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中国海关(1 / 1)

海关是国家对于进出国境的一切货物进行监督检查、征收关税并执行查禁走私任务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一个国家的海关,好像是这个国家的大门。海关的管理权,好像是大门的钥匙。大门的钥匙怎能由外国侵略者掌管呢?可是近代中国大门的钥匙,长期以来掌握在英国侵略者手里。那么,中国的海关管理权是怎样落入外国侵略者手里的呢?

早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里就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的货税,要“秉公议定”。这个规定已经开始破坏了中国海关的主权。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今闵行区)城,驻上海的英、美、法三国领事,趁机派兵侵占了设在上海租界内的中国海关,夺取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为了控制中国海关,英、美之间发生了尖锐的斗争。最后,英、美、法在共同控制中国海关这一点上达成妥协,并联合一致对上海地方政府进行威胁、利诱,迫使上海官吏接受英、美、法三国领事各派一个税务司管理上海海关,主持税收工作的要求。1854年6月29日,英、美、法三国领事和上海道吴健彰订立了有关上海海关的协定。7月12日,根据协定,由英、美、法各派一个侵略分子组成三人关税管理委员会,霸占了上海海关的税收工作,侵略者就这样轻易地攫取了上海海关的行政管理权。此后,外国侵略者积极活动,企图把上海半殖民地的海关制度推广到各通商口岸。

1859年,野心勃勃的英国税务司李泰国,经过上海道买办官僚薛焕的保举,被两江总督任命为总税务司,并得到了选募各通商口岸税务司的权力。这样李泰国抓到海关的用人大权,确立了英国人在海关中的统治地位,并在广州建立了由英国人控制的海关制度。

同治二年(1863),英国人赫德继李泰国为总税务司。赫德是一个八面玲珑、阴险狡猾的侵略分子。他一方面在保持英国对中国海关领导权的条件下,按各国在华势力的大小,任用了其他各国的税务司,对中国海关实行共管,缓和了各侵略者之间的矛盾,取得了其他侵略者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清政府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又把海关收入的一部分交给清政府,用来延续清政府的统治,镇压中国人民的起义,从而赢得了清政府对他的宠爱和信任。在中外反革命势力的支持下,赫德成为一个不倒翁,连续把持中国海关管理权达四十多年之久。在他的任期内,他一手制定了一套半殖民地的海关制度,并把这种制度推广到其他通商口岸。

外国侵略者把持了中国海关的管理权,掌握了中国大门的钥匙,这不仅大大地便利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而且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们的地位很特殊,一方面是“洋人”,是帝国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又算是清政府雇用的人员,这种地位使他们既为清朝官僚所畏惧,而又容易取得官僚们的信任。因此他们比起外交官、传教士有着更合适的身份来参与和支配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在19世纪末,这些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的洋员,任意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包揽其他权利,他们对于推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促使清政权的半殖民化起了重大的作用。

(杨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