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处于挫折中时,不仅要鼓励他,使他拥有战胜挫折的力量与勇气,而且要告诉他:当自己力不能及的时候,最好积极调动别人帮助自己。要么是寻求妈妈的帮助,要么找其他朋友,甚至是找陌生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会战胜挫折,而且他会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懂得如何体谅与关怀他人,如何增强团队凝聚力。所以,作为妈妈,既不可对孩子过分溺爱,更不能对孩子放手不管。唯有善于引导、及时指导以及在必要时的帮助和鼓励,才能促使孩子鼓起勇气,正视面前的困难,从而勇敢地去克服它。
理智的爱,可以使孩子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可以使孩子增强与困难拼搏的勇气;妈妈的关心、同情,能够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孩子在慈爱而不是溺爱,严格而不是严厉,诱导而不是包办的环境中生活,会得到莫大的安慰和力量,激发起正视困难的勇气。反之,如果没有妈妈的鼓励、引导和帮助,孩子遇到困难后,感到孤立无援,往往会表现出沮丧、恐惧、萎靡不振,并想躲避困难。妈妈和孩子诚挚坦率地交谈,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战胜困难。交谈,可以使双方更加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孩子从小就与妈妈在一起,每天都有机会进行语言交流,妈妈要抓住时机,多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谈论周围发生的事情,讨论遇到的问题。成人的观点,会使孩子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如果孩子遇到困难,他们首先就会想到有妈妈的关心和支持,继而勇敢地把自己的见解大胆地陈述出来,而妈妈给予恰如其分的同情和开导,引导孩子用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困难,那么,孩子会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地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妈妈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泊游泳时,妈妈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孩子走路不好摔倒了,应自己爬起来,妈妈尽量不去拉扶和安慰,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树立起信心,努力去战胜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对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
依依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有一次,她在外面玩的时候,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子绊倒了,大概是太疼了,她趴在地上放声大哭。她妈妈想过去扶她,但是想了想,还是把心狠下来,只是走到依依跟前,蹲下来鼓励她:“宝宝,自己爬起来,好吗?你真勇敢!”依依终于自己爬起来了,妈妈仔细一看,孩子的膝盖被石子磕破了,血珠渗了出来。那一刻,妈妈的心很疼。不过,看到依依脸上的坚毅表情,妈妈觉得自己的狠心很值得。因为她相信这件事让依依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了。
正如这个例子里的妈妈一样,妈妈要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引导孩子独立解决困难。信任和鼓励,是刺激孩子奋发进取、战胜困难的有效方法,而且会使孩子身心愉悦。谁都明白,一名运动员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往往会在观众的叫喊加油声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妈妈切忌采用不闻不问、讽刺嘲笑、过多的批评、大声呵护和粗暴责问的方式,这会使孩子精神更加紧张,不仅不会缓解孩子沮丧情绪,反而会使孩子感到束手无策,从而失去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