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以俄为师:教育史学体系建构的学术努力(1 / 1)

一、《世界教育史》:苏联教育史教材的历史智慧

学习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是建设新中国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样师范院校教育系开设外国教育史课程,也需要参考苏联的教育史教材。在以俄为师的教育背景下,苏联教育史教材不仅解决了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样,从教育史教材体系上也为新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建构提供了学术参照。麦丁斯基编著的《世界教育史》(1953年),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世界教育史纲》(1954年),沙巴也娃编写的学前教育专业教科书《教育史》(1955年),康斯坦丁诺夫、麦丁斯基、沙巴也娃编写的师范院校教育史教科书《教育史》(1957年),成为新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学校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外国教育史课程教材。①

我们试以麦丁斯基的《世界教育史》为例,来分析苏联教育史著作的学科体系。《世界教育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讲除苏联以外的世界各国教育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下册主要讲苏联教育史。《世界教育史》(上册)内容提要如下。

由原始公社教育及奴隶时代的希腊罗马的教育起,进而叙述中世纪封建时代文艺复兴前及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发展,并详述了中世纪末期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提出的新的教育体系及其对于当时的学校教育所给予的重大贡献。

关于近代教育分为三期叙述:第一期由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止,详述了洛克、卢梭的教育体系。第二期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至巴黎公社时期,列举了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第斯多惠的教育学说,赫尔巴特的教育体系,斯宾塞的教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教育思想,最后撮述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理论。第三期由巴黎公社到1918年底止,叙述了巴黎公社的教育政策、马克思对巴黎公社教育的评价,并历述法、英、美、德各国教育概况及6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的教育学说,最后叙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英、美、德教育法西斯化的情形,同时叙述苏联自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奠基在列宁、斯大林所发展丰富了的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学说上的教育制度,并批判地吸取了世界各国教育思想的精华,使苏联教育发展到空前未有的高峰。

作者在“导言”中阐述了世界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世界教育史编著的基本原则、世界教育史教程的体系及划分、世界教育史参考资料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世界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世界教育史是以自古迄今的教养、教育和教学理论及实践为研究对象的。建立苏联教育学和苏联学校教育,就不但要研究过去伟大教育家的学说,而且也要研究旧式学校的经验。以正确方法研究过去的教育史,可以帮助我们抛弃一切陈旧的、建设共产主义不需要的东西,更能帮助我们吸取已经批判处理过的、有利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理论和教育实践,有利于建设斯大林时代学校的一切东西。科学地以马克思主义去发扬光大苏联教育学丰富珍贵的历史遗产,就是世界教育史的任务。

第二,世界教育史编著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史之方法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所编著的教育史,对于阶级社会历史各阶段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应视为阶级的现象。教育史一如一切的哲学,一如一切的科学——是有党性的。世界教育史的立场,是以汲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奠基人的作品和党的文件为主导的。正是这些作品和文件创立了世界教育史的方法基础,并且也提供批判处理过的实际历史资料。

第三,世界教育史教程的体系及划分。世界教育史共分为两部分:一是一般教育史;二是苏联教育史。第一部分包括西欧各国、美国的学校教育史和教育思想史,第二部分包括自古迄今的苏联教育史。其中,一般教育史分为古代教育(至纪元后4世纪)、中世纪教育(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教育三部分。苏联教育史包括五部分:①自俄罗斯国起,至18世纪止;②18世纪和19世纪的前50年(至19世纪60年代止);③19世纪的后50年(至1905年革命止);④20世纪初叶(自1905年革命起,至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止);⑤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第四,世界教育史参考资料。世界教育史史实材料收集的来源包括:①与国民教育事业有关的档案材料;②古代记录文献;③官方公布的文献(法令、草案、通令、总结、报告、会议的决议等);④课本、教材、教案,以及记述学校工作特征的资料;⑤著名教育家的著作;⑥各时期的教育出版物。此外,世界教育史和全部文化史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研究历史上的教育问题时,研究者也应对于国民历史、哲学史、文化史、文学史中的资料以及各种著述加以收集。在教育史中曾因具有伟大教育观而被赞扬的那些著者们的研究心得和艺术论文,以及描写学校、家庭教育、教师生活习惯等的艺术论文,研究者也应多方采摘以备参考。

在翻译苏联教育史著作的同时,华东师范大学聘请苏联教育专家杰普莉茨卡娅讲授教育史课程,并根据讲授内容编写成《教育史讲义》(上册),供高等师范学校外国教育史课程讲授使用,新中国教育史学者迈出了借鉴和吸收苏联教育史研究成果的重要一步。《教育史讲义》(上册)在苏联教育史著作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把教育史学科分为三个部分:世界教育史概述、苏维埃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编写的《教育史讲义》(上册)(内部教材,1956年),包括世界教育史概述及苏维埃教育史两部分,基本上是根据1955年师范学院教学大纲讨论会提出的师范学院共同必修教育史教学大纲修正稿和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婭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研究班讲授的世界教育史讲义来编写的。①具体执笔人情况如下:王天一、赵淑英、马骥雄、张瑞璠、谢觉一。

《教育史讲义》(上册)在“导言”中指出,教育史研究人类历史中从古到今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教育史的任务,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出发,来阐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各国的教育、教育机关与教育理论的状况和发展。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直接的联系,所研究的都是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为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各国的教育和学校的状况、教育思想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思想领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教育史是真正的科学的教育史,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的基础。我们评述任何历史阶段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都必须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作用的观点为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规律,决定着教育与教养实践的规律和教育理论。因此,研究任何一种教育理论,我们都必须将其同产生它的时代条件紧密地联系起来,寻找这个理论与时代联系的线索,分析这个理论对社会的影响。

二、《外国教育史》:新中国教育史学者的学术努力

1962年出版的曹孚编写的《外国教育史》,虽然从出版年代来看不属于本阶段,但是从具体内容来看应该归属于本阶段,可以被视为新中国教育史学者学习苏联教育史著作的深入发展。《外国教育史》是应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的需要,采用苏联的几种教育史教材汇编而成的,参与编撰的教育史学者有曹孚、吴式颖、周德昌、谢隆英等。虽然从该书的编者说明中可以看到,书稿主要采自康斯坦丁诺夫等的《教育史》和麦丁斯基的《世界教育史》,但是对比该书和两本苏联教育史著作的目录部分,还是能看到编撰者的用心之处。

《外国教育史》对外国教育史教材体系的划分同《世界教育史》相同,分为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近代教育三大部分,其中近代教育由三部分组成;但是在各编具体章的设计上,《外国教育史》融合了《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的内容。在直接“采自”两部分书中的对应章节①的具体内容过程中,《外国教育史》对部分语句内容的表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从某种程度上融入了编撰者对于相关部分教育史内容的理解。此外,第二十一章根据《教育史》第十八章和第二十一章改编,第二十六章根据同书的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改编,第九章、第十八章中有关俄国学校教育的部分根据同书中有关章节改编。正如编者说明所言:全书编辑工作,除了选定章节、改编部分章节以外,对译文作了校订与修润,个别地方对原文作了些修改(节删、补充、文句前后次序的变动等)。

总之,以学习和借鉴《世界教育史》《教育史》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史著作为基础,我们引入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为教育史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全面学习借鉴苏联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常犯一个毛病就是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其结果是忽视外国教育史史料建设,过分强调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色彩”②,致使教育史几乎成为政治思想史和哲学史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