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表达羁旅之思的名篇。据考证,张继游吴越当在唐肃宗至德年间( 756-758)。诗题“枫桥夜泊”,点出了停宿的时间和地点,也点明了停宿的方式。有的版本收录此诗的题目作“夜泊松江”或“晚泊”,皆不如“枫桥夜泊”贴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写诗人羁旅途中,夜泊枫桥时在舟中的所见和所感。长夜难眠,四周的各种事物都能刺激到诗人那敏感的神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夜已过半,在树上露宿的乌鸦因这光线的变化而在睡梦中啼叫了几声,传到诗人的耳中,触动起诗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幽深感触。时值深秋,半夜的江船上寒气袭人,诗人远望天空和江面,感到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仿佛是白露为霜,从天上落下。诗人隐约感到江岸上有一排排的枫树,但在夜色中显得十分朦胧,无法看清。江面上,偶尔也会有几点渔火,可见在这个夜晚泊船在外的不仅仅是诗人一个,他们是不是也同诗人一样正对着这夜景愁绪满怀地躺着难以成眠呢?这两句诗描写的很多的景物,都不失其本来面目,但在此时此地,却都能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月落惊乌,言其夜之寂静;半夜鸟啼,言其声之惊心;秋月秋霜,感之极冷;江枫朦胧,望之阴森;渔火摇曳,望之寂寥。所有这些景物,都能引发诗人的愁思,使其感慨万端,难以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苏州;寒山寺,寺名,在枫桥西一里左右,初建于南朝梁代,据传唐初僧人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正当诗人思绪满怀地面对寒夜无可排遣之时,突然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几许疏钟,钟声穿过夜幕,悠悠地回**在空中。这钟声仿佛来自天国,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叩击着诗人的心扉,在不知不觉中,诗人忽然体悟到了一丝神秘的禅机,瞬间入定了。钟声驱散了诗人的羁旅之愁,送来了一丝丝的慰藉和启示。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写各种充满感情色彩的景色,创造出了一种凄清、朦胧而又神秘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对禅理的感悟,意蕴悠长,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而又难以言说,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