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专门培训特殊教育人才的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据记载,20世纪初,烟台聋哑学校和其他一些盲聋哑学校办过师范班,但其教学很不完善。[39]此后,一些热心于特殊教育的爱国人士虽然开办了一些师范班以培养师资,但多数盲聋哑学校的教师是用在校见习和实习、以师父带徒弟的方法培养的。师资总体水平偏低,且参差不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开始参与到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之中,但参与的力度着实有限。我国虽有零星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及少量的短期培训班,但中央与地方组织的零散的短期培训班又侧重于骨干教师培训,涉及人员较少,培训时间、培训课程相对来说缺乏统一规范与标准,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特殊师范教育制度。[4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培训特殊教育专门人才。例如,由某些省、市或几省联合举办特殊教育师资短训班;黑龙江、山东等省成立了特殊教育师资班;南京、昌乐、营口等建立了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特殊教育专业,派留学生和教师出国进修,等等。我国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逐步建立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也培养了特殊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学科人才。我国在编制与培养特殊教育师资有关的教学计划、教材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和构建特殊教育的学科知识体系,并形成了一些特殊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早期成果,为后来学科的开创及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中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创立与发展
1978年10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之后,全国各地开始恢复以三级师范教育体系为基础的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政府开始考虑将幼儿师范教育、民族师范教育、特殊师范教育等都纳入师范教育体系建设之中,从而使我国的师范教育成为为各类中等、初等学校及幼儿园输送合格师资的基地,以满足普及教育的需求。此时,中等特殊教育专业以及特殊师范教育机构应运而生。
1.中等特殊教育专业的首次创立
1981年,黑龙江省肇东师范学校创办四年制特殊教育师范班,设置中等特殊教育专业,以培养聋哑学校师资;实施隔年定向招生,第一年招生一个班,共45人,培训方向为聋哑教育。1985年,该校开始隔年招生两个班,共90人。
1982年9月,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转《关于筹建、代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会商纪要》的通知,对单独设立一所特殊师范学校的性质、任务、规模及筹建工作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说明。学校定名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系中等师范性质,负责为全国培养特殊教育的小学师资。学校设盲童教育、聋哑教育、智力迟钝教育三个班级,学制四年,招收初中毕业生。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建成后,从1985年起开始正式面向全国(除西藏、台湾)招收了第一届学生。其中盲童教育40人,聋哑教育80人,智障教育40人,合计160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专门培养特殊教育人才的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关于学校性质、任务、规模、招生、课程等方面的探索都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标志着我国独立形态的特殊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国特殊教育知识体系系统化探索与构建的开始。
2.中等特殊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建立之后,山东、辽宁、吉林、河南、安徽、湖南、福建、河北和江西等地也陆续建起了特殊师范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社会急需的特殊教育专门人才。其中,1983年,山东省教育厅决定在泰安师范学校增设中等特殊教育专业,面向全省定向招生,当年招收首批学生45人。1985年5月,山东省政府决定将潍坊昌乐师范学校改为山东省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并从1985年起在全省招生,为全省培养特殊教育专门人才。吉林省从1985年开始,先是在九台师范学校开设特殊教育师资班,而后开始筹备依托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兴办特殊师范教育。1987年7月,长春市聋哑学校设置师范教育处。1990年,学校正式以长春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名义从全省独立招收第一批学生入学,学制四年,设聋童教育和弱智儿童教育两个专业。1986年,辽宁省政府在营口市筹建了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该校负责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新教师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轮训。该校建校不到三年时间,盲、聋、智障教育三个专业都办了起来,还承办了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委办的全国聋教育专业师资班。1989年,江西省教育委员会在南昌幼儿师范学校开办特殊教育师范班,面向全省招生。1991年,贵州省安顺师范学校设特师部,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中专层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
到1991年年底,全国各类承担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设置特殊教育专业的中等特殊师范教育机构达到19所,其中特殊教育师范学校8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有3所),分布于全国的17个省,负责全国或各省的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具体参见表6.8)。应该说,1981年到1991年是我国中等特殊师范教育机构以及中等特殊教育专业的一个快速发展期。随后,随着中等师范教育的稳定,中等特殊师范教育机构的扩张态势逐渐趋于稳定,我国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表6.8 我国设立中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学校(截至1991年年底)
3.中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全面升级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师范教育的办学层次由三级师范(中等师范、高师专科、高师本科)向二级师范(高师专科、高师本科)过渡。在我国中等师范教育布局调整与提升办学层次的政策的指引下,除了极少数学校之外,原有的许多中等特殊师范教育机构为了顺应特殊教育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纷纷通过升格、合并、转型等各种方式实现了变革。通过对上述19所中等特殊师范教育机构变革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中等特殊教育专业在21世纪的发展脉络。
1997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由教育部划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同年开始尝试创办五年制专科班,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的师范生。2002年,该校升格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从而由中专层次跨入大专层次,成为专门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升格之后,该校仍然面向全国招生,为全国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
2001年,山东省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与山东省潍坊华侨幼儿师范学校合并,更名为山东省潍坊幼教特教师范学校,2011年以后整体并入潍坊学院。2000年8月,湖北省襄樊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与襄樊市另外三所中专学校(襄樊农业学校、襄樊卫生学校、襄樊财税贸易学校)合并组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招收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师范生。2000年,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与营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营口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营口分校等学校合并,组建成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师范生。2001年,河北省邯郸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合并到邯郸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邯郸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邯郸学院,招收本科层次及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师范生。河南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附设在郑州师范学校,2002年随郑州师范学校并入郑州师范专科学校,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和五年制初中起点的专科特殊教育师范生。
普通中等师范学校附设特教部(班)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特殊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中等师范学校合并升格的浪潮中,有5所中等师范附设的特师部(班)跟随“母体”升格。其中,1998年,福建省泉州师范学校与泉州师范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泉州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又升格为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校附设的特师部成为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层次的特殊教育师范生。1994年,湖南省湘江师范学校特师部转到浏阳师范学校;2003年,浏阳师范学校升格为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招收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师范生;2004年,江西省南昌幼儿师范学校(含特师部)和南昌师范学校合并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始招收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吉林省长春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是我国唯一一所附设于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2003年开始通过与长春师范学院(现为长春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的方式,培养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师范生,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特殊教育师范生。
进入21世纪之后,7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中有6所通过与其他教育机构合并实现了升格,10所附设于普通中等师范学校的特教部(班)有半数伴随着所在中等师范学校的合并升格也开始实施专科或本科层次的高等特殊师范教育。
(二)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创立与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迅速恢复,形成了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师范大学三类师范院校,承担着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中等教育师资的任务。然而,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师范类专业之一的特殊教育,并没有出现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快速发展的时期。中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了对师资的迫切需求,呼唤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发展和特殊教育学学科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另外,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更高层次的具有特殊教育学学科素养,从事康复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此时,以北京师范大学朴永馨为代表的特殊教育理论研究者率先开展了探索,对新中国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起到了奠基作用,为我国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朴永馨,1961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先后在北京市第二聋哑学校和北京市第四聋人学校从事耳聋和智障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1979年年底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0年,朴永馨在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特殊教育研究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最早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1982年,朴永馨开始在教育系开设特殊教育的选修课,这是我国在高等师范院校最早设置的特殊教育课程。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正式设立特殊教育专业,招收本科层次的特殊教育学生,学制四年,第一批招收15名学生。这是我国首次设立特殊教育本科专业,主要面向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培养高层次的特殊教育学学科专业人才。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特殊教育学学科初创期的重要标志,使我国特殊教育学学科发展具有了自己真正意义的学科载体。1988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设立特殊教育本科专业。1989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设立特殊教育本科专业,1990年正式开始招生。1993年,西南师范大学设立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并招生。1993年,陕西师范大学设立特殊教育专业,招收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学生,这是我国特殊教育专科学历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开始。
除了上述教育部部属重点师范大学开办特殊教育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以外,我国各省省属师范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也逐渐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招收专科或本科层次的特殊教育学生。比如,1993年,重庆师范学院儿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设立了特殊教育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特殊教育第一线专业人才;1995年,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设立了特殊教育本科专业。
20世纪90年代前期,我国研究生层次也已开始培养特殊教育专门人才。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开始招收特殊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特殊教育学学科人才的培养层次。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在原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系特殊教育专业等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系和特殊教育研究所,继续招收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开始招收特殊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设立特殊教育学系的高等院校,开始了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建制建设,并于2001年设立特殊教育学博士学位点,成为上海市的重点建设学科。
由此可见,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是我国中等特殊教育机构以及中等特殊教育专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等特殊教育机构以及特殊教育专科和本科专业不断涌现。到21世纪初,我国通过师范学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大学(学院)设置特殊教育专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特殊教育专科人才培养(中专和大专)为主体,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此时,与中等特殊教育专业分设盲、聋哑、智障教育等专业方向有所不同的是,我国本科层次的特殊教育专业均为一个统一的专业,不分方向,其内容是综合的、通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