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政治运动中的德育与德育活动(1 / 1)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最初7年,也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过渡的伟大时期。此时期内,我国首先接管与改造旧教育,通过学习与借鉴苏联经验,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活动,同时围绕清匪反霸、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经济建设、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等,在全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巩固人民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社会政治运动中的德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方面面临恢复国民经济的重任,另一方面又面临清剿国民党残余势力、稳定社会秩序的任务。因此,党和政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运动,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一)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进行阶级斗争教育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发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采取访贫问苦、诉苦串联等方式提高人民的阶级觉悟,结合阶级成分的划分积极进行阶级分析和阶级观点教育。中国共产党还组织教师、学生下乡参观和参加土地改革,宣传党的土地改革政策,帮助农民翻身解放,并且在土地改革中使师生了解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实际,让他们通过与贫下中农的交流和沟通,与劳动人民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促进他们思想的转变。通过镇压反革命运动,国民党残留下来的反革命势力被基本清除,社会获得了安宁,新生的人民政权进一步得到了巩固。①广大师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和政治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

(二)结合抗美援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国的第七舰队非法侵入我国台湾,妄图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同时在全国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通过座谈会、时事学习会、演讲会和展览等各种形式控诉帝国主义的罪行,从而大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广大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在全国青年中掀起了参军的热潮,保证了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

(三)结合三反五反运动进行思想教育

1951年12月到1952年秋,我国在党和国家机关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资本主义工商界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三反运动是对党员和干部进行的一次抗腐防变教育。五反运动挽救了大批干部和工商业者,打退了资产阶级的进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结合三反五反运动,学校系统开展了思想改造运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知识分子中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自我教育运动。在思想改造运动中,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联系本人思想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次学习运动,提高了师生的思想觉悟,初步改变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但有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要求过高过急和方法简单粗暴的现象,给一些师生带来了情感上的伤害。

(四)结合思想政治领域的批判运动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

1954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批评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宗派主义和破坏党的团结的言论与行为。同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又提出了“必须在全部思想战线和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严肃斗争”,由此思想政治领域的批判运动迅速在文艺界、教育界、学术界开展起来。结合这些运动,我国在思想政治领域展开了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与此同时,中央颁发了《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①,在思想政治领域宣传唯物主义思想,要求人民群众特别是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结合《毛泽东

选集》第一卷至第三卷的出版,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使人民群众和干部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国批判运动尽管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走了一些曲折的路,主要是混淆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学术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界限,甚至将某些合理的、正确的、尚待借鉴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也当成资产阶级思想加以批判。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在结合社会政治运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紧密服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结合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1952年年底,我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伟大任务。为了适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后在全国开展了“总路线”“宪法”宣传和政治学习,使全国人民受到了社会主义、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大大增强了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①

(二)加强对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广泛开展,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在广大青少年中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旧社会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的不良生活方式及道德观点对青年一代的影响,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1954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努力培养青年一代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指出:应当教育青年一代善于在日常生活中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克服自私心理……热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的特征;俭朴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公认的美德。②1955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在实际斗争中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品德》。同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批转了青年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开展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工作的总结报告》。社论和总结报告共同强调要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贯彻到各项实际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当前的阶级斗争,要在实际斗争中培养青年的道德品质,逐步培养青年具有工人阶级的立场和思想,使青年成为对劳动人民和共产党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战士。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