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作用
从出生开始,婴儿就在追求建立与母亲的亲密联系。这是他们所有行为的目的。此后的几个月,母亲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他几乎完全依赖于她。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婴儿开始发展他的合作能力。母亲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人,也是除自身外孩子第一个产生兴趣的人。她是孩子走进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一个婴儿如果无法与母亲产生任何联系,或者与另一个取代母亲位置的人产生联系,就将无法生存。
事实上,婴儿与母亲如此亲密的关系影响深远,以至于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无法将他的任何特性完全归因于遗传。可能遗传下来的每一种倾向都会经母亲调整、培养、教育和改造。母亲会影响到孩子的一切潜质。
所谓母亲的技巧,我们仅指她与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说服孩子与她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无法作为一套规则来传授。新情况每天都会出现,总有成千上万个需要她运用自己的领悟和了解来满足孩子需要的方面。只有她关心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要获得他的喜爱、保护他的利益时,她才能获得这些技巧。
在母亲的一切活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她的态度。每当她抱起孩子、背着他、对他说话、给他洗澡或喂饭时,都有机会与孩子建立联系。假如她对这些工作不太熟练,或是不关心孩子,就会笨手笨脚,孩子则会产生抗拒。
假如母亲没有学会如何给孩子洗澡,孩子就会觉得洗澡是一段很不愉快的经历。他不会与母亲建立联系,而会试图逃离她。她把孩子放到**的方式等所有举动和她发出的所有声响,都必须做得很有技巧。
她还需要考虑到整个环境:新鲜的空气、房间的温度、营养状况、睡眠时间、生理习惯和卫生状况等。她时刻都在给孩子提供机会去喜爱或讨厌她,与她合作或拒绝合作。
为母之道并无特殊的秘密。所有的技巧都是关心与练习的结果。做母亲的准备工作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第一步可以表现在一个女孩对更小的孩子的态度、对婴儿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兴趣。我们从不建议家长在男孩和女孩的教育上一视同仁,因为他们未来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
假如要做个有技巧的母亲,女孩必须受到如何做母亲的教育,教育方法需要使女孩喜欢成为母亲,认为这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事,而不会在以后真正当母亲时对这一角色感到失望。
不幸的是,人类文化并不十分尊重母亲的身份。如果社会重男轻女,男性的社会地位较高,女孩自然不会喜欢她们未来的使命。没有人会满足于处于从属地位。这样的女孩在结婚后,如果要面临生育小孩的情况,就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抗拒。她们不愿意生孩子,也不抱任何期待,更没有将其看作是一项有创造性的有趣的活动。
这也许是我们社会最大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努力来解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女性对于母性的态度息息相关。不论在哪里,女性在生活中的作用大多被低估,处于低人一等的位置。
我们发现,即使在孩童时期,男孩就将做家务活看作是仆人的工作,仿佛动动手帮个忙都会侮辱他们的尊严。人们应当把做家务、持家看作是女人的伟大贡献,而不应当是分配给女人的苦差事。
假如女性可以把做家务和持家看作一门艺术,她由衷喜爱并能借此改善或丰富他人的生活,她就可以使其不逊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工作。相反,如果人们把它看作是男人不做的低贱工作,那么女人就会抗拒她们的工作,反抗男人,努力试图证明从一开始就显而易见的事实:她们与男人是平等的,有同样的权利得到重视和发展,完全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然而,只有通过社会感,人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假如对女性的发展没有外力限制和约束,社会感将会引导女性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女性的作用一旦被低估,婚姻生活的和谐就会被破坏。如果一位女性认为照顾孩子是件低级的事,她就不会正确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关心、理解和同情,而这些对于小孩有一个好的人生开端是非常必要的。
一位女性,如果对她生活中的角色有所不满,就会有其他生活目标阻止她与孩子产生正常的联系。她的目标与其他女性不同,经常会念念不忘要证明自己的优越性。从这个角度看,孩子只是一个令人讨厌和让她分心的存在。
如果我们追溯生活失败的根源,总会发现有的母亲没有很好地发挥她的作用,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如果母亲失败了,对自己的任务不满,对小孩没有足够的关心,那么整个人类将会面临危机。
然而,我们不能把这种失败完全归咎于母亲。母亲无罪可究。也许母亲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与人合作的训练,也许她在婚姻生活中抑郁痛苦,也许她对周围环境感到困惑和忧虑,甚至可能陷入无助和绝望中无法自拔。幸福的家庭生活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许多阻碍。
假如母亲病了,她也许想与孩子合作,但回家后觉得身体疲惫无力去做。假如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孩子在食物、衣服和住所等方面的需求可能难以保证。
孩子的行为并非由经历决定,而是取决于他们从经历中得出的结论。当我们调查问题儿童的背景时,经常发现他们与母亲的关系存在问题。虽然在表现良好的儿童中也存在同样问题,但他们的处理方式会更加成功。
在此,我们又回到了个体心理学最基本的观点:个性的发展并无固定成因,而儿童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实现目标,并将其看作自己生活观的成因。例如,我们不能断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就会成为罪犯。我们必须了解他从经历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假如女性对于母亲的角色有所不满,她和孩子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但我们也知道母性的本能是非常强大的。调查显示,母亲保护孩子的倾向要强于其他任何倾向。在动物的世界里,例如老鼠和猩猩,母性的本能已被证明比性欲或饥饿感更加强大。因此,如果需要选择追随某种驱动力时,母性的本能总会获胜。
这一动力与性无关,而是来自合作的精神。母亲经常将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通过孩子,她才与全部生活联系起来,她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生与死的主宰。在每一位母亲身上,我们都发现她通过孩子创造了某种东西,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我们几乎可以说,她认为她像上帝创造人一样,从虚无中创造了一个人的生命。成为母亲的渴求事实上是人类追求优越感的一个方面,追求神圣目标的一个部分。这个简单明了的例子告诉了我们如何按照人类最深的情感去服务于社会和人类。
有的母亲将孩子看得过重,认为孩子可以完成她未完成的使命。她可能会设法让孩子完全依赖她,控制他们的生活,这样他们就会永远在一起。
在此我想举个70岁农妇的例子。
她的独生子在50岁时还和她生活在一起。两人同时得了肺炎,母亲活了下来,但独生子却不治而亡。得知儿子死讯时,母亲说:“我就知道我没法把这孩子平平安安养大。”
她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一生都有责任。她从未试图使孩子完全成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开始明白,如果母亲未能扩展她与孩子的联系,未能引导他平等地与生活中的其他人合作,她就是大错特错了。
其实母亲与外界的关系并不简单,她与孩子的关系不应被过分强调,这既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她自己。过度强调某一个问题时,其他问题可能会被忽视,并且,如果我们过于重视某个问题,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母亲与孩子、配偶及其身边的整个社会都有着某种关系,这三种关系需要得到同等的重视:三者都需要凭借常识冷静对待。
假如母亲只考虑与孩子的关系,她可能会无可避免地娇纵、溺爱孩子,使他们失去独立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成功地将孩子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后,她的下一个任务就是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
假如母亲对孩子的父亲没有兴趣,这项任务便几乎不可能完成。她还需要将孩子的兴趣转向环绕着他的社会环境中去:家里的其他孩子、朋友、亲戚以及其他普通人。她的任务有两重:首先,她必须成为孩子可以信任的第一个人;其次,她还必须将这种信任和友谊扩展开来,直到包括全社会。
假如母亲只想着让孩子对她产生兴趣,孩子以后就会憎恨所有试图使其对他人产生兴趣的尝试。他们总是会向母亲寻求支持,对所有他认为会吸引母亲注意力的人产生敌意。母亲只要对丈夫或家里的其他孩子表现出一点兴趣,这个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了,而产生一种观点:“我的母亲只属于我一个人。你们无权分享她的爱。”
然而,现代心理学家却对此事有所误解。例如,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认为,有一种男孩爱上自己的母亲,想与之结婚,并憎恨父亲,有想杀掉他的倾向。如果我们了解儿童的发展过程,就不会犯这种错误。俄狄浦斯情结只有在儿童希望成为母亲注意力的中心、排除其他所有人时,才会清楚地表现出来。
这种欲望与性无关,只是想控制母亲,并完全操控她,使她成为自己的仆人。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一种人身上,那就是被母亲溺爱、对世界上其他人都没有同类感的儿童。
在一些孤僻症患者的案例中,男孩只与母亲有联系,把她当作解决爱情和婚姻问题的中心,但这种态度意味着他无法想象与除了母亲之外的任何人合作。他不相信还有其他女人会像母亲这样可靠、顺从。因此,俄狄浦斯情结往往是错误养育方式造成的一种人为的结果。我们没有理由去假设有遗传性的**本能,或者想象这种异常来自性欲。
一个孩子如果一直被母亲束缚在自己身边,一旦处于一个母亲不在身边的环境,就会产生麻烦。例如,他上学或是与其他小孩在公园玩的时候,目标仍会是要与母亲在一起。他十分讨厌离开母亲,总是想把母亲带在身边,占据她的思维和注意力。
他有许多方法可供使用:他可以变成母亲贴心的乖宝宝,柔柔弱弱,惹人怜爱;一旦有事情不如意,他会哭泣、装病,来表示自己有多需要人照顾;另外,他也可能会大发脾气,不听母亲的话或和她吵闹,以吸引她的注意。
在问题儿童中,我们发现了各种各样被宠坏的小孩,他们千方百计地想抓住母亲的注意力,并抗拒外界大环境的任何要求。
有一种荒谬可笑的想法认为,要纠正母亲的这种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将孩子带离母亲的照顾范围,由护士或其他专门机构来接手照顾孩子。如果我们要寻找母亲的替代品,就要找一个能起到母亲作用的人,孩子对他要像对母亲一样有兴趣。训练小孩的母亲做到这一点要容易得多。
在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经常表现出对别人缺乏兴趣——没有人能为这些孩子和其他人之间建立起一座人际交往的桥梁。
有人对孤儿院里那些发展不是很好的儿童做过试验。让一名护士或修女给孩子提供单独照顾,或让孩子被一个家庭收养,让他和养母的孩子们一起成长。结果发现,只要养母选择得当,孩子的发展情况便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养育这种孩子的最好办法是为他们找到替代的父母,让他们过上平常的家庭生活。而如果把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找到符合父母条件的人。许多问题儿童都是孤儿、私生子、弃儿或出自单亲家庭,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兴趣有多重要。
众所周知,继母这一角色很难扮演,前妻留下的孩子经常会与她为敌。
这个问题并非无法解决,我见过许多非常成功的继母。失去母亲后,孩子可能会转向父亲寻求注意力,想得到父亲的宠爱。继母出现后,他会觉得父亲的注意力被人抢走,因而会攻击继母。
但是很多继母并不了解这种状况。所以若继母向孩子发起挑战,孩子会更加激烈地进行反抗。与孩子的斗争只会失败,抗争永远无法打倒他或赢得他的合作。在这种斗争中,最柔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孩子拒绝给予合作,你却偏要他们配合,如此你将什么也不会得到。
假如我们意识到,合作和爱永远无法用暴力来赢得,这个世界就可以省去许多压力和无用的努力。
父亲的作用
父亲在家庭生活里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母亲。最初,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并不那么亲密。随后,他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我们已经描述过,如果母亲无法将孩子的注意力拓展到父亲身上,那么孩子社会感的发展过程会严重受阻。
父母婚姻不美满,孩子的处境就会出现危险。母亲会觉得无法将父亲包括在家庭生活之内,因此想使孩子完全属于她一个人。也许父母双方都会把孩子视为个人战争中的一颗棋子。每个人都想把孩子束缚在自己身边,希望孩子爱自己胜于爱对方。
假如孩子看到了父母间的分歧,他可能就会巧妙地让父母来争夺自己,由此可能引起父母间的一场竞争——看谁能更好地控制孩子,谁更宠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下,孩子不可能学会与人合作。孩子与他人合作的初次经历来自父母,如果父母双方都无法合作,那也不能指望他们教会孩子合作了。
而且,孩子对于婚姻和异性伴侣的第一印象,正是从父母的婚姻中习得的。除非后来得到纠正,否则,在不幸婚姻中长大的孩子会对婚姻持悲观态度。即使长大成人后,他们还会认为婚姻注定是以不幸告终的。他们会设法躲避异性,或者认定他们对待婚姻的解决方法会失败。
因此,如果父母的婚姻不和谐,不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他们也没有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孩子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阻碍。婚姻应该是两个人为了双方的共同幸福、孩子的幸福和社会的幸福而建立的伙伴关系。如果在哪一方面失败了,它就无法和生活的要求协调一致。
因为婚姻是一种伙伴关系,所以双方没有哪一方会更优越。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额外加以重视和考虑。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必要使用权威。
假如家庭中某一方特别突出,或受到其他人更多的重视,这将会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假如父亲是个急性子,想控制其他人,儿子就会对男性产生错误的概念,女儿会更受影响。在以后的生活中,女儿会把男性想象成暴君。对于她们而言,婚姻似乎意味着征服和奴役。长大成人后,她们有可能会对其他女性产生一种性的兴趣,以保护自己不受男性伤害。
假如母亲非常跋扈,对家里其他人唠唠叨叨,情况便会倒过来。女儿可能会模仿母亲,变得刻薄挑剔。儿子可能会戒备心很重,害怕批评,总是防备别人要控制他。
有时不仅母亲专断强横,姐姐和姑姑都会联合起来管束他。他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融入社会生活。他害怕别的女人也会这样唠唠叨叨、吹毛求疵,因此想避开所有女性。没有人喜欢被指责,但如果有人将逃避指责视为生活中的第一要务,那么他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在看待每件事时,他都只会根据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判断:“我是主导者,还是服从者?”他把与别人的一切关系都视为潜在的输赢关系,因此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父亲的作用可以用几句话来总结。他必须向妻子、孩子和社会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伴侣。他必须恰当地处理好生活中的三个问题——工作、友谊和爱情。他必须以平等的方式与妻子相处,照顾和保护家庭。他不能忘记,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无法替代。
他的任务不是压抑妻子,而是与她合作。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他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它仍然是家庭共有的财产。他绝不能显得自己是在施舍,其他人是在接受。
在好的婚姻关系中,父亲挣钱养家,仅仅是家里劳动分工的结果。许多父亲利用自己的经济地位来统治家庭。家庭中不应该有统治者,任何可能造成不平等感的情况都应避免。
每一位父亲都应注意到一个事实:我们的文化着重强调男性的特权地位,结果是两个人结婚后,妻子可能或多或少地害怕受到控制而处于劣势地位。他不能因为妻子是女性,不能像他一样赚钱养家,就歧视她。不论妻子对家庭经济方面有多大贡献,只要平等合作关系还是家庭生活的基础,那么谁赚钱,钱属于谁都不存在问题。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以至于许多孩子把父亲视为偶像或最大的敌人。惩罚,特别是体罚,总会伤害孩子。任何不友善的教育都是错误的。
不幸的是,家庭中惩罚孩子的任务总是落到父亲身上,这会造成许多不良结果。
首先,这暗示母亲坚信女性并没有真正教养孩子的能力,她们是弱者,需要得到强有力的帮助。母亲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再说”时,她就是在教育孩子们将父亲视为最终的权威和生活中真正的有权者。
其次,这会破坏孩子与父亲的关系,使孩子畏惧父亲,而不是将父亲视为朋友。也许一些母亲害怕,如果她们惩罚孩子,就会失去孩子对她们的感情,但解决方法不应是将惩罚的任务交给父亲。
这种做法并不能减少孩子对母亲的责备,因为母亲请来一名复仇者来帮助她。许多母亲还在用“告诉你爸爸”作为威胁,来强迫孩子服从,那孩子会对男性在生活中的角色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假如父亲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三大问题,他就会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成为一个好丈夫和一个好父亲。他也会自如地与人相处,且朋友众多。他结交朋友时,就是在使自己的家庭融入更为广阔的外部社会。这样,他就不会被孤立,也不会受缚于传统观念。家庭以外的影响可以进入家庭,他也可以在社会兴趣和合作方面给予孩子有益的指导。
然而,如果夫妻二人各自有不同的朋友,就会存在危险。夫妻二人应该生活在同一个社交圈子之中,避免因朋友不同而产生隔阂。当然,我不是说他们应该形影不离,从不单独行动,但夫妻间不应存在妨碍他们在一起的东西。
假如丈夫不愿意将妻子介绍给自己的朋友,这种问题就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社会生活中心处在家庭以外。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好处,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家庭是大社会的一个单位,家庭以外也有很多值得信赖的人。
假如父亲与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关系融洽,这表明他有很好的合作能力。当然,他必须离开家庭而独立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讨厌自己的至亲,或要与他们决裂。有时两个依赖父母的人结婚,会夸大与原来家庭的联系。当提到“家”时,他们指的是父母的家。如果仍然把父母视为家庭的中心,他们就无法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庭。这个问题关系到双方的合作能力。
有时,男方的父母想知道儿子生活的一切,这样就会给新家庭制造麻烦。妻子可能会认为公公婆婆对自己有意见,并对他们的干涉感到生气。如果男方父母反对二人结合的话,这种情况就更可能发生。我们很难说男方的父母做错了。
在儿子结婚前,他们如果有不满,可以反对他的选择,但在他结婚后,他们只剩下了一个选择:竭尽全力保证这段婚姻美满。假如家庭分歧无可避免,丈夫应当理解,并不必为此忧心忡忡。他应当将父母的反对看成是他们的错误,并尽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夫妻没有必要事事顺从父母的意愿,但假如大家都能友好合作,公公婆婆确实在为儿子儿媳的利益和幸福着想,而不是只考虑自己,显然就会轻松容易得多。
父亲最受期望的是担起养家的责任并成为家庭的主心骨。妻子可能会帮到他,孩子长大后可能也能为其提供一些帮助,但在我们的文化中,经济责任通常落在男性身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必须工作,必须勇敢,必须了解自己的职业并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必须在工作中与其他人合作并受到他们的尊敬。
父亲的作用甚至远不止这些。他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因此,他需要审视,对他而言,什么是成功解决这一问题所必要的,那就是找到一份对人类有益、可促进人类福祉的工作。他本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否有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工作应当确确实实“有用”。我们无须听他说了什么。如果他夸大其词,自然令人感到失望,但假如他所做的事情确实有意义,那就无伤大雅了。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爱情和婚姻问题,以及怎样建立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对丈夫的首要要求是他应喜爱自己的妻子,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喜爱与否,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如果喜爱,他会对对方喜欢的东西爱屋及乌,自然而然地将她的利益视为自己的目标。将注意力贯注在某人身上并不是证明喜爱的唯一表达方式,和谐相处也是对爱的表达。
丈夫必须成为妻子的同伴,应乐于使她高兴。只有当双方将共同利益都视为高于个人利益时,真正的合作才能产生。只有给对方的爱大于对自己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情。
丈夫也不应在孩子面前过于公开地表露对妻子的感情。确实,夫妻之间的感情无法与父母对孩子的爱相比较,二者完全不同,也不会彼此削弱。但假如父母过于明显地表示彼此间的感情,孩子有时会觉得自己的处境受到了威胁。他们会妒忌,想给父母制造麻烦。
夫妻间的性关系也不应受到轻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父母在解释与性有关的事情时,应注意不要主动去讲一些信息,而应只解释孩子希望了解、并在当前的发展阶段能理解的事情。
我相信,在当今时代有一种倾向,父母会向孩子解释许多他们还无法理解的性知识。这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不恰当的兴趣和好奇。与过去欺骗孩子、绝口不提任何性知识的老做法相比,这种新倾向并无益处。最好的办法是找出孩子想知道并能接受的知识,而不是将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强加于他们。
我们必须保留他们的信赖和感觉:我们在与他们合作,希望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如果这样做,我们就不会犯太大错误。
金钱不应被过分强调,或是成为争执的话题。总的来说,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女性对钱的敏感度会甚于男性,受到浪费之类的指责时,会觉得受到了很深的伤害。
财政方面的事情应在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之内,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妻子和孩子没有理由影响父亲,使他入不敷出。从一开始,大家就应对开支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这样就不会有人觉得自己是被施舍或被剥夺的一方。
父亲不应当认为只凭金钱就可以确保孩子的未来。我曾经读过一本美国人写的很有意思的小册子。在书中,他叙述了一个出生在极其贫穷家庭的富人希望保护自己的后代免于贫困的故事。
这个富人找到一个律师,问他应该怎么做。律师问他,多少代子孙保持富贵才能使他满意,富人说十代。
“这一点你可以做到,”律师说,“但是到了第十代,你的每一位儿孙都会有500多位祖先,这些人对他的作用和你几乎同样重要,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500个其他家庭都同样能宣称他是自己的后代。他还能算作你的子孙吗?”
这个例子使我们看到,无论我们为子孙后代做什么,都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我们无法割裂与其他同胞的联系。
家庭中权威的存在是毫无必要的,但真正的合作必须存在。父母双方应共同努力,并在教育孩子的一切相关问题上达成一致。父母双方不能在孩子中表现出任何偏爱,这一点至关重要。偏爱的危险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儿童时期的所有沮丧,几乎都是因为认为别人受到了偏爱而产生的。有时这种感觉毫无道理,但只要孩子受到平等对待,就应该无从产生这种情绪。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女孩存在自卑情结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儿童总是非常敏感。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孩子,由于怀疑别人受到偏爱,也有可能走上一条完全错误的人生道路。
当然,父母很难不对家中优秀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喜爱。家长应具备足够的经验和技巧,以防止表现出这种偏爱,否则,发展较好的孩子会给其他孩子造成阴影和打击,会让他们嫉妒、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使他们的合作能力遭遇阻碍。
家长仅口头说不偏心是不够的,必须时刻观察孩子有没有在心里怀疑父母偏心哪个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