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放手,给孩子一些自由(1 / 1)

“每个人生来自由而平等”这是写在美国《自由宣言》当中最开始的话,也是现代民主精神的精髓。我们在很多时候都能够尊重他人的自由,但是在家庭教育当中,很多父亲却忽视了孩子的自由。

一个孩子在日记当中这样写道: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都口口声声的“为我好”,可他们不知道有些我是受不的,不愿意受的。小时候,他们让我学小提琴,天天练,连周末都不肯放过,我就是再喜欢拉小提琴也被他们逼得厌烦了。那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周末的时候由爸爸妈妈带着到公园里玩,放学回家在楼下开心地大喊大叫,我极其羡慕,恳求爸爸妈妈,也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可他们会板着脸说,不行,这都是为你好。我都快被“为你好”这三个字烦死了。我觉得我就像他们养的一只宠物,为了他们的高兴而努力地表现着。

为了不拉小提琴,我干过傻事。我曾经偷偷地把小提琴扔掉,以为没了小提琴爸妈就不会再逼我了。可是第二天,我总是发现有一把新的小提琴在等着我。那时候我就一边练琴一边想:等我长大,当了官,一定禁止小提琴出售……

孩子的心理很真实,不知父母知道了有何感想。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从大人的角度出发,以为牺牲孩子童年的欢乐为以后的人生打基础是对的,却不知剥夺了孩子享受童年快乐的权利。还有一对父母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考入一流的大学,从三年级起就给儿子请家教,家教的个数从一个增加到两个,最后增加至三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一步步递减,最后只能考十几分,不用问,父母的心里想的也是“为你好”。但这“为你好”首先得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小提琴不是不可以学,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爱好而定;家教也不是不可以请,关键是孩子最需要什么。

李琴的爸爸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在社会上到处碰壁。为了让女儿今后过得不像自己这样窝囊,他把自己所有的期望寄托在李琴身上,希望女儿可以出人头地。在李琴三岁的时候爸爸就把她送去舞蹈学校学习舞蹈,四岁开始又让她学钢琴,现在上小学了,又为她报了美术班……李琴每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上学时要好好学习,放学后还要去参加培训班……李琴失去了所有的快乐,整天闷闷不乐。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出于对孩子的爱,会为孩子做好很多事情,为孩子设计未来。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只会逐渐丧失自主的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给孩子适度的自由,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离开父母的视线,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由支配时间和自主安排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和各项素质能力的提高。

孩子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独立意识、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爸爸一味地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所有事务,会抹杀孩子的自主意识。这里要提醒爸爸的是,自由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也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自由是在尊重孩子客观发展规律上的:当孩子需要寻求自我发展时,不阻止他;当孩子说话时不打断他;当孩子做决定时,给他自己选择的机会。爸爸只有尊重孩子,给孩子行动的自由,让孩子的思想、双手、时间、空间获得自由,孩子才会发展出独立的人格,进而发展自由的思维,自觉地决定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何给孩子自由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让孩子自己选择爱好和兴趣

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他们有发展自己爱好和兴趣的权利和自由。孩子对于有兴趣的事情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爸爸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只会束缚孩子的发展,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韦美是一个喜欢跳舞的女孩,上小学时就喜欢跳舞。上初中后,韦美想参加学校的舞蹈培训班,但是她的爸爸态度很强硬地不让她参加。他认为文化课才是孩子应该好好学习的。孩子学习舞蹈是不务正业。韦美试图说服爸爸,可是爸爸就是不允许。爸爸为她买了很多课外习题集让她做,还说让她死了练舞蹈的心。韦美看着满桌子的书,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爸爸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细心呵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将做决定的权力交给孩子,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孩子的各项潜能才会得到更大限度、更持久地发挥。

2. 给孩子自由的时间

有的爸爸喜欢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办好,以为这是爱孩子,其实这是摧残孩子独立性的体现。爸爸为孩子做好或是安排好一切,孩子只会按照爸爸的要求被动地去执行,独立意识和创造性都会受到压抑。因此,爸爸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而是要给孩子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学会将学习和玩乐的时间分开。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理解,并逐步锻炼自我控制的能力。

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孩子十分必要。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爸爸对孩子指导太多或是约束太多,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3.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孩子十分必要。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爸爸对孩子指导太多或是约束太多,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韩冰三岁时,爸爸给她买了一个玩具。那是个泡沫玩具,上面有八个窟窿,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种形状,可以把相应形状的泡沫块填进窟窿中。爸爸想用这个简单的玩具让孩子感知形状的特点,同时锻炼韩冰手眼协调的能力。韩冰把窟窿里的泡沫块全弄下来,玩了半天,想把这些形状填回去。可是,她不是把三角形放到圆形里,就是把正方形放到三角形里,怎么都填不好。爸爸给她讲了讲该如何填,就没再参与,让韩冰自己去摆弄半个月后,爸爸突然发现韩冰能正确地填充了。爸爸给孩子自己的空间,终于等来了孩子的进步。

如果条件许可,爸爸可以为孩子单独划分出一个自己的房间,让孩子拥有一个可以安心学习和娱乐的空间,孩子会在自己的空间里自由地想象,发展动手能力,发泄自我感情、调整情绪,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起自己的独立性。

4. 给孩子的自由要有限度

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并不代表可以纵容孩子的不正当行为。孩子需要在自由的环境中完善自己的心智,但是必须订立一定的规矩,这也是孩子获得自由的基础和保证。在这个前提下,孩子会为自己的行动设立底线,并且知道这个底线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孩子在把握自由和规矩的过程中会逐渐学会独立地调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