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于在成都草堂定居下来,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严武再度镇蜀,杜甫一度任节度使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虽然在政治上并无多大出路,但他并不消沉,时时关心着国事。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诗流露出的主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这首《春夜喜雨》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了成都春夜降雨后的多姿多彩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生活中的喜悦心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场雨来得正是时候,它好像很了解时节似的,正当这春天需要雨的时候,它就降临了。诗人开篇以拟人化手法赞颂了这场来得十分及时的雨,是一场“好雨”,之所以是“好雨”,是因为它“知时节”,当春天需要它的时候,它就降临了。首联紧扣诗题,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抑制不住的内心喜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一场和风细雨,随着轻风慢慢地在夜间降临大地,如丝如缕,默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此联对仗工稳,富有诗情画意,“潜入夜”、“细无声”,颇有情味,这雨对春天万物的奉献是无私的,它不想让人知道,因而选择了在夜间降临,而且是无声地降临,它甚至不想惊动它所滋润的万物。此联历来为人称道,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论此联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传出了春雨之神。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野径,乡间小路。此句意即:开窗望去,乡间的小路在满天乌云下根本看不清楚,四野漆黑,只有江中船上的微弱灯火依稀可见。此联写雨中的郊外景象,万籁俱寂,漆黑一片。诗人以火衬云,使这雨中夜色更显漆黑、寂静,这不仅在行文上照应了颔联,而且此种景色暗示了这场“好雨”在夜间还将继续下去,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此联是诗人在夜雨中想象天亮以后的城中景色。天亮雨停之后,经过细雨浸润的红花在曙光的映照之下将格外鲜艳夺目,整个锦官城将沉浸在一片鲜花的海洋之中。锦官城,即成都城。城里在雨后是如此的美丽迷人,郊外的山野田间那生机盎然的景象就更可想而知了。
此诗描写细腻,刻画生动,诗人紧紧抓住了春夜细雨绵绵的这一特点,以拟人的手法,精练的语言,将这场春雨描写得极具情韵。整首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读来清心爽目,如春雨般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