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行(1 / 1)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于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感受。长干在长江下游,商业经济发达,经商的人在水上往往过着漂泊的生活。本诗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描绘了两小无猜的可爱,初婚时的甜蜜,别后相思的痛苦,言辞恳切,行文流畅,是一首纯真爱情的颂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复,通“覆”,掩盖,指小女孩的打扮,头发盖着额角。剧,游戏。床,庭院中的井床。弄,玩弄,此指投掷为戏。意即:我的头发刚盖过额角时,折了一枝花在门口游戏。你跨着竹竿当做骑马,跑了过来,和我绕着井床互相追逐,投掷青梅为戏。我们一同居住在长千里,两人年纪幼小毫无嫌弃、猜疑。这段勾画出一对小儿女两小无猜的可爱情形,真挚的爱情就在这童年的嬉戏中播下了种子。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颜,眉目之间。暗壁,墙角的暗处。展眉,即开颜,情感在眉宇之间流露。抱柱信,运用《庄子-资跖篇》中典故,传说,尾生和情人相约桥下,女子临期未至,大水忽涨,尾生坚守信约不离开,抱着桥柱被水淹死。望夫台,运用《幽明录》中典故,传说,古时有一女子,因思念久行未归的丈夫而天天上山眺望,后化作石,仍具眺望之形。后人将石称为望夫石,山为望夫山。意即:14岁嫁给你时,还十分害羞,笑靥不曾轻启。低头对着墙角,任你千呼万唤也不肯回头。15岁才开始常露笑颜,心中只愿和你常相厮守,化为尘灰也要在一起。希望你也能像尾生那样紧守誓约,我要像望夫石一样日日盼你归来。此联描写初婚时的甜蜜:本是非常熟稔的一对青梅竹马的男女,在婚后,因关系的变化,女方仍感到十分害羞,或许平时相处时更多的互助友情,难言的情愫都深埋心底,一朝好愿得偿,真是喜极而羞。现代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诗中,古时的婚姻分明是爱情茁壮成长的沃土,在婚后互助关爱的环境里,如春蕾一般羞涩的恋情,更如鲜花一般绽放,双方甚至海誓出盟永不分离。“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这句巾两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既是他们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誓言的明证,亦是诗人对他们即将面临的挫折的暗示与惋惜。这既是对他们纯真爱情的升华,也与下文相承接,在全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灏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瞿塘,又称广溪峡,三峡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滟滪堆,瞿塘峡口处一个危险的石滩。不可触,五月夏季水涨,行船至瞿塘峡口易触礁,《太平寰宇记》中有“谚曰:‘滟滪大如模。瞿塘不可触………迟,一作“旧”,以前的;坐,因为。意即:16岁时,你远出行船,可是瞿塘峡口的滟滪堆,又是那么危险。五月水涨,可千万小心别触礁,三峡两岸,山高峰多,那高高的山峰上想必常传来猿猴的哀鸣。门前以前我们游玩的地方,全都长满了绿苔。时间长后,绿苔变厚扫都扫不干净了,转眼秋天又到,秋风吹落了树叶。秋日里,蝴蝶飞来,成双成对在西园草地上飞舞。看着可爱的蝴蝶,想着以前幸福的日子,怎能令我不伤心,因为愁闷,我年轻的容颜仿佛已经衰老。这一小节叙说了新婚不久即分离后的相思之苦。诗中“十六”、“五月”、“八月”以及前诗中的“十四”、“十五”等数字皆为虚指,表明粗略的时间顺序,使行文节奏明晰,前后衔接浑然一体。且“十四”、“十五”和“十六”的对比可见新婚之短,欢乐短暂。“五月”、“八月”对比可见时间之长,相思之苦。前诗描写童年、新婚之乐,多为叙事,行文流畅,不假思索,而此时诉说别后相思则不惜大量铺陈,借景抒情,行文凝滞,让人感到女主人公仿佛独坐空房正在痛苦地数着日子。“坐愁红颜老”,伍子胥曾一夜白头,女主人公亦因相思,半年不到,竟感到娇颜已老。真如杜鹃啼血,催人泪下。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早晚,不论是早是晚,任何时候的意思。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统称,在今四川省东部。长风沙,地名,又称长风夹,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东。意即:不论你何时到了三巴,都早早将行程在家书里告诉我。我将不畏路途遥远,一直到长风沙的地方迎接你。这段写出女主人公坚强不屈服于命运的一面。

这首诗是诗人以民为师,以古为师而创作的佳品,行文间充满对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同情,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对敢于抗争的歌颂。全诗自纯真可爱的童年写起,行云流水,直至新婚后.美好的爱情热烈地绽放,令人对女主人公的幸福无比艳羡,这也正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追求与向往。此时的幸福更衬出别后的痛苦,随后而来对相思的叙述真是愁肠百结,其中穿插大量景物描写,有对丈夫行程中艰难险阻的想象,有对屋宇不扫的叹惜,有对勾起昔日美好回忆的熟悉美景的惆怅,生动描摹出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这也正是大部分劳动人民的凄凉命运的缩影。读之令人不由洒下一掬同情的泪水。结句,格调突然高昂,宛如战斗的号角,女主人公不甘命运的捉弄,决心以自己果断坚决的行动去追求来日的幸福,他们重逢之时想必又是一个草长莺飞的良辰美景。这也正体现了诗人李白豪放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