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最初7年中,教育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对旧教育学的改造;二是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学。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教育的总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于是,各大出版单位开始翻译苏联的教育理论,出版了苏联的大量德育著作。我国学习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量翻译苏联德育方面的著作;二是翻译苏联的教育学教材,其中有德育原理方面的论述;三是邀请苏联教育专家到我国讲学,宣传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思想;四是我国学者结合苏联的德育理论,谈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
一、学习苏联教育学中的德育原理
关于苏联教育学中的德育原理,我们主要从翻译出版的苏联教育学教材中去探寻。我国翻译出版的6本苏联教育学教材中有关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从苏联教育学中的德育原理内容来看,苏联的德育概念比较宽泛,几乎所有教材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都将其单独列为一编,即“教育(理)论”。其内容不仅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还包括心理教育(如意志和性格的内容),也包括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等,总体还是比较简单的,没有涉及德育过程与规律。
二、学习苏联教育家的德育思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者也积极翻译苏联教育家有关德育原理的论著,这是因为苏联的教材、教法以及教育理论、教育制度,不只在社会性质方面和我们接近,而且在科学性方面也是最进步的。因为苏联已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方法和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来批判、吸收并发展了国际科学的最高成果。只有学习苏联的经验,我们才能较快较好地完成任务。①在此背景下,我国掀起了全面学习苏联教育理论的**。在这个阶段,《人民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理论宣传刊物,发表了多篇苏联的教育理论文章,其中涉及政治思想教育、共产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的文章超过总量的十分之一。此阶段我国翻译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苏联德育原理方面的著作有《苏联的新道德教育》(柏园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该书内容包括:
第一章道德教育的任务;第二章道德教育的原则;第三章苏维埃爱国主义的教育;第四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教育;第五章集体主义的教育;第六章纪律教育;第七章意志力的教育;第八章列宁和斯大林论道德教育。
此外,包德列夫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问题》(正风出版社,1953)、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时代出版社,1953)、《马卡连柯全集》(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得以出版。相关文章的发表和著作的出版,为我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苏联的德育经验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此外,为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我国还翻译出版了一大批苏联儿童和青年文学图书,例如《远离莫斯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静静的顿河》《青年近卫军》等。这些图书很受青少年的喜爱,对青少年人生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苏联教育家的德育思想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他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影响较大。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十分丰富,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思想(后来概括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或“平行影响教育原则”),即“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他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起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①“在教育单独的个人的时候,我们应当想到整个集体的教育……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②二是对学生尊重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的思想。他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教育本身就体现了对学生的爱和要求,两者之间是统一的。三是坚持劳动教育的思想。重视劳动教育是苏联德育理论的重要特点。马卡连柯继承这一思想,把儿童集体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称学生集体为“劳动集体”。劳动集体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行式,一切政治性教育只有与劳动相结合,通过劳动才能真正发生并取得好的效果。只有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的真正的性格才能成长起来。
三、通过苏联专家讲学与访问学习德育经验
在学习苏联的德育经验时,一方面,我们邀请苏联的教育专家来我国讲学,请他们直接介绍、讲授苏联的德育经验,把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的德育思想、马卡连柯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凯洛夫《教育学》中的德育理论介绍到中国。学员们听完报告,积极讨论,领会精神。另一方面,我们派出教育代表团到苏联实地考察,直接学习苏联的德育工作经验,同时邀请苏联的教育专家直接参与我国的学校德育实验与改革,在建立班集体、设立班主任、成立课外学习小组与少先队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