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一开学,某学校脑瘫班的乐乐,现在连路都不怎么会走了,而上个学期期末的时候,她走路非常的好,虽然时不时会摔倒,但是可以自己独立的行走。大家都夸她练习认真,成果明显。结果这个学期怎么突然就退步了呢,原来这个寒假,乐乐的保姆去照顾姐姐的孩子了,没有时间照顾她,因此乐乐的生活都是由妈妈负责的。而乐乐的妈妈由于孩子的缺陷非常的自责,对孩子十分迁就,哪怕是乐乐说:“无论我说什么,无论我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你都不准反驳”,妈妈都没有任何的意见。在家里,乐乐称王称霸,家里人不敢说半个不字。因此,寒假的一个月时间里乐乐就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从来没有好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更别说专门的练习走路了。一个月不练习的结果就是:现在连走路都有问题。
宠爱孩子,这是孩子的福分。所谓的宠,应该是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情需求,这样宠出来的孩子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会更加自信。天下的妈妈没有不宠爱自己孩子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懂得宠爱孩子的尺度,这是孩子的不幸。对孩子的宠爱,应该有度。如果宠爱无度,就会变成溺爱。
溺爱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助长孩子的任性和娇气,弱化孩子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埋没孩子处理各种事情的潜能。有一些妈妈,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做任何的家务,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当孩子遇到各种困难自己都先迎难而上。一句话概括就是,妈妈在极力创造一个让孩子感觉到没有任何委屈的环境。这样做的后果,孩子无疑是得到了安逸,万事不求人,但是这样做的同时,也把孩子应该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免疫力舒舒服服地破坏掉了。妈妈对孩子无度的宠爱还会使孩子在潜意识中形成“唯我独尊”的错误意识,他们成了家里的上帝,他们的喜怒哀乐左右了家庭的气氛。
在学校中,有不少孩子是任性不羁的霸王,没有任何人能和他沟通,没有任何规则能够约束他。妈妈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妈妈小的时候自己受苦太多,曾经感受到过贫苦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折磨,现在自己事业有成了,总觉得不能让孩子再像自己从前那样受苦,所以千方百计给孩子最大的满足。(2)有的妈妈本身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生活环境里,并且现在的条件要比过去好很多,所以就觉得孩子一定要过得比自己舒服才算是跟上了时代进步的步伐,才算是不委屈孩子。(3)有的妈妈由于经常不在家,长期在外拼搏,无暇照顾孩子平时的生活,总觉得自己对孩子有亏欠,所以,就容易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甚至可以容忍孩子挥霍金钱。
需要的东西给得太多了,人的感觉就会钝化,爱也是如此。妈妈对孩子如果爱得太多,孩子的感觉就会麻木。因此,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溺爱心理的产生,最终都会导致孩子心理发展的障碍。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容易变得无情,只喜欢一味地索取,不懂得付出。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容易变得无能。如果妈妈帮助他做了很多本该属于他做的事情,会导致智力甚至是身体发育停滞不前。妈妈可以给予孩子生命,但却无法给孩子他的一生。孩子迟早要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事情。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基本上缺乏自强的精神,缺乏自立的能力,承受不了任何风风雨雨,这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些孩子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一些具体表现,比如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能控制饮食;在活动中不守秩序,如果别人不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就会大吵大闹;很少为别人考虑,不能与别人一起分享成果。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会表现得很难适应社会,因为过分娇宠的孩子容易自私、任性、放纵,动不动就生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等。这样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大事不会做,小事不肯做,注定要失败。
当今我国的独生子女身上,过度宠爱、娇生惯养的危害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西方国家的孩子相对要独立很多,所以,我们的妈妈可以向外国先进的育子智慧学习。在美国,无论是高官还是富豪,从来都不给子女零花钱。而子女的零花钱大多是通过课余或假期的打工中“按劳取酬”获得的。不仅如此,当子女成长到了18岁的时候,他们就再也不会在经常性地依赖自己的父母,而是必须要自食其力。特别是一些美国孩子长大了从不向父母伸手要一毛钱,而是自觉地凭劳动和智慧来挣钱料理自己的生活。
总之,要想孩子独立,就要从小培养独立意识,不能娇生惯养、过度溺爱!妈妈爱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大家都理解,但是千万不要“过度”。爱孩子不能只用感情,更需要智慧。教育孩子时坚持“把握尺度”的原则,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