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此诗题一作《还客归江东》。江州,州名。春秋时为吴之西境,吴为越灭,后复为楚地。秦属庐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太康十年,以荆、扬二州疆域旷远,难为统理,分豫章、鄱阳、庐江等郡之地置江州,因江水以为名。治所初在豫章,后移浔阳。客,其姓名及事迹不详,似为一位弃官归隐者。此诗写送客归江州隐居,是韩翃的一首七律佳作。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句意为:你此番东归故里,又可以作庄子所说的采真之游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水,哗哗作响,是在欢迎你回去,为你高兴。采真,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庄子·天运》言:“古之至人,假道于人,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后多指求仙修道。诗人开篇点明题旨,送客东归故里;“复”字,写出了客人隐居乡里学采真之游的喜悦心情。言“江水迎君”,更是以景衬情,以水助兴。江水日夜东流不停,蕴涵着客人归心似箭,归程片刻不能迟缓,其终得还家的欣悦之情,溢于言表。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句意为:你食宿不离那画有青雀的船舫,你的家就在那白鸥翔集的沙洲之上。青雀舫,即画有青雀的船只。《方言》卷九载:“舟……或谓之鹚首。”郭注:“鹚,鸟名也。今江东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也。”后因称船首画,有青雀之舟为“青雀舫”,泛指华贵游船。白鸥,水鸟名。鸥,一作“蘋”。白鸥洲,指白鸥翔集的沙洲。此处借指客之家乡。诗人称客人吃住在船上,亦即“不离青雀舫”,正好照应次句之江水“日夜流”,可见其归程迅疾,恨不得早日即到家乡。船为“青雀舫”,家在“白鸥洲”,这是诗人称赞客人旅舟华美,家乡景色喜人。实际上亦是称赞客人自己。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句意为:清风吹拂着山间如带的白云,那是要下雨了,露珠沾湿了你荷叶做成的衣裳,提醒着你秋天已至。山带,指环绕峰岩的带状白云。宋陈舜俞《庐山记》卷一载:“张野《庐山记》:‘天将雨,则有白云冠峰,或亘岩中,故谓之山带,不出三日,必雨。’”荷裳,即用荷叶做的衣服,以示高洁。又指隐逸者之服。刘长卿《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诏书征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闲草堂。”此二句乃诗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赏玩山野的隐逸情景。风吹山带,这是客人看到的如画美景;遥知雨,乃是其心中感受。合在一起,显见其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客身着荷裳,何其雅洁。荷裳为甘露沾湿,可见他对山野美景的喜爱。而寒凉的露水也在提醒他寒秋已至,对其关爱有加。自然与客人的界线已淡然消去,客人已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句意为:听说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你乘着竹轿,前往拜访,久久不愿离去。泉明,指晋陶渊明。其为彭泽令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此称其为泉明,乃避唐高祖李渊之讳;篮舆,古时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付轝篮舆。”淹留,停留;为,一作“会”。此二句化用典故,写客人亦效仿陶渊明,乘着“篮舆”,并去探访陶的故居,乐而忘返。这既是呼应起句之“采真游”,又点明客人是辞官归隐,回归自然,身心多么愉悦。
综观全诗,前两联点明主旨,写归途中的情景,写景叙事明白晓畅。后两联写归后隐居中的生活情景,照应起句的“复得采真游”。其中,“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两句,文笔省净,意境深幽,既有杜甫七律遗风,又有王维山水诗之韵味,颇见锻锤之功。尾联扣合渊明,用典贴切。全诗境界清新,淡然有味,回味悠长,不愧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