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 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l7岁时所作的一首小诗。题中的山东并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当时王维全家已从山西太原的祁迁到蒲,蒲在华山之东,故诗题中称为山东。当时王维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九月九日是民间的重阳节,京城里到处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气氛,而此时客居京城的王维却不能与家人团聚,触景生情,更激起他对家人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在他乡漂泊,这对一位17岁的少年来说,想家的感觉不言而喻。首句表达了诗人只影形单,异旅漂泊的孤独心境。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颇有力量,诗人的这种孤独不是通常那种无人做伴、独自一人而产生的那种感觉,而是身处异乡、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时产生的孤寂与凄苦,其中饱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味,故读来别有一种沧桑之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则极其敏锐地把握和刻画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羁旅在外的人们每每在过节这一特定情境下思念亲人时,迫切之心尤甚于平日。“倍”字的运用,甚为妥帖,渲染出了‘不同于寻常的节日气氛和孤独情景。

“遥知兄弟登高处”,王维和他的兄弟自小感情就非常深厚,而今适逢重阳佳节,思念之情之炽烈可想而知。古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饮**酒、插茱萸的风俗习惯。因而诗人很自然地由思亲联想到了登高,而登高望远中又寄寓了更深沉的思念。

“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蕴藏着深深的叹惋,既表达了自己渴望与亲人一起欢度佳节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远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登高饮酒、遍插茱萸、欢度节日之余猛然间发现少了自己而发出的美中不足的叹息和伤感。

这首诗精巧工整,耐人寻味。诗中洋溢着真情实感。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动。青年时代的王维,素有才名,这首诗也反映了他青少年时期的创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