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袁世凯(1 / 1)

袁世凯(1859—1916)是河南项城人,字慰亭,别号容庵。他的伯祖父袁甲三是清朝的大官僚,在太平天国时期,以镇压捻军出名;他的父亲袁保中在老家仗势作恶,是当地地主武装的首领,农民群众的死对头。他从小就过继给他的叔父袁保庆做儿子,这个袁保庆在清朝军队中当官,长期跟随袁甲三镇压革命,也是一个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袁世凯生长在这样一个反动透顶的大官僚地主家庭,耳濡目染,自小就深受反革命的熏陶,长大后也继承了这份反革命的衣钵。

袁世凯年轻时候是一个花花公子,整天游手好闲,寻欢作乐,学会了一套流氓无赖的本领。他为人十分阴险、奸诈,无恶不作。在他父亲、叔父都死去以后,他参加科举屡试不中,这才跟随着他叔父的一个朋友到军队中当了一名很低的文职官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袁世凯原先只不过是一个小官,但因为他很会钻营拍马,又干了很多反革命勾当,很合卖国贼李鸿章的心意,就逐渐得到了重用。中日战争后,他被派到天津附近的小站训练新式陆军,从此他掌握了一支反革命军队,有了发家的本钱。此后,他就靠着这支反动武装,从事反革命活动,步步高升。

1898年,他向慈禧太后告密,使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遭到镇压而失败;1900年,他又帮助帝国主义在山东血腥屠杀中国人民,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样,他就更加得到了清朝统治者和帝国主义的赏识。1901年,李鸿章临死时,特地向清朝皇帝推荐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此袁世凯成为清朝统治集团中很有权势的一个大官僚了。

为了报答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赏识和提拔,他一方面继续扩充军队,增强自己的实力;一方面更加紧了反革命活动。1905年,他镇压了反美爱国运动,此后又在轰轰烈烈的收回路权运动中,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和英、德两国订立津浦铁路借款合同,和英国订立沪杭甬铁路合同。他就是这样无耻地以出卖民族利益来讨好帝国主义和维护清朝统治的。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统治迅速走向崩溃。帝国主义看到这种情况,决心另外找一条忠实走狗来代替清朝统治者。他们认为袁世凯是最合适的人物。但这时的袁世凯因为满洲贵族的排挤,已经被迫辞职,赋闲在家。于是帝国主义就极力制造言论,说收拾残局“非袁不可”。清朝统治者这时已经走投无路,见帝国主义如此推重袁世凯,权衡轻重,觉得除了起用袁世凯也别无他法。于是,袁世凯在1911年11月,被重新起用,担任内阁总理大臣,掌握军政大权。帝国主义看到他们中意的走狗上了台,非常满意,英国政府甚至在袁世凯就任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表示:“这样的政府将要得到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援助。”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上台后,立即着手对付革命势力。他知道在当时那样高涨的革命形势之下,光用武力不可能把革命镇压下去。于是施展了阴险诡诈的反革命两面派手法:一方面派他的北洋军向革命军猛攻,以武力相威胁;另一方面又虚伪地表示愿意和革命派谈判议和,放出“和平”的烟幕。

这种一打一拉、软硬兼施的两面派手法非常毒辣。革命派果然被袁世凯的“和平”伪装蒙蔽了。他们没有识破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反而以为袁世凯倾向革命,可以利用,因而接受了和平谈判,甚至推迟了临时大总统的选举,虚位以待袁世凯倒戈反正。

1911年12月18日,双方开始谈判。在谈判中,帝国主义一直给予袁世凯极大的支持。它们表面上伪装中立,实际上却张牙舞爪,对谈判横加干涉。谈判才一开始,英、美等六国就联合发出照会,威胁革命派必须尽速和解,以后又动员帝国主义报纸,制造舆论压力,硬说谈判如果破裂,要由革命派负责,甚至表示如果谈判不成功,就要实行武装干涉。谈判期间,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选举了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帝国主义非常恐惧,于是更加恶毒地进行攻击,英国甚至阴谋支持袁世凯在北方另组临时政府来对抗。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派经不住帝国主义的威胁、讹诈,对袁世凯抱有很大幻想,被迫节节退让,最后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就选他做临时大总统为条件,达成了协议。

(汝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