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1 / 1)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复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郎出刺嘉州。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侍御史领幕职。使罢,流寓不还,遂终于蜀。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均、何逊焉。集八卷。今编四卷。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煞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胡笳,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器.声调悲凉;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曾组织并参加抵抗安禄出叛乱的活动,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创“颜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河陇,指河西和陇右,治所分别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和鄯州(今青海乐都)。这首诗作于天宝七年(748),当时诗人在长安,因为颜真卿将赴边塞,所以咏胡笳歌以赠别。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紫髯,绛紫色胡须。句意为:您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奏的。起首二句写胡人吹胡笳极有边塞风韵,将读者思绪拉向塞外,给全诗奠定了悲凉壮美的基调。句中“君不闻”三字先声夺人,弓人注目。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煞楼兰征戍儿。”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婼羌东北。句意为: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这是从胡笳歌的艺术感染力的角度来刻画其凄美悲壮的一面。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至塞北的交通要道,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句意为: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诗人想象颜真卿将要经过的苍凉路途,其意境恰与胡笳声相切合,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句意为: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声。月将西斜乃是深夜之时,此时向月吹笳更见笳声之凄婉动人。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句意为: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遥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第二句以地点指代人,意即诗人对颜真卿的思念绵延深婉。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句意为: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意即边疆艰苦,常令人思乡,梦中被胡笳声惊醒则更加悲伤。

全诗以胡笳声音的哀苦来刻画边关凄凉、悲壮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颜真卿的关切与勉励。诗中运用顶真、反复的手法,“胡笳”二字重复达四次之多,在唐诗中实乃罕见。但正因为这种重复使胡笳及其哀婉的歌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