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1976年10月,我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整个国家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全国人民承受了严重的灾难和创伤。教育领域是“**”的重点对象之一,所遭受的破坏也是史无前例的,学前教育也不例外。“**”期间,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特别是学前心理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一些开展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等被撤销或停办,学前教育学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被分流或转岗,大批幼儿园被撤销、解散。党的学前教育事业方针遭到歪曲,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幼儿园所遭受破坏,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偏离了科学轨道,学前教育师资储备和培训制度被取消,学前教育受到空前的批判与打击。可以说,学前教育学因“**”而受到的创伤是前所未有的。
一、否定学前教育路线
1966年5月,“**”拉开帷幕,否定了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学前教育路线,甚至将它批判为“一条极力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教育路线的、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①;严重歪曲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方针并对其进行批判,将其批判为资产阶级的教育方针,如解放妇女劳动力和教育幼儿的双重任务被批判为“脱离阶级斗争,单纯以生产为中心”,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理论被批判为“大肆吹捧、贩卖修正主义货色”,整顿、巩固、提高公社幼儿园被批判为“强调物质设备,鼓吹业务精神,吹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①
二、学前教育突出政治性和阶级斗争
1966年3月,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发出关于在教育战线上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新**的通知,要求学校教师“以政治统帅业务”“狠抓教育战线上的阶级斗争”;受此影响,幼儿园教育工作也突出了“政治”和“阶级斗争”。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被批判为“忽视德育”,“四育”的任务和内容也遭到全面批判。
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是学前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是学前教育学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如何理解体、智、德、美的内涵、内容及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受到政治背景的影响,“**”期间学前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带有浓厚的政治性和阶级斗争色彩。
在体育和生活保教方面,科学的体育内容遭到批判,原先科学、合理的种种体育设施和措施都被当作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受到批判。游戏、音乐、美术都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表现,取而代之的是违反幼儿教育科学的措施。幼儿园原先各项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大多被叫停,取消了合理的作息制度、科学的生活管理制度。不再做对幼儿的体格检查,体育锻炼也停止了;不计算营养量,不制定食谱;卫生保健制度被取消;连一人一巾及饭、菜、汤分盛的做法也被取消,而用“盖浇饭”代替;以匙代筷,取消餐点;饭后用餐巾擦嘴及漱口也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停止。幼儿生活无常规可循。幼儿的体育活动和基本动作训练被“集体放羊”取代,供成人观赏的大型团体操表演和大型运动会风行一时。
在智育方面,传授知识、认识环境和发展智力均被作为“智育第一”而遭到批判,传统的和国外的优秀儿歌、故事、童话等均被视为“封资修”的糟粕被禁止在幼儿园传播。幼儿园几乎没有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教学实践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与生活,也不启发幼儿进行智力活动,导致幼儿生活空洞贫乏,其全面发展受到阻碍,特别是幼儿的智力发展受到阻碍。
在德育方面,政治教育代替了德育的全部内容,政治口号代替了日常行为规范。幼儿园德育的政治思想性集中体现在幼儿参与成人的阶级斗争活动。幼儿园增设了政治课,主要教材是《毛主席语录》等。
在美育方面,美育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表现,幼儿教育中凡涉及美的教育的内容都被禁止。幼儿对美丑的辨别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创造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发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幼儿教育机构遭到破坏
“**”期间,各级幼儿教育行政单位被撤销,一些致力于幼儿教育实验的幼儿园遭到批判,不少幼儿园遭受重创,有的被解散,有的师资被下放,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例如,北京六一幼儿院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的教师被下放,有的举家到农村务农,有的转行到商店当营业员,还有的到煤店打煤饼。幼儿园的教育实验基本停止。
幼儿园园长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遭受了批斗,如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园长周南就是被批斗的园长之一,搞幼儿教育实验是她的一大罪状。一些园内优秀教师也遭到了人身攻击。一些幼儿园取消了岗位和分工,因为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进行合理分工的做法也受到了批判。幼儿园取消了规章制度,勤杂工、保育员、教养员、园长轮流换班,这使幼儿园陷于混乱局面,幼儿园失去了有效领导和管理。
一些幼儿园的园舍、场地被挤占,作为幼儿伙伴和学习材料的玩具、教具与幼儿读物被销毁或禁止,不少幼儿园被迫解散。“**”期间,南京市的幼儿园被削减掉1/3,吉林省和龙县有90%以上的幼儿园被解散。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各地幼儿园才逐渐恢复,但增长速度较缓慢。1973年,全国幼儿园数约为4.6万所,是1965年的2.4倍;1975年,全国有幼儿园约17.2万所,是1973年的3.7倍;1976年约为44.3万所,比1975年增加了约1.6倍,此时在园幼儿数增加到近14万人。
总之,在“**”中,农村幼儿园几乎全部被解散,城市幼儿园也失去控制,幼儿教育专业人员大范围流动,不合格人员进入幼儿教育领域,幼儿园的教育性质被曲解,教育质量急剧下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可谓一盘散沙。“**”使我国幼儿教育事业遭到空前的破坏和挫折。
四、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制度的取消与缓慢恢复
“**”期间,全国原有的幼儿师范学校几乎全部停止招生,有的停办,有的改为普通中学,房舍被占,图书、钢琴等教学设备被毁,教师被迫改行,只有浙江幼儿师范学校举办短期培训班。正规的中级幼儿教育师资培养自此中断了10多年。至于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虽都保留,但绝大部分停止招生、全面停课;只有南京师范学院保留了全部人员并于20世纪70年代初深入工厂和农村,培训幼儿教育师资。可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几乎“全军覆没”。
值得欣慰的是,有些地区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仍然本着对幼教事业的忠诚,坚持正确的办园道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优生优育与学前教育事业联系起来,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区域发展。1975年,卫生部妇幼局在江苏省如东县召开了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幼儿教育座谈会,此后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推广了如东县三项工作一齐抓的工作经验。江苏省委宣传部指令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教师赴如东县辅导和培训幼教师资,该县幼儿入园率达到80%,成为全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又如,江苏省常州市总结推广“厂园挂钩”经验,既解决了中小型工厂职工子女的入园困难问题,又解决了长期以来街道幼儿园的经费困难问题。该市还把1958年创办的22所民办幼儿园全部改为区直属集体所有制幼儿园,根本上解决了民办教师的工资和福利问题,使民办幼儿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到“**”后期,有的地方开始逐渐恢复或重建幼儿师范学校,如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于1975年得到恢复。
五、民间儿童游戏研究的发展
尽管“**”时期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几乎停滞,但对儿童游戏的探索却没有停止,特别是民间游戏,它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民间儿童游戏是民间创编并在民间代代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所拥有和崇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许多经典的、优美的游戏给儿童带来了快乐,民间儿童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教育价值。
“**”期间,我国大部分幼儿无法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他们的幼年是在“以大带小”模式下在民间儿童游戏中度过的。民间儿童游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为幼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其自身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时期是民间儿童游戏凸显的时期,在其他学前教育学理论研究彻底停滞甚至被批判的情况下,学前教育工作者借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游戏课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实践经验,这可以说是学前教育学学科探索的奇迹。
六、对“**”期间我国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思考
我国学前教育学在“**”期间根本谈不上学科建设。“**”对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学前教育学学科进行了破坏,这种破坏的最大后果就是造成了我国学前教育学时空上的断裂,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对于“**”,我们要进行的就是深刻反思、吸取教训。
毋庸置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进行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学科的建设必须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应体现为充分发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功能,这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学建设需要思考并尽快完成的重要课题。
在“**”中,随着阶级斗争的不断升级,很多学科都不再对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探求,学前教育学也仅跟着教育政策走、仅为教育政策服务,造成了学科发展史的时空断裂。以此为鉴,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设必须重视对学科自身的本体研究,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体系、范畴、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并把本学科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学科建设的发展。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