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态,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
曾经在路上听到这样的话: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我们不难看到,我们很多家长在孩子受了一点委屈之后,立即气势汹汹地带着孩子向别人讨说法,而且往往是听了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之后。
在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人善被人欺的思想,让他们不愿意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他们给了孩子漂亮的衣裳,美味的食物,但是却忘了给孩子善良。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有善良才有幸福,有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
有这么一句话:因为慈悲,所以懂得。其实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拥有一颗平和而善良的心,并以此善待社会、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和困难的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给迷途者指条路,向落难者伸出一只手,用会心的笑祝贺友人的成功,用真诚的话鼓励失落的同事等等,这种看似轻而易举的行动,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朴素的善良,而是用善良浸润后的灵魂,折射出来的人格的光辉,是一种经过善良沐浴后,而散发出来的平和心态。
一句无心的话也许会点燃纠纷,一句残酷的话也许会毁掉生命,一句及时的话也许会消释紧张,一句知心的话也许会愈合伤口、挽救他人。善言、善行绝非高不可攀之举,不经意间我们力所能及就足以温暖他人。我们都很普通,但我们应该善良,善良和真诚可以使一个普通的人成就不平凡。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关爱他人,才会从别人的欢笑、感激中,发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人之初,性本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世,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长驻。
许多情况下,一个人的善良源于有一对善良的父母,像接力一样,家长又把善良的种子根植在儿女的心里。所以,有善良的家长才有善良的孩子。
因此,好爸爸们不妨尝试做到以下建议:
1. 善心要常有
有这样两则小故事。一则是说一场暴风雨过后,成千上万条鱼被卷到一个海滩上,一个小男孩每捡到一条鱼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厌其烦地捡着。一位恰好路过的老人对他说:你一天也捡不了几条。小男孩一边捡着一边说道:起码我捡到的鱼,它们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时间,老人为之语塞。
还有一则故事是发生在巴西丛林里,一位猎人在射杀一只豹子时,竟看到这只豹子拖着掉在体外的肠子,爬了半个小时,来到两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来。看到这一幕,这位猎人流着悔恨的眼泪折断了猎枪。
如果说前一个故事讲的是孩子给我们成人的善良教育课,那后一个故事中猎人的良心发现,也不失为一种善莫大焉。
一位父亲说:继承了父母给予我的善良,善良的血液也从我身上流淌到了女儿的身上。孩子自小就善良,遇到流浪猫流浪狗,就要收养。由于我从卫生和安全等方面考虑,从来不养宠物,她的收养要求没有被采纳。于是我建议给这些流浪儿在小区的楼下建个家,女儿不时地去给它们送水送饭。有时,还把特别脏的猫狗抱上楼,为其洗个澡理理发,梳洗打扮一番后,再放回去。
尤其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女儿是一定要尽其所能地给予对方帮助,有时甚至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我们就告诉她,帮助人也要量力而行。
做爸爸有善心,收获善良的孩子的同时,也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2. 善举不能丢
二百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个酷爱音乐的年轻人走过维也纳街头。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钢琴,他只好每天到一所小学去练钢琴。他喜欢作曲,可是有时拮据得连作曲的纸都没钱买。此刻,他就正在回家的路上为生计犯愁。
忽然,他看见一家旧货店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手中拿着一本书和一件旧衣在叫卖。年轻人认出这个小孩曾在他教学的唱诗班当过歌童,巨大的同情心驱使他不由自主地从单薄的衣衫里摸出了仅有的一点钱,买下了那本旧书。年轻人边走边看那本书,竟发现其中有大诗人歌德的诗作《野玫瑰》。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诵,整个身心被诗的意境融化了,一段清新而亲切的旋律从灵魂深处飘了出来。
这个青年就是被人称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他写的这首《野玫瑰》名曲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其手稿价值连城。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首名曲的诞生源自他的一颗善良之心呢?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的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所提倡和弘扬的。
将善良的种子播入孩子的心田,培养他们善良的品格,这才是立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