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括:三个面向
1980年至2000年是教育史学科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是在教育史学科重建基础上的探索发展阶段。如果我们结合教育史学科具体发展特征来看,其又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开创时期、90年代发展时期两个阶段。我们试以田正平《老学科新气象——改革开放30年教育史学科建设述评》一文为基础,从整体上呈现处于探索阶段的新中国教育史学的学科特征。
一、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史学科
20世纪80年代,教育史学科在以重新评价孔子和杜威的基础上,逐步恢复了在人才培养和教育学科中的基础性地位。伴随着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的重新恢复,教育史工作者重新走上了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工作岗位,教育史学科从整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教育史学科体系建设
在1979年12月12日至18日全国教育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在杭州举行的基础上,以对批判与继承、观点与史料问题的讨论为突破口,教育史工作者继续深入探讨与本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体系问题。教育史学科之所以要开展学科体系研讨会,实质上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史学科已存在的体系弊端,构建符合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教育学科发展的学科体系。由全国教育史研究会举办的“学科体系研讨会”,分别在1980年12月和1983年9月以“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和“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为主旨展开专题研讨。同样,这也是教育史工作者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全国性的学术组织研讨会的形式,展开关于中国教育史学科和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学术讨论,这成为20世纪80年代教育史学的主题之一。“虽然讨论中所涉及的不少问题并未能达成共识,一些达成共识的问题也未能得到完全解决;但是,延续如此之长,参加人数如此广泛的学科体系讨论,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也是教育史学科建立以来的第一次。这一学术现象的出现,既是教育史学界拨乱反正、思想解放在学科建设上的必然反映,更是新时期教育实践变革和教育科学发展**的即将到来对教育史学科提出的挑战。”①
(二)教育史学科基础建设
教育史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全方位的学科基础建设,发掘、翻译和整理了大量中外教育史基本史料,为中外教育史研究提供了原始材料。
1.中国教育史的学科基础建设方面
根据地教育纪事(1927.8—1949.9)》(皇甫束玉、宋荐戈、龚守静,1989年)等。②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史料:《中国近代教育文选》(陈学恂,1983年);《中国现代教育文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89年);“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编委会,1986—1998年);《中国古代教育史料系年》(熊承涤,1985年);《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陈学恂,1986年);《中国近代学制史料》(朱有琳,1983年);《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料——教会教育》(李楚材,1987年)等。③与解放区有关的教育资料为:《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1981年);《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981—1991年)等。
2.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基础建设方面
①对东西方教育名著、名篇的翻译和介绍方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为标志,以西方国家为主、其次是苏联和日本的大量著名教育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②对国外学者编写的世界或国别教育史原著的翻译和介绍方面。具体情况为:《西方教育史》(博伊德、金,1985年);《德国教育史》(弗·鲍尔生,1986年);《世界幼儿教育史》(日本世界教育史研究会,1986年);《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S.E.佛罗斯特,1987年);《简明英国教育史》(奥尔德里奇,1987年);《英国教育》(邓特,1987年);《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W.F.康内尔,1990年);《当代教育史》(安多旺·莱昂,1989年)等。③外国教育史学科教学史料的建设方面。具体情况为:《外国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华东师大教育系外国教育史教研室,1985年);《外国教育史简明教程(教学资料)》(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等七院校,1987年);《中世纪教育文选》(吴元训,1989年)等。
(三)教育史学科研究成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的指引,启迪了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大讨论,全面推进了教育学科的基础建设,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教育史学科的初步发展,中外教育史学科在各类教材、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等方面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中国教育史方面
①代表性教材:《中国教育史简编》(毛礼锐,1984年);《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郭齐家、刘德华等,1985年);《中国现代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科所,1983年);《中国现代教育史》(高奇,1985年)等。②代表性通史著作:《中国教育通史》(共六卷)(毛礼锐、沈灌群,1985—1989年)。③断代史著作:《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杨荣春,1985年);《古代教育思想论丛》(邱椿,1985年);《新中国教育40年》(郭笙等,1989年)。④专题史方面。书院教育史研究:《中国书院史话》(章柳泉,1981年);《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1981年);《白鹿洞书院史略》(李才栋,1989年)。高等教育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史》(熊明安,1983年)。师范教育史研究:《中国师范教育简史》(刘问岫,1984年)。教育思想史研究:《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1987年)。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鄂伦春族教育史稿》(李瑛,1987年)。教育管理史研究:《中国教育管理史》(熊贤君,1989年)。教育与文化专题研究:《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丁钢,1990年)。教育家传记方面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家传》(毛礼锐,1987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传》(陈景磐,1987年);《中国教育家评传》(共三卷)(沈灌群、毛礼锐,1988—1989年)。教育史比较研究:《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陶愚川,1985—1988年)。
2.外国教育史方面
①代表性教材:《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1984年);《外国现代教育史》(赵祥麟,1987年);《外国近代教育史》(滕大春,1989年);《外国教育史简编》(吴式颖、赵荣昌、黄学溥等,1988年)。②代表性通史著作:《外国教育史》(上、中、下三册)(戴本博,1989—1990年)。③专题史方面。国别教育史研究:《日本教育史》(王桂,1987年)。高等教育史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陈学飞,1989年)等。
二、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史学科
20世纪的最后10年,教育史学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坚持为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向,在广泛吸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科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学科建设硕果累累。
(一)教育史学科体系建设
20世纪90年代是在80年代中外教育史工作者对教育史学科体系讨论的基础上,对教育史学科进行更为深入研究的发展阶段。首先,体现为教育通史研究的更为深入,中国教育史学科在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外国教育史学科在教育通史研究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尤其是在突破西方中心论的研究框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科体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强调要科学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教育史研究中,从而能更加深刻和全面地解释教育历史现象,以及客观、如实地评价教育历史人物。同样,其在借鉴和引用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中外教育比较史层面的学术研究方面,为教育史学科深入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现代化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开拓性的学术成果,所形成的关于教育近代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具有创新性的示范引领作用。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由杜成宪、崔运武、王伦信三位学者撰写的《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首次从教育史学的理论视角来认识中国教育史学科9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厘清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体系,深入认识和把握中国教育史学科90年发展中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提供了教育史学层面的理论思考和学术分析。《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是教育史学科进入理论自觉阶段的重要标志。
(二)教育史学科基础建设
教育史学科基础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收集、整理和编撰中外教育史学科史料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1.中国教育史的学科基础建设方面
①中国古代教育史料方面:《太学文献大成》(首都图书馆,1996年);《中国书院史资料》(陈谷嘉、邓洪波,1998年);《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李梦阳等,1995年);《历代教育笔记资料》(尹德新,1990—1993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北京大学等,1998年)。②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料方面:《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共十卷)(陈元晖,1990—1997年);《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记集成·教育考察记》(王宝平,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何东昌,1998年)。③历代教育家文献资料方面:“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陈学恂,1992年);《朱熹集》(郭齐、尹波点校,1996年);《蔡元培全集》(高平叔,1984年);《杨贤江全集》(任钟印,1995年);《叶圣陶教育文集》(刘国正,1994年)。
2.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基础建设方面
①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的基础之上,教育科学出版社组织出版了“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②教学参考史料方面:《外国教育史料》(E.P.克伯雷,1990年);《外国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赵荣昌、单中惠,1991年);《外国教育史资料》(徐汝玲,1995年);《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夏之莲,1999年)。③教育名著方面:“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王承绪,1987—2001年);《世界教育名著通览》(任钟印,1994年)。
(三)教育史学科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教育史工作者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究,无论是中国教育史学科还是外国教育史学科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中国教育史方面
①教材:《中国教育史》(孙培青,1999年);《中国近代教育史》(郑登云,1994年)。②通史著作:《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1994年);《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王炳照,2000年);《中国教育思想史》(孙培青、李国钧,1995年);《中国教育哲学史》(张瑞璠,2000年)。③断代史著作:《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董宝良、周洪宇,1997年);《中国教育史纲》(董宝良,1990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系列研究》(宋恩荣,1994年)。④专题史著作。教育近代化研究:《留学生中国教育近代化》(田正平,1996年)。中外教育比较研究:《中外比较教育史》(许美德、巴斯蒂等,1990年);《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张瑞璠、王承绪,1997年);《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日教育发展比较》(熊庆年,1999年);《中外教育交流史》(卫道治,1998年)。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韩达,1998年)。地方教育史研究:《广西教育史》(蒙荫昭、梁全进,1999年);《辽宁教育史》(李喜平,1998年);《湖北教育史》(熊贤君,1999—2003年);《云南教育史》(蔡寿福,2001年);《四川教育史稿》(熊明安、徐仲林、李定开,1993年);《天津近代教育史》(张大民,1993年);《福建教育史》(刘海峰、庄明水,1996年);《上海普通教育史(1949—1989)》(吕型伟,1994年);《台湾教育简史》(庄明水、谢作栩、黄鸿鸿等,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新中国教育五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9年);《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轨迹》(金一鸣,2000年)。教会教育史研究:“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社会丛书”(吴梓明,1998—2003年);“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丛书”(章开沅、马敏,1999年);《普遍主义的挑战: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研究(1877—1927)》(胡卫清,2000年);《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王忠欣,2000年)。女子教育史研究:《中国女子与女子教育》(阎广芬,1996年);《中国女子教育通史》(杜学元,1995年);《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曹大为,1996年)。义务教育史研究:《千秋基业: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熊贤君,1998年);《世纪之理想: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田正平、肖朗,2000年)。高等教育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史》(郑登云,1994年);《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高奇,1992年);《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曲士培,1993年);《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涂又光,1997年);《近代中国大学研究:
1895—1949》(金以林,2000年);《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霍益萍,1999年)。留学教育史研究:《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田正平,1996年);《中国百年留学全记录》(丁晓禾,1998年);《观念与悲剧:晚清留美幼童命运剖析》(石霓,2000年);《中国人留学日本百年史:1986—1996》(沈殿成,1997年)。教育管理史研究:《中国教育管理史》(孙培青,1996年);《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李才栋、谭佛佑、张如珍等,1996年);《中国教育管理史教程》(王建军、薛卫东,1998年)。教育科学分支学科史研究:《中国近代课程史论》(吕达,1994年);《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研究》(熊承涤,1996年);《中国教学论史》(董远骞,1998年);《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曾仲珊,2000年);《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1997年);《中国中学数学教育史》(魏庚人,1987年);《中国化学教育史话》(郭保章、梁英豪、徐振亚,1993年)。校史研究:“中国著名高校丛书""中国著名学府逸事丛书”"中国名校丛书""名人与名校丛书"。其他具有开拓性专题研究的著作有:《中国教育督导史》(江铭,1994年);《中国古代私学与近代私立学校研究》(王炳照,1997年);《中国德育思想研究》(陈谷嘉、朱汉民,1998年);《中国古代科学教育史略》(孙宏安,1996年);《中国家庭教育史》(马镛,1997年);《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熊明安、周洪宇,2001年);《朱熹与南宋教育思潮》(于述胜,1996年)。
2.外国教育史方面
①教材:《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1999年)。②通史著作:《外国教育通史》(滕大春,1989—1994年);《外国教育史》(袁桂林,1995年)。③断代史著作:《外国现代教育史》(吴式颖,1997年)。④专题史著作。教育比较研究:《近代欧洲对美国教育的影响》(贺国庆,1994年)。高等教育史研究:《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贺国庆,1998年);《欧洲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法、英、德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黄福涛,1998年);《英国的高等教育历史·现状》(张泰金,1995年);《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沈红,1999年);《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王英杰,1993年);《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许明,1998年);《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续润华,2000年);《哈佛大学发展史研究》(郭健,2000年)。教育管理史研究:《外国教育管理史》(陈孝彬,1996年);《外国教育管理史教程》(袁锐锷,1998年)。校史研究:《世界著名学府》(李凤吾等,1997年)。教育家个案研究:《外国教育家评传》(赵祥麟,1992年)。教育思想史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史》(张斌贤、褚洪启等,1994年);《西方教育思想史》(王天一等,1996年);《西方教育思想史》(单中惠,1996年);《外国教学思想史》(田本娜,1994年);《西方教学思想史论稿》(刘新科,1999年)。幼儿教育史研究:《外国幼儿教育史》(单中惠、刘传德,1997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周采、杨汉麟,1999年)。国别教育史研究:《美国教育史》(滕大春,1994年);《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研究》(张斌贤,1998年);《英国教育史》(徐辉、郑继伟,1993年);《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基础》(杨孔炽,1998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