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人才建设,人才建设离不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离不开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快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前进的步伐。纵观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发现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中的问题。为使学科发展更具紧迫感,更有使命感,我们用4个“亟待”来展现问题,提出期望。系统反思学科发展之路,我们应以史为鉴,更新自我,实现超越。
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问题亟待解决
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的确立,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价值已毋庸置疑。但由于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尚不成熟,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学术合法性”的危机。高等教育学要真正获得独立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必须处理好高等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是以普通教育学为生长点创立起来的,我们既应充分认识并重视普通教育学对高等教育学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应该正视普通教育学给高等教育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学者形成了“由普通教育学而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促进了高等教育学的初建和成形,但也使高等教育学成为普通教育学的直接延伸和简单移植,高等教育学自身的概念、范畴和体系不完善。因此,必须突破普通教育学研究定式的束缚,尽快摆脱高等教育学对普通教育学的依赖,站在高等教育学立场上,以自身逻辑为线索,进行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同时,高等教育学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普通教育学的改造和完善。
(二)高等教育学与其他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要充分认识自身在高等教育学学科中的角色以及应起的特殊作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使命不仅要建立起宏大的高等教育学学科群,还要强化本学科的基础学科性质,成为高等教育学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为高等教育学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依据。高等教育学不必涵盖各种各样的高等教育问题,而应以高等教育的一般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对高等教育活动进行高度抽象,在理性层面对高等教育做整体的辩证的把握,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取向并加以理论导引。当前高等教育学应继续进行两方面研究:一是如何在高等教育中体现一般教育原理,二是具体研究高等教育的特殊原理。高等教育学要对现存的高等教育概念和原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为人们认识并解决高等教育问题提供一系列由概念、原理、原则、范畴、规律等构成的具有逻辑自洽性的知识体系。
(三)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运用多学科的观点研究高等教育学,并初步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目前在处理高等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中,一些研究者还存在着简单从其他相关的“母体”学科中摄取、借用、移植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原理及研究方法的思想,致使高等教育学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其他学科的“殖民地”。高等教育实践是检验相关学科是否有价值的试金石,只有当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高等教育活动中产生了作用,它们才能成为高等教育学的内容。而其他学科成果,“在别的领域也许是科学的,但在教育上说来,则不是,等到它们对教育的目的有所贡献时,才可以说是科学的,至于它们是否真正对教育有贡献,只能在实践中发现”①。直面实践,这是解决在多学科研究的挟裹下,高等教育学仍能保持学科独立性最为有效的举措。
为此,不能仅仅以学科的概念、方法去组织高等教育问题,而应该根据高等教育问题的性质来组织所需要的概念与研究方法。要直面高等教育实践,把高等教育学的建设与高等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等教育学成人、培养人的学科立场,在高等教育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之间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整合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把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作为高等教育学知识产生的重要途径,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从中获取新的概念、原理、视角和方法,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使高等教育学成为能够真实地反映高等教育规律、解释高等教育现象且概念清晰、体系完整而又独立的学科。
(四)加强高等教育学研究,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群
我国高等教育学尚不成熟,其研究应当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反思性的研究。通过理论来自我证明、自我否定或自我修正,以宏观的、系统的、超越的视角和高度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体系、方法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论,及时对学科的发展做出总结、评价,力求避免学科建设中实用主义倾向而引起的研究的非系统性和非持续性的短期行为。通过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寻找到改进学科建设的路径和方向,使高等教育学有更明确的自主发展意识,真正由“自在”走向“自为”。
学科群的形成是高等教育学成熟的标志。以高等教育学为主干的高等教育学学科群,虽然在近20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多序列、多维度的立体网络状结构体系,但是,在这一体系中,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水平、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迥异。在众多分支学科中,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比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经济学、成人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主要分支学科,发展较为迅速,成果也较为显著。但是,一些基础学科,如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哲学发展较为缓慢,研究人员也较少。一些正在形成的学科,如高等教育文化学、高等教育政治学等领域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白。分支学科发展的不平衡,除纵向发展进程不均等外,还缺乏横向的联系和综合,学科研究者都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学科,缺乏与其他领域、其他同类学科的交流与沟通,造成了视域的狭隘。学科群的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综合、全面发展的整体格局,从而极大地制约着学科群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健全。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对高等教育现象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描述和多角度的系统分析,逐步形成反映高等教育规律的具有内在结构联系的学科群。
二、高等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亟待梳理
高等教育学学科自建立以来,大体沿着两条脉络发展:以建立学科、构建学科体系为重点的理论研究;以改革实际中的问题研究为重点的应用研究。由于没有现成的学术范式可供借鉴,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原创性工作异常艰难,而热点问题的研究则比较容易见“成效”、出“成果”。这导致热点问题的研究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主线,而有望生成有创造性意义的理论模型的基础研究备受冷落。高等教育实践是我们进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来源,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必须直面实践,把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紧密结合起来。我们不能仅仅以学科的概念、方法去演绎高等教育实践,而应该根据高等教育实践去提炼所需要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去解释、批判和指导高等教育实践,并形成对高等教育实践的话语权,真正使高等教育学学科成为高等教育实践者所重视并信服的学科。
一方面,重视实践来源,提升问题的理论品质。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践,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原本就是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推动下进行的。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源于三个方面的高等教育实践:前人的实践、他国的实践、当前自己的实践。我们要从高等教育史中挖掘前人的实践经验,要从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模式。当然,更为直接的是密切关注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前沿性问题,例如,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点、难点,学术界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焦点、被忽视的盲点等。然而,问题具有多样性,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成为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点,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抽象,从而提炼出真正符合学科内在逻辑、关乎学科发展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不是简单的现象分析或实用性的问题解决,而要以高等教育学学科特有的方式、特有的视角,将其转化为具有理论思维的课题,追溯其理论内涵,提升其理论品质,使其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和解释力,并构建起一个由一系列比较稳定的概念、原理、原则等要素组成的具有逻辑自洽性的知识体系。这样,高等教育学才更具有生命力,才能对高等教育的实践起到解释、预测、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另一方面,强化理论的实践意识,加强应用研究。高等教育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果不接触高等教育实践,理论就会脱离实践,高等教育学也难以走向成熟。应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学对高等教育实践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深化对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相结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立法等问题的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的加强,不仅促使高等教育学关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而且使高等教育学焕发出学科生命的活力。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交叉和融合的趋势,体现出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规律性。当前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在理论研究方面,必须多学科、多角度地把高等教育的若干基本概念以及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律、功能、价值、目的、结构等基本理论的研究推向深入,并进一步探讨学科的自身建设问题;在应用研究方面,必须时刻关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进一步加强中介理论的研究和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的中介组织,借鉴潘懋元的观点:“如果基本理论是正确的,要转化为实践,它必须经过这样一些中介环节:基本理论→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政策(一般指宏观的)→操作性措施→实践,或基本理论→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操作性措施(一般指微观的)→实践。”①要运用新生成的高等教育学理论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在应用研究中充实和发展高等教育学理论,进而促进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
三、高等教育学研究队伍的素养亟待提高
高等教育学研究者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群体,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我们要建立相应的学术制度和学术规范,提高高等教育学研究者的准入标准,提升研究者的基本文化素养,加强学术规范和研究能力的训练,从实质上改善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的“非专业化”现象。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者目前急需两种精神。第一,顶天立地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是把握高等教育学学术前沿与草根精神紧密相结合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有世界眼光,站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把握最新的成果和趋势;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有草根精神,主动、积极地深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拓宽中国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视野,提升高等教育学研究者的研究境界和水平。第二,精雕细刻精神。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者要具有鲜明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情境意识,要开阔视野,并超越个人的生活视界,跃出自我直接体验的具体限制,将自己的研究放置于更大的社会结构现象和事件过程的背景之中,把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起认识,形成高等教育学的想象及穿透力,并通过自己富于创意的学术表达和陈述,精雕细刻,使中国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和完善。
四、高等教育学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亟待开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是在中国本土产生与发展的。这就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学要重视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本国文化中汲取养分,但是这不意味着排斥国外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加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时,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吸收外国先进的理念和宣传本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扩大国际影响。通过吸收外国文化和借鉴外国经验,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问题域,着力探索、回答中国语境下的高等教育学理论问题,形成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富有学理解释力、指导力和预测力的高等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理论体系。为此,我们要传承、延续并更新我国高等教育学传统和高等教育传统,探寻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和体制下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的特有逻辑,特别要探寻并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高等教育问题,形成对这些问题的中国话语,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在全球范围的可借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