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哥舒仆射(1 / 1)

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

腰垂紫文绶,手控黄金勒。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

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

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

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新上弦。

步人抽箭大如笛,前把两矛后双戟。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

杀将破军白日余,回旃舞旆北风初。

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哥舒仆射,即唐天宝名将哥舒翰。据《旧唐书》卷九《玄宗记》下载:天宝十五载五月,“甲子,哥舒翰进位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据此可知该诗当作于天宝十五载(756)正月以后。安禄山于上年冬发动叛乱,向南进兵,并很快占领了东都洛阳。哥舒翰此时正奉命在潼关防守。后来,由于唐玄宗、杨国忠等人的昏庸和猜忌,使得潼关防守战役完全失败,哥舒翰本人也为安史叛军所俘。韩翃此诗写于哥舒翰带兵前往守关之际,盛称哥舒翰的武功与军容之盛,既表现出对其所抱的希望,也意在鼓励其守关抗敌。

“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腰垂紫文绶,手控黄金勒。”句意为:你如同万里长城,乃是国家依赖的重臣;你一生唯以精忠报国为己任。你腰间挂着用紫色花纹丝带系着的大印,手里握着用黄金制成的马衔。万里长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这里借喻哥舒翰;紫文绶,紫色花纹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绶,或作服饰;黄金勒,用黄金制成的马衔。诗人开篇即写哥舒翰是国家依赖的“万里长城”,并一心报国。在当时安史叛军大兵压境,形势十万火急的情势下,此二句显得多么有分量。接着,诗人又夸赞哥舒翰身居高位,地位显赫。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句意为:你英年即居高位,仰天长望,气吞那安史叛贼。你调遣军中将士,即将转战黄河之北。高视,从高处往下看。黑头翁,指少年而居高位者。《晋书·王珣传》载:“殉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黑头翁,一作“黑矟公”。黑矟,古代兵器,长矛。北魏大将栗碑好持黑矟,人称“黑矟公”。后用以作大将的代称。此借指哥舒翰。从哥舒翰生平看,作黑硝公意义似更为贴切;吞,消灭之意;白骑贼,语出《梁书·侯景传》。侯景初为后魏定州刺史,后降高欢,再降梁武帝。后谋反,武帝被逼饿死。景立简文帝,复弑之,自立为汉帝,后为王僧辩等讨平。初,于武帝普通中,童谣曰:“青丝简马寿阳来。”后景果乘白马,兵皆青衣。此借指安禄山及叛军。麾,指挥;牙门,古时驻军,主帅帐前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转斗,转战。此四句,夸赞哥舒翰雄姿英发,指挥若定。诗人称安禄山及叛军为“白骑贼”,谓其反复无常,为无耻小人,终遭剿灭,厌恶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新上弦。”句意为:将军手下兵士皆英雄年少,身穿绣有天日的锦衣,足缠绣花绑腿布;腰间辘轳宝剑刚刚出鞘,缠绳宝弓新近上弦,整装待发。亲兵,随身的卫兵;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行缠,绑腿布;辘轳宝剑,良剑名,剑首以玉作辘轳形为饰,故名;宛转,缠弓的绳;角弓,以兽角为饰的弓。此四句是夸哥舒翰所部军士装备精良,整装待发,即将转斗黄河北岸。

“步人抽箭大如笛,前把两矛后双戟。左盘右射红尘中,鹘人鸦群有谁敌。”句意为:步兵所用之箭,大如竹笛,前拿戈矛,后握画戟,在烟尘滚滚的战场上左冲右突,如鹘入鸦群,无人能敌。步人,即步兵;矛、戟,均为古代兵器名;盘,盘旋;射,射箭。左盘右射指兵士动作。红尘,车马扬起的灰土。鹘,鸟类的一种,也叫隼,善于袭击其他鸟类。鹘入鸦群,比喻骁勇无敌。此四句写哥舒翰的精兵强将,将把安史叛军杀得落花流水,用词浅显,却酣畅淋漓。

“杀将破军白日余,回旃舞旆北风初。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句意为:将军剿除叛军,半日尚且有余;北风吹拂,旌旗飞舞,将军班师回朝。从军文人,研墨草写胜利檄文;战马飞驰,传递着将军胜利的消息。白日余,即叛军顷刻可破,半日有余。这当然是夸张之语;旃旆,军旗。旃,赤色,无饰曲柄的旗。旆,有燕尾垂旒的旗。回旃舞旆,指胜利回师;郡公,爵名。晋始置,亦称开国郡公。历代因之。明初尚有郡公之封,后废;楯鼻,盾牌的把手。楣鼻磨墨,语出《北史·文苑传·荀济》:“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椐上磨墨作檄文。”’后因以“楯墨”为文人从军研墨草檄的典故。走马,骑马疾走,驰逐;羽书,即羽檄,征召士兵的紧急檄文,加上羽毛以示急速。此四句写哥舒翰率军剿灭叛军,指日可待,不久就会胜利班师,得胜檄文将传遍海内。同时,也暗点诗人作此诗的意旨。

哥舒翰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难时刻前往镇守潼关,诗人对他寄予厚望,此诗洋洋洒洒,浓墨重彩,多处用典,盛赞哥舒翰及其军士,并描绘了扫除叛军、取得胜利的动人前景,显示了诗人关心国家,力主平乱的爱国思想。全诗尽是想象之景,然景象壮阔,气势雄健,痛快淋漓,读之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