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
17岁的昕昕向来性情清高,做事认真,在学业上非常专注,好胜心强。自从上高中以来,她却开始变得神情恍惚,经常胡思乱想,脾气也变得很坏,在家里和父母顶嘴怄气,在学校和同学关系不和。老师批评她几句,她竟然在课堂上和老师发生争执,两个人争吵得面红耳赤,昕昕声称老师故意刁难她,和同学合起伙来欺负她,若不是班主任出面调停,昕昕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罢休。
时间久了,她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变得特别糟糕,父母给她转了两次学,结果还是一样。昕昕说,新学校的老师、同学都不接纳她,故意孤立她,还在课堂上让她难堪。父母没有办法,只好将她送到外地的姥姥家,让她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可是,这样的想法每天都缠绕在昕昕的脑海里,搞得她心烦意乱,无论怎样都静不下心来学习,学习成绩一降再降。
在医学心理学上,昕昕的症状属于偏执型人格,又称为妄想型人格,属于人格障碍的一种。偏执型人格的人特别固执、多疑、过分敏感,常将别人想象成恶意的,认为别人在和自己过不去。这类人对自己特别关心,自我评价非常高,却总是看不起他人,自负又嫉妒,对别人的言行不服气,如果遭遇挫折,发生错误,喜欢将责任推给他人,认为自己的失败完全是因为他人的阴谋。在遭遇生活中的重大逆境时,偏执型人格的表现会加重,有的人还可能发展为偏执型精神病。
据统计,偏执型人格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些人自以为是的性格,很少有自知之明,即使被别人指出偏执行为,也会持否认态度,因此,实际情况应该比这个数字高。偏执狂永远不服输,即使失败,也要千方百计地为自己辩护,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偏执狂并非缺乏教养,没有责任心,只是人格异常的表现。这种心理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和后天成长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偏执型人格大多形成于青少年时期,这段时间,青少年受到父母的无限宠爱,父母的肯定、赞扬,甚至百依百顺的态度,让青少年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正确看待自己,也无法正确看待他人,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错了,由于父母的庇护和宽容,也没有机会直面错误,勇敢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少年养成了倔强、固执、自以为是的性格,当他们离开家庭,参与到学校、社会的活动中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挫折,这些性格弱点很容易发展成为偏执型人格。
此外,儿童时期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使子女的心灵受到创伤,也容易滋生儿童的自我孤独和与人疏远的倾向,到青春期时,逐渐形成偏执观念,表现为无法适应环境,无法与人正常交往,性情古怪,让人难以亲近。偏执型人格一旦形成,不太容易改变,即使偏执狂本人意识到人格问题,也常常难以自拔,陷入难言的痛苦当中。从另一方面看,偏执常令人坚持自我,固守一个信念,做出一些非凡的事,在怪咖云集的时尚圈,但凡被称为大师的人物,基本都是偏执狂。
在疯狂的世界里,天堂隔壁就是疯人院,任何传奇的背后也必有偏执狂。安迪·葛洛夫就曾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执掌代表美国大佬风格的新锐品牌Thom Browne的设计师桑姆·布郎尼偏执地坚持上长下短的设计比例;日本设计师则永远将自己包裹在黑色里;而有着英伦坏男孩之称的亚历山大·麦昆则固执地迷恋着服装上的哥特风格;有着时尚界“老佛爷”之称的卡尔·拉格斐则永远绑着银色的马尾,佩戴黑色墨镜,以永恒的墨镜白发作为个人标签,执拗的作风使他得以成为“时装界的凯撒大帝”,永远引领时尚潮流。
在世界历史上,领导纳粹的希特勒也是一个偏执型人格的家伙。纵观希特勒的一生,他都被一种复仇的冲动引领着,仿佛成为一种情结,复仇使得希特勒变得冷酷无情,毫无良知,成为二战期间的杀人恶魔。
早年时期,希特勒曾经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为此,他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结果两次落榜,而且成绩越来越差。如果维也纳美术学院录取了他,或许世界上会多一个蹩脚的画家,却少了一个战争狂人。当然,历史是无法逆转的。落榜之后,希特勒成为一名流浪汉,住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为了谋生,他到铁路行李房扛包裹,给街上的人画画,在下雪天扫马路,这段凄凉的日子让希特勒变得非常刻薄,他憎恨艺术,也憎恨犹太人——当时的艺术界都受犹太人控制。
希特勒因为“啤酒馆政变”入狱后,写下了他的自传《我的奋斗》,这本书的核心便是复仇——让德国从一战的耻辱中走出来;彻底解决与法国的领土纠纷;向东部扩张,占领东欧的土地。希特勒上台后,复仇成为他执政的理念,他杀害德国以及整个欧洲的犹太人,虐待、残杀战俘,即使对自己的国人,他也非常冷酷,在与苏联的战争中,希特勒下令处死所有临阵脱逃的军官,不留一丝情面。
整个二战期间,希特勒表现出固执、敏感多疑、易怒、不为他人着想的性格,对受过的伤害耿耿于怀,不能饶恕他人。当人们尚未看清他的真面目时,希特勒曾经被错认为军事天才,因为他以不同寻常的战争手法闪击波兰、比利时和法国,在进攻苏联的战役中,也是因为他的偏执才赢得了一些战场上的主动。不过,人们很快发现,希特勒并非天才,而是一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偏执狂,他的老师就曾评价他,做事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希特勒颇有艺术家的气质,可惜,命运给了他另外一条路,也给了世界历史另外一个版本。
幸运的是,并不是所有具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都像希特勒这般偏执,否则的话,世界早已大乱。即使是普通人中的偏执狂,也足以让个人的小世界变得混乱。偏执狂很固执,多疑,又容易走极端,在日常交往中,如果遇到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或者与偏执狂谈恋爱,平静的生活、美好的爱情估计就会灰飞烟灭,最后只剩下苦不堪言了。
南安是一位私立学校的老师,刚进学校时,经过前辈的介绍,认识了同校的老师北鸣。由于工作关系,两人每天见面,互相了解之后,南安感觉和他很谈得来,于是确立了恋爱关系。北鸣的家庭环境优越,长相也不错,而且谈吐幽默,很得南安的欢心。
相处半年之后,北鸣的一些言行却让南安有些受不了。如果突然有一天,南安恰好不在学校,北鸣想要找她的时候久寻不得,北鸣就会暴跳如雷。南安觉得受到了限制,在恋爱中反而变得不自由了,感觉很累,于是向北鸣提出分手。北鸣霎时间火冒三丈,喊着要杀了南安——恋爱中被对方提分手,对他来说是一种侮辱。
情绪平静下来后,北鸣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几次三番地向南安道歉。可是,南安却开始害怕了,一直以来,南安觉得北鸣的性格有点怪,但是说不出来哪里有问题。他们吵架、闹别扭的时候,南安父母出面劝几句,北鸣很不高兴地说:“这是我和你女儿之间的事,你们不要跟着瞎掺和。”从此以后,南安的父母再也不过问他们之间的事了。
北鸣总是把南安看得很紧,如果她和男同事聊一会儿天,北鸣就胡思乱想,怀疑南安对他不忠。恋爱没多久,北鸣就要走了南安的QQ密码、邮箱密码,有事没事就翻她的手机,他还时常嘲笑周围的同事,说他们傻,智商低。因此,他和同事都处不来。南安非常不理解,毕竟他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懂得起码的尊重,怎么连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
有一次,南安的高中同学到家里做客,北鸣一见面就表现出一副傲慢的样子,觉得南安的同学家世不好,学历不高,不配和他们做朋友,同学离开后,北鸣甚至警告南安“以后不要和这样的同学来往”。于是,两人又开始争吵。
从恋爱开始,他们已经吵过无数次,南安本想顺顺利利地谈恋爱结婚,现在发现,她必须尽快和北鸣分手。南安曾经建议北鸣去看心理医生,北鸣却愤怒地说:“我没病,看什么心理医生?要看也是你去看。”南安不愿意整天活在猜疑和监视之中,更不愿意忍受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家庭生活,关键问题是,她现在不知道如何能平安地离开他?
从表面看起来,性格偏执的人总是给人带来不愉快,在情绪冲动的情况下,还可能做出犯罪行为。实际上,偏执狂也是不幸的受害者。幼年间被拒绝、不被信任的环境,经常被指责,缺乏母爱,或者成长于单亲家庭,都可能造成一个人性格上的偏执。有的偏执型人格来自个子不够高,长相不够出众,能力得不到认可等;有的偏执型人格则来自没有学历,经济状况糟糕,感情失败。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内心里的自卑。
正常心理的人会将自卑转化成动力,通过幽默、升华的方式转化自卑以及其他生活中的不愉快,偏执型人格的人则将自卑、受辱转化为仇恨,通过报复、伤害、毁灭等极端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总是对自己、对他人要求太多,如果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生烦恼,即使大部分烦恼都来自头脑中的想象,而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困难,也会令其痛苦不堪。
偏执型人格的人头脑中存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要想改变外在行为,首先要试着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当出现敌对心理时,提醒自己一下,将注意力放在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过分的猜想、疑虑。对于偏执型人格患者的家人来说,则要给予其足够的宽容和理解,用劝导和倾听的方式与之沟通;至于偏执型精神病患者,则需要家人和医生配合起来,用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同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