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 1)

中国文学常识 郑振铎 918 字 6个月前

中国的小说,其开始较戏曲早得多,但其完成之时却较戏曲为后;如在《庄子》《列子》一类的书中,已有好些很有趣的小说似的叙写了,而其伟大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类,却在元代杂剧已发达至顶点,长剧的“传奇”也已出现了之后,才出现于人间。在《三国》《水浒》《西游》之前,中国也未尝无小说的一种东西,不过他们的重大与成功,却绝不能与《三国》《水浒》等几部伟大作品相比匹。

《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里,载有小说一家,所录自《伊尹说》以下至《虞初周说》凡15家,1380篇。现在这些东西已片言只字无存,所以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内容究竟如何。尚存于今的小说,最古的是《燕丹子》,系叙燕太子丹欲报秦仇,遣荆轲入秦刺始皇的事。略后则有托名于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与《海内十洲记》,托名于班固著的《汉武故事》与《汉武内传》,又有题为郭宪撰的《别国洞冥记》,题为伶玄撰的《飞燕外传》,无名氏撰的《杂事秘辛》,及赵晔的《吴越春秋》,袁康的《越绝书》等,以上俱传为汉时的人所作。其中,除《杂事秘辛》为明杨慎所伪撰外,以《吴越春秋》及《越绝书》为最可信,是后汉人所作,其他《神异经》《汉武故事》《飞燕外传》及《别国洞冥记》等,其作者俱未必为汉时人,大约都是晋以后的人所依托的。

六朝之时,这一类的著作,异常的发达;在他们明标出为六朝人所著的这些作品中,可大别之为二类:一类是叙述超自然的神怪的故事的,如《搜神记》《续齐谐记》等;一类是叙述人间的名隽可传的言行及一切琐杂之事的,如《西京杂记》《世说新语》等。

第一类的著作极多,影响于后来的作者也极大,直到17、18世纪以及今时,还有他们的嫡派的模仿者,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最初出现的这一类的作品为《列仙传》《隋书》题为曹丕撰,《新旧唐书》则以为张华作,今此书已佚,尚有遗文为他书所录。又有《博物志》也相传以为张华作,杂记各地奇物异闻。干宝的《搜神记》,凡20卷,为此类书中的最著者。

宝,字令升,为东晋初期人(公元4世纪中),初为著作郎领国史,后为始安太守,迁散骑常侍。

续他此书的有《搜神后记》10卷,题为陶潜撰,实则为依托者。此后,此类的著作极多,如《灵鬼志》(荀氏作),《甄异传》(戴祚作),《述异记》(祖冲之作,今有《述异记》二卷,题梁、任昉撰,实为唐、宋间人依托),《拾遗记》(王嘉作),《异苑》(刘敬叔作),《续齐谐记》(梁吴均作)等。当此时,佛教在中国已甚流行,于是此种志怪之书又印上了无数的释家因果报应及经佛救人之事;如宋刘义庆《宣验记》,齐王琰《冥祥记》,隋颜之推《集灵记》《冤魂志》,侯白《旌异记》,俱是专叙经像显效、因果报应的。今唯《冤魂记》流传于世,其他各种的遗文也有存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诸书内。今录《搜神记》《冥祥记》各一则,以见此一类书的一斑:

阮瞻字千里,素执无鬼论,物莫能难。每自谓此理足以辨正幽明。忽有客通名诣瞻。寒温毕,聊谈名理。客甚有才辩,瞻与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复甚苦。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仆便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灭。瞻默然,意色大恶,岁余而卒。(《搜神记》)

宋王淮之字元曾,琅玡人也。世尚儒业,不信佛法。常谓:身神俱灭,宁有三世耶?元嘉中,为丹阳令。十年,得病绝气,少时还复暂苏。时建康令贺道力省疾,适会下床。淮之语道力曰:“始知释教不虚,人死神存,信有徵矣。”道力曰:“明府生平置论不尔,今何见而乃异之耶?”淮之敛眉答云:“神实不尽,佛教不得不信。”语讫而终。(《冥祥记》)

第二类记述人间琐事隽言的书,实始于魏晋之时。那时清谈之风甚盛:士大夫每以一二名隽之言相夸赞。晋隆和中(362年),处士河东裴启,便撰录汉、魏以来至当时的言语应对之可称者,谓之《语林》,盛行于世。今此书已佚,遗文尚有存者。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则为继《语林》的后尘的,凡分36篇,每篇各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以及《雅量》《简傲》《仇隙》等标名,梁刘孝标为之作注。这一类的书的后继者亦甚盛;梁沈约作《俗说》,殷芸撰《小说》,其后唐、宋以至近时,亦时时有人踵其遗规而作书。现在举《世说新语》一二则以为例:

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言语篇》)

世目李元礼谡谡如松下劲风。(《赏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