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苦”刺激(1 / 1)

在一个苹果园,有个孩子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棵苹果树的树枝上都垂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在树枝上,一端牢牢地绑着石块。这个孩子就问果农,这样不怕把树枝压断吗?果农笑笑说:“现在不压着它,等到了秋天,满树都是苹果,那就真的要被压断了!”

孩子就像苹果树,不断地成长着,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着妈妈源源不断的爱。只是有时妈妈的爱就像一张大网铺天盖地张开,为了防治病虫害,为了阻挡风雨侵袭,为了让它尽快成长,结出漂亮的果实,妈妈甚至剥夺了果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违背了它的成长规律,拼命地浇水施肥不说,还拿来了塑料布,搭起了大棚,将果树包得严严实实,只为了让它免受伤害。妈妈认为,这是爱孩子,孩子就可以无忧无虑地茁壮成长了。这时,如果有人试图给果树拴上石头,一定有人会大叫:“你这不是疯了吧!”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动物园里,铁丝网之内的猛虎们威风凛凛。一只母鸡和一只兔子先后被扔进铁丝网内,老虎三两下就笑纳了。老虎似乎意犹未尽,于是一头牛被赶进了网内。与前面的兔子不同,这只牛毫无怯意,只见它尾靠铁篱,严阵以待。而另一边的老虎们,似乎也气定神闲。它们慢慢靠近了,周围是一股浓浓的杀气,围观者们也屏住呼吸,等着看好戏。老虎与牛,就像两个武士,用目光开始厮杀。牛眼睛当然比老虎眼睛大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几只老虎突然潇洒地转身,留给观众背影。驯养人员开始介入其中,显然人们不想看它们“和谈”。可驯养师怎样驱赶都无济于事,有一只老虎被赶急了,竟钻进一根横在地上的粗水泥管子里,灰头土脸地躲了去。这哪里是兽中之王的本性?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无形之中也在培养着这样一只只养尊处优的“老虎”?

从来没有忍受过寒冷、饥饿和失败的孩子们,将来会以一种怎样的面目走进社会?有的妈妈抱怨他的孩子胆小娇气,有的妈妈抱怨孩子耐挫能力差,平时说两句就哭鼻子,更不用提批评了,还有的孩子动不动就跟妈妈怄气,全然不在乎妈妈对他的爱。这不是孩子的错,因为自从生下来,他就没有权利选择妈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们对饥饿、寒冷、委屈、挫折很少有机会体验,这时又怎能苛求他对这些有巨大的承受能力?老虎没有在深山野林生活,就没有狂风暴雨的洗礼和林海雪原的磨炼,取而代之的是自幼得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无形中,老虎就没了锐气、软了筋骨。

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所以,妈妈在对待孩子成长时,必须改变原有的意识和方式,必须给孩子一些“苦难刺激”,让孩子在令人不快或不舒服的外界刺激下得到适当的磨炼,以提高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相比较温室教育,这才是孩子成长必需的良药。有四种常用的“苦难刺激”:

1. 饿饿他,让他知道食物的珍贵

很多孩子偏食、挑食、食欲差,这其实是因为妈妈的溺爱让孩子从来不缺好吃的,他想吃啥就有啥,自然就感受不到饥饿的滋味,吃饭时也就没胃口。俗话说:“欲求小儿安,应忍三分饥与寒。”知道饿的滋味,“饥不择食”也就理所当然。因此,让孩子适度饥饿,这是改变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最好办法。

2. 累累他,让他知道万物来之不易

孩子懒惰,没有责任心,妈妈再辛苦他也无动于衷,要想让“白眼狼”有变化,妈妈就要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喊停,而且不要再上学车接车送,过度地呵护会让孩子认为妈妈就是自己的双手和双脚,辛苦也是理所当然。妈妈不妨鼓励和督促孩子干一定的家务劳动和参加各种有益活动,自己的事自己做,妈妈不要什么都包办。

3. 难难他,让他知道世事艰难

很多孩子意志薄弱,因为妈妈总是为他安排好了一切,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有啥事都去找妈妈,一旦离开妈妈,他们就会变得“不堪一击”。妈妈这时应该有意识地为他设置一些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和挫折,给他以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方法。

4. 凶凶他,让他知道有所畏惧

孩子人虽小,脾气却挺大,这也怪不得他们。如果谁一生下来就听着“甜言蜜语”,谁都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这就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批评。对那些学习拔尖,容易骄傲的孩子,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更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让他们体会到失败和受批评的滋味,化阻力为动力。良药苦口利于病,妈妈们,多给孩子一些“苦难刺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