得到兄弟民族的支持的。同时还描绘了将士“醉和金甲舞”的欢乐神态。全诗取材典型,洋溢着民族间和睦团结的气氛。此诗写得慷慨而豪迈,爽朗而明快,令人振奋。卢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名颇盛,辛文房《唐才子传》曾说他“所作特胜,不减盛时,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卢纶的才气由此诗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