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B—— 性欲的大储藏库(1 / 1)

在第25页的第一条脚注里提到了这个问题,要理解它相当困难,并且于45页有关于它的大篇幅讨论。(1)

与之相类似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性学三论》第三版新增加的一个章节里面,这个版本发行于1915年,原本弗洛伊德准备在1914年秋天就发表的。原文是这样的(见《标准版全集》第7卷第218页;《国际精神分析学文库》版第57卷84页):“自恋的或自我性欲就像一个大型存储库,目标贯注力从这里输出,然后再一次被收回到这里;自我的自恋型的性欲贯注是原始的状态,形成于童年早期,被后来的性欲产出物掩盖了,但其实在它们下面一直坚持存在着。”

更早的时候,相同的概念被弗洛伊德以另一个喜欢使用的类比表达过,有时候作为另一种说法出现,有时候和‘大储藏库’这个词伴随出现。(2)这个段落在弗洛伊德于1914年上半年所写的关于自恋本身的论文之中(见《标准版全集》第14卷75页)出现过,写道:“这样,我们确立了自我的原始性欲贯注中,后来,一部分传递到了目标对象,但前者是基本的、持续的,它与贯注对象的关系十分类似于一条变形虫的身体和它伸出的伪足之间的关系。”

两个类比同时出现在1916年底为一本匈牙利语刊物撰写的一篇半通俗论文(3)中:“自我就是一个庞大的储藏库,性欲从这里流向那些对象,又从对象那里反流回来。假想这种事物的状态,如同一只变形虫从它的黏性物质中伸出伪足。”这只变形虫再次出现是在《引论新讲》(Introductory Lectures, 1916—1917年)中,日期标明是1917年;以及储藏库再一次出现是在《超越唯乐原则》(1920年,《标准版全集》第18卷第51页;《国际精神分析学文库》第4卷第45页):“心理分析学……得到的结论是自我是性欲真正的原始的储藏库,性欲只从那个储藏库向对象伸展。”

弗洛伊德将一个极其相似的段落纳入了他在1922年夏季所写的一篇百科全书条目(1923年,《标准版全集》第18卷第257页)当中,然后几乎紧跟着就宣布了本我,这好像是对他早前论述的一个强烈的纠正:“现在我们已经区分了自我和本我,我们必须得认识作为性欲大储藏库的本我……”又说:“在最开始,全部的性欲都积聚在本我当中,那时自我尚在形成过程中或者还很微弱。本我向情欲对象贯注输送部分性欲,正好自我在这时已经成长起来,试图掌控这个对象性欲,并强制它成为本我的爱的对象。自我的自恋状况就是这样继发的,它是从对象中抽离出来的。”

新的情形看起来十分清晰明了,因此它给接下来的句子造成了一点点干扰,此句写于《自我与本我》之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在《自传研究》(Autobiographical Study,1925年),(《标准版全集》第20卷第56页)中:“纵观实验对象的一生,他的自我仍然是他性欲的大储藏库,从这里发出对目标的贯注力,性欲还能够从目标反流回这里。”(4)

在心理分析学发展的简史里,这句话正好出现了,但是在《自我与本我》当中还没有改变观点的迹象。最后,我们又在弗洛伊德最后几部著作里面发现了这段话,写于1938年发表于1940年的《心理分析概论》(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第二章中:“性欲在本我和超我当中的行为很难用什么话语来描述。我们全部所知的性欲的一切都与自我有关,首先性欲全部可用的定额都储存在自我中。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作绝对原型自恋(absolutely primary narcissism)。它持续到自我开始把带有性欲的精力集中于其他对象,也就是自恋型性欲转移成为对象型性欲的时候。自我的生命全程始终是性欲的大储藏库,从这里发出对目标的性欲贯注力,也从这里收回返回的贯注力,就像一只变形虫和它那伪足的相互作用。”

后来的这些段落是否暗示弗洛伊德收回了他当前作品中表述的观点呢?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不过有两处可以帮助调和表面看来相互冲突的观点。第一处并不显著。储藏器的类比从它的本质上说,是模棱两可的概念:一个储藏器既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装水的桶,也可以被看成供水的水源。把两种意义的想象都应用在自我和本我上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的,假若弗洛伊德把自己头脑中的图样阐述得更精准些,被引用的多个段落一定会被澄清——特别是第25页脚注的那一段。

这第二处相对来说更为重要。《引论新讲》中,上面注释里提到的那段话后面只有寥寥几页,在讨论受虐狂的题目下,弗洛伊德写道:“如果破坏的本能确实存在,那么自我——其实在我们脑子里所想的宁愿是本我,即整个人原本便包括全部本能的冲动……”诚然,此处的插入语是指事情的原始状态,在这一状态中本我和自我还是没有分化的。并且在《概论》中还有一个相似的,但更为明确的评论,此处引用的两段在之前已经引用过的那个段落之前:“我们把这样的最初状态描写为爱的本能的全体有用的能量——这个能量我们叫它力比多——以仍未分化的自我—本我(ego-id)的形式存在于其中的状态……”如果我们把这个当作弗洛伊德理论的真正本质,则他表述上对这个问题的表面矛盾就减弱了。这个“自我—本我”才是“性欲的大储藏库”作为蓄水桶意义上的原型。在分化产生后,本我会继续作为一个蓄水桶,但,当它开始输出贯注力(对外部对象或是对现已分化的自我),它就还将成为供给源。而自我的方面也一样,它会是自恋型性欲的蓄水桶,同时对外部对象贯注来说是供给源。

不管怎样,这最后一点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这个问题让人不可避免地猜测,弗洛伊德在不同的时间段针对这一点抱持不同的观点。在《自我与本我》(第45页)中是这样论述的:“在最开始,全部的性欲都积聚在本我当中”;然后,“本我向情欲对象贯注输送部分性欲”,自我试图通过强制自身作为本我的爱的对象来控制这个情欲对象贯注“自我的自恋就是这样的继发型自恋”。但是在《概论》里,又是这样叙述的:“首先,性欲全部可用的定额都储存在自我中”,“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作绝对原型自恋(absolutely primary narcissism)”和“它持续到自我开始把带有性欲的精力集中于其他对象”。两个不同的过程好像在这两种叙述中被设想出来。第一段中,原始的对象贯注力被想成是直接从本我之中跑出来的,然后只是间接地接触自我;第二段中,全部的性欲则被想成从本我来到自我,而只是间接地接触着外部对象。两个过程看起来并非相互矛盾,并且可能同时发生,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弗洛伊德保持了沉默。

(1)均指在德文版中的位置。

(2)这个类比曾在《图腾与禁忌》(1913年)的第三讲初次出现(见《标准版全集》第13卷第89页)。

(3)《精神分析之路上的一个难点》,1917年,《标准版全集》第17卷第139页。

(4)在《引论新讲》第32讲(1933年)里有几乎完全相同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