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产生,同时也必须遵循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向前发展,其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深深地打上时代烙印。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如此。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其兴衰起落是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国家政策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变革等休戚相关的。70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从承传中国近代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到引介外国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从改革开放之初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恢复重建,到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从对自己的“母体”——教育学学科的简单模仿,到独立学科体系的创建形成;从在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形成理论体系,到科学理论反哺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时间虽然短暂,道路虽然曲折,但却不断发展、完善并走向成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和反思,既能厘清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脉络,明晰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取得的进步,也能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规律,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进展
回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在诸如学科地位及其学术合法性、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这些攸关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的深入探究,必然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具体而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如果学科研究对象不明确、不科学,也就无从对这门学科进行研究,这门学科也便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对此,毛泽东同志就曾明确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①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必须首先弄清的根本性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和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现象说。现象说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客观的职业技术教育现象。如有学者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特有的领域就是客观的职业技术教育现象,这就是它的研究对象。”①
第二,关系说。关系说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就是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内外部各种关系的一门学科。如有学者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之间的联系,即外部关系;职业技术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内部关系”②。
第三,规律说。规律说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如有学者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是从研究社会职业(职业岗位或职业群)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与人对职业的需求出发运用教育手段,达到培养社会职业所需的生产或工作一线的应用性人才、满足公民对职业需求的这一特定目标的教育规律的理论著述。”③
第四,问题说。问题说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如有学者指出:“科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我们所面临的职业技术教育问题。”④也有学者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领域中种种教育问题,分析职业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学问”⑤。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一方面表明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学术界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其实,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界定可以借助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综合性”表述方式,即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是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现象和职业技术教育问题,揭示职业技术教育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性质研究
学科性质是一门学科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属性,它直接关系到学科研究问题的领域以及研究问题的方向,是学科理论体系科学建构的关键因素之一。教育科学的功能分类主要是以自然科学的功能分类为依据,并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一般划分为基础理论学科和实践应用学科。基础理论学科是学科推进的“思想发动机”,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现象及过程,弄清事物内在的、本质的、普遍的规律性,它主要回答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实践应用学科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基础理论学科探明的基本原理,解决具体领域或特殊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并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策略、建议、方案等,它重点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正是从上述学科功能分类以及内涵的基础上展开的,它主要回答职业技术教育学是基础理论学科还是实践应用学科的问题。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性质,目前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第一,基础理论学科说。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母体”的教育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其二级学科,要想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承担起理论建设的任务,按照学科逻辑结构和学科成长规律,确立基础理论学科的性质,揭示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构建其严密的学科理论体系。
第二,应用学科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需要解决的是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而应确立其应用学科的性质。
第三,交叉学科说。职业技术教育学是教育学与技术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产生的学科,具有明显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特性,因而表现出交叉学科的属性。
第四,应用理论学科说。有学者认为,对任何一门学科性质的界定,都应紧密结合其所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反过来讲,学科的性质应由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来决定。“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也一样,应以其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来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理论性质的学科,这是由它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办学主体三个要素的基本特征决定的。”①
第五,多重特质人文学科说。有学者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跨界性学科,其中具有科学特质的部分应该将其归入社会科学的范畴,而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具有人文特质的部分则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②
作为人文学科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一是表现出科学性的特点,即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其理论和原则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二是表现出人文性的特点,即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关注人的尊严与价值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应有之义,职业技术教育学离不开人的价值判断;三是表现出实践性的特点,即职业技术教育学具有客观性、情境性和有效性;四是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即它要打破学科的疆界,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借鉴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成果,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身理论建设。
(三)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逻辑起点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都要自己独特的、内在的系统性和结构性,都有自身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问题研究是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起始范畴的研究,它关系着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发展的独立性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也是如此,它也必须首先确立自身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明确学科建构的逻辑系统,否则学科理论体系就不可能得以科学建构。从目前中国学术界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的已有成果来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第一,经济发展需要说。即把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定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例如,有学者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规划理论”,认为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因而经济社会发展是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①
第二,技能训练需要说。即把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定位于职业技能训练的实际需要。例如,有学者在对逻辑起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基础上,认为职业及职业技术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与功能,决定了技能训练必然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逻辑起点。②也有学者基于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差异比较,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必须是建立在其应用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而得出了应当把“术科导向”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构建的逻辑起点。③
第三,职业起点说。即把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定位于职业。例如,有学者主张把能够成为基本合格的岗位人员作为逻辑起点来定义职业技术教育。①也有学者主张应当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在系统比较和分析同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著作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应以从业素质为基本的逻辑起点②。
从学科发展来看,无论是辨析以往的学科理论体系是否符合客观实在,还是建构一个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学科体系,都不能不从分析其逻辑起点开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者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著作,都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即主张以职业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构的逻辑起点。当然,逻辑起点问题研究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来说依然是非常薄弱的,还远未形成比较深入的、能反映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本真的逻辑起点,这恰恰也是制约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独立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定位研究
第一,教育学归属说。一般认为,教育学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母体”,因而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定位上很多学者倾向于将它归属于教育学,是教育学学科的分支学科之一。例如,有研究者认为,尽管“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突出职业性是对其研究的一个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只有与具体行业或职业相结合才有意义,更不意味着职业技术教育学应定位于技术学科,因为职业技术教育首先是‘教育’,然后才是‘职业技术教育’”③。也有学者主张把职业技术教育学归为教育学学科三个系统(“第一系统”是在传统教育学知识体系下分化出来的不同学科;“第二系统”是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学科,旨在探讨教育领域中某一专门问题;“第三系统”是根据现代教育发展,对教育实践中的某个专门问题或领域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①)中的“第三系统”。也有学者更直接地把职业技术教育学归结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一门二级学科”②,
第二,技术学归属说。有研究者在充分考虑职业技术教育所表现出的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操作性等突出特征的基础上,主张把职业技术教育学划归于技术学科。他们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应当作为技术学的分支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要与具体的行业、职业、技术、实践结合起来,必须反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对教育学学科成果的过分依赖乃至简单移植,因为这样会使职业技术教育学黯然失色,因而必须从技术学的视域和范式来考察和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③。
第三,独立学科说。有研究者指出,“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成果日趋丰富并逐步系统化,职业技术教育学从教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学科”④,职业技术教育学“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一级学科’地位的‘正当的学科领域’”⑤。职业技术教育学“是涵盖关于职业的研究与教学的综合理论,包括了职业、职业科学和职业教学论的内容。因此,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来考虑,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基本学科架构应是‘职业—职业技术科学—职业技术教学论—职业技术教育学’这样的形式”⑥。据此,应该把职业技术教育学建设成与普通教育学相平行或具有同等地位的一级学科,是源于教育学,但又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事实来看,教育学学科是涵盖不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事实上,“大多数的学者在言及‘职业技术教育学’这一名词时内心感到不踏实,对职业技术教育学能否成为独立学科缺乏足够的信心”①.
(五)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
所谓理论体系,“是指该学科的概念和连接这些概念的判断,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密的逻辑系统,它的建立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②。共和国成立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学者们从不同视角、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分析。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学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基础和主干学科,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教材和著作的分析,来把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问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一,高奇主编的《职业教育概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内部发行,1984)理论体系。该书共分为9章内容:第一章职业教育的定义、范畴与任务;第二章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三章职业心理与教育;第四章职业教育的体制;第五章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职业道德、知能、体育、卫生和美学教育);第六章职业道德教育;第七章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第八章职业教育的教师;第九章比较职业教育。该书作为中国比较早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教材,初步建构起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二,刘鉴农、李澍卿、董操主编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该书共分为20章内容:第一章绪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点、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等);第二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第三章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第四章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就业;第五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第六章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效益;第七章职业技术教育计划;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针;第九章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第十章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第十一章职业道德教育;第十二章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过程;第十三章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第十四章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原则;第十五章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第十六章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组织;第十七章职业技术教育的实习教学和设计教学;第十八章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第十九章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趋势;第二十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展望。该教材以职业技术教育学来命名,其体系宏大,内容丰富,论述全面,结构严谨,并且已经开始关注职业教育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因此,该书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第一本职业技术教育“学”,它标志着中国当代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在恢复重建的基础上,逐渐走向系统化和完整化。
第三,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著的《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该书共分为9章内容:第一章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二章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三章职业技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第四章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第五章职业分析与专业设置;第六章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第七章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一般原理;第八章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第九章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原理性的著作,它虽然内容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触及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对象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及其教育管理等问题,体现了作者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在一般原理方面的思考,对后面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第四,周明星著的《职业教育学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该书共分为12章内容:第一章职业教育学科论;第二章职业教育历史论;第三章职业教育本质论;第四章职业教育结构论;第五章职业教育德育论;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论;第七章职业教育教学论;第八章职业教育学习论;第九章职业教育师资论;第十章职业教育研究论;第十一章职业教育法制论;第十二章职业教育未来论。该书把职业技术教育学分为12个专题,分别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研究。从整体上看,该书是按照历史、现实、未来这个时间发展作为纵向顺序展开的,各个部分的组成内容通过从原理到内容、方法、实施这样的线索融合在一起,这样便可以使各部分内容很容易在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这个体系结构也能充分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所应有的系统性,能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一种新的思考问题和组织结构的方法,为研究者们的思路拓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第五,黄尧主编的《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该书共分为上、下2篇共16章内容:上篇原理研究部分,包括第一章职业教育学科论;第二章职业教育本质论;第三章职业教育价值论;第四章职业教育体系论;第五章职业教育制度论;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论;第七章职业教育管理论;第八章职业教育发展论。上篇在广泛吸收和借鉴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内外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深入探讨和系统阐述。下篇实践探索部分,包括第九章职业教育与中国现代化;第十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第十一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第十二章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第十三章职业教育的法制与制度建设;第十四章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十五章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第十六章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下篇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有益成果与经验,并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上述这些著作和教材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以职业技术教育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都致力于揭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本质和规律,都期望能从更为广泛、更为科学的视角建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体系,也都能遵从从理论到实践的价值取向,以便能够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当然,它们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和不同:早期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著作和教材逻辑起点比较模糊,学科建构意识不够明确,理论体系还比较松散;后来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著作和教材,特别是以周明星的《职业教育学通论》和黄尧的《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为代表,都已经具有了清晰和明确的学科建构意识,能够遵循着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内在逻辑系统,按照“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论—职业技术教育本质论—职业技术教育价值—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制度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论—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论”的顺序进行理论建构,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不断走向规范、科学和深化。
(六)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科学发展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或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来自学科内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如此。作为以职业技术教育现象和职业技术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只有敢于直面这些来自学科内部和外部的挑战,认准方向,明确目标,科学分析,综合施策,才能不断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科学建构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科学发展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学者在总结和分析中国职业教师教育学学科在学科体系、学科队伍、学科成果、学科平台和学科反思等方面取得的良好建设成果基础上,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今后科学发展应当确立谋划学科布局、明确主攻方向、构建学科体系、完善规训制度、创建研究学派的主要任务,并坚持运用以下五种发展策略:第一,遵循着眼价值学科,丰满学科事实。作为一门价值学科——内在建制还未成熟的职业教育学科,如果放弃为实践服务,闭门制造理论内核,其结果肯定就是学科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学科建设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而被长期拖延,最终有损学科的进步。第二,着重应用研究,催生学科理论。作为一门价值学科,如果在学科外在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一开始就把重心放在基本理论研究上,则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学科基本理论成熟的目的。如果我们把重心放在应用研究上,就能为学科赢得支持,并有可能在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创新职业教育
理论。第三,着力人才培养,彰显学科功能。学科建立后,它的发展必须依靠一大批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因此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专门人才成为学科建设的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工作。第四,着实合作研究,打造学科精品。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是一项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社会性工程,应该大力开展合作研究,其一是主研牵头机制,其二是多边合作机制,其三是市场运作机制。第五,着手学科整合,构建学科文化等建设策略。职业教育学科文化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学者以学术为本原,以学科为载体的各种语言符号、理论方法、价值标准、伦理规范以及思维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学者身份、学科知识和学术范式的集合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形成良好的学科文化,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才能获得丰厚的土壤,才能得以扎实构建和发展。①
有学者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要进一步深入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二是怎样来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是否可以成为一级学科。完善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成熟的学科有利于相关知识的管理,有利于催生理论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有利于学科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是指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群,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就是指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群中的经纬与结构,以及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仅靠单维的标准难以划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只有借助多学科划分理论,同时遵循事实性、科学性、发展性的原则,才能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体系与框架。②
有学者指出,随着学科的重建、发展、转型与成熟,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研究使命更为重大,研究视野更为开阔,研究范式更趋复杂,研究理论更趋创新,仅依靠个体研究者的“单打独斗”显然无法适应新的学科学术研究要求,迫切需要形成众多学派,汇聚集体智慧,组织集体攻关,从不同角度为学科建设积淀深厚的理论基础。当代学术研究必须经由依赖个人能力转向凝聚集体智慧,由强调个人突破转向组织集体攻关。学派形成既是一门学科理论研究不断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有着浓郁的学科情结,一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派的创生、发展和丰富,有利于建构起一个兼容百家、学术争鸣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科生态环境。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派的形成可以通过学术争鸣的激发,开拓思维,变革创新,建构起符合学科特点的、充满活力的学术生态环境,探讨和解决影响学科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整体上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繁荣兴旺。①
有学者指出,长期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依附教育学“母体”、移植相邻学科,人才培养不顾市场需求,生源和导师不考虑专业背景等缺陷,使得学科发展缺乏独立性和鲜明特色,难以获得社会和市场认可,与经济社会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由此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今后发展必须准确定位,引入专业学位教育,形成学科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研究型人才;严格准入制度,着力解决生源和导师的专业背景问题而获得学科发展的生机,从而为经济社会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发挥应有作用。②
有学者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中就人们在获取就业和生存的资格与能力,并使其在社会公众生活中采取对社会和生态负责任态度的过程进行科学研究的子科学,它既是系统化的职业技术教育知识体系,又是被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共同体、教育学乃至更大的学术共同体所认同的学术建制。目前,教育学下设二级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使教育学本身处于尴尬境地,也使二者关系错乱,更造成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体系特色的缺失。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进一步科学发展的策略在于:在学科建制上,增设职业技术教育学一级学科;在学术研究上,实现对现有理论体系的超越;在学科认同上,兼修内外以不断提高认同度。③
(七)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范式研究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最早对“范式”进行了科学阐释和理论建构,是指“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①。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无论是其理论的建构还是实践的探究,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研究范式的支撑,不同的研究范式之下就会出现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侧重点和内容体系。如果研究范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很可能会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误入歧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效而独立的研究范式,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独立乃至走向成熟的重要条件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范式问题,主要观点有以下5种。
第一,基本研究范式说。南海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范式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共同体所共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理论和方法上的信念”,以及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看法或根本观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范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及其完善程度的标志。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应该是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问题等和职业技术教育观直接相关的概念构成。②
第二,工作过程研究范式说。中国学者肖化移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特定的研究方法或研究范式,即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动手特点,遵循工作过程的逻辑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进行研究,倡导“任务分析研究法”和“功能分析研究法”的有效运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需要特别考虑本土取向、实践取向和范围取向等关键问题,这是普通教育科学研究中所不具备的,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中特有的方法。①
第三,问题研究范式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传统范式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演绎范式,即试图从一般理论中演绎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另一种是经验范式,即局限于经验层面对职业技术教育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前者使得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缺乏自身特色,后者使得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理论性不够突出。为弥补两种范式的不足,石伟平提出了问题研究范式,主张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彻底突破传统教育学框架,不求体系上的完整,但求以职业技术教育实践问题为中心,力图在理论建构上有所突破,以生成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②
第四,技术学研究范式。徐国庆认为,要在人的本质的意义上理解职业技术教育,建立本体论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就必须首先理解“技术”,即遵循技术学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不是指在与具体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研究职业技术教育,而是指在吸收技术学科丰富理论营养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共识,这些共识能整合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大量研究力量,长时间地聚焦于某些基本问题,达到拓宽研究领域,并获得对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的更为深刻理解的目的。技术学研究范式应当成为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主流范式。③
第五,复杂科学研究范式。吴言认为,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正呈现出趋向复杂科学研究范式的变化,即在固有的逻辑演绎、自然类比、实证分析和人文理解等范式的基础上,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要想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就必须关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历史与逻辑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方法论意义上的复杂科学越来越多地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乃至对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看法,因而路径与视角的多元取向将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发展的趋势。①
中国学者关于研究范式所进行的不同视角的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者对这一问题领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为探寻科学而有效的研究范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多样而广泛的视野,是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础。当然,这些研究范式还远未成熟,在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还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有待于学者们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做进一步的推敲和完善。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但是,也应该看到,作为一门脱胎于教育学学科体系的一门年轻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还存在一些不成熟之处,如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独立性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群的构建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学跨学科研究问题、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问题等。这些问题往往直接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向更深的理论层次扩展,影响着职业技术教育学向更规范、更成熟的学科体系演进。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对这些问题不能消极回避,必须加以直面和批判性反思,唯其如此才能促使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健康发展。
(一)职业技术教育概念的界定问题
概念的确立和准确界定,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石和逻辑起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以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现象的特有矛盾为研究对象,因而必须首先明晰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本质及特征,以此为基础才能廓清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其他相关问题。从历史上来看,在职业教育出现之前,中国一般称之为“实业教育”,到了1922年,在中华民国颁布的壬戌学制中,“职业教育”首次取代了“实业教育”。这主要是反映了那个时代教育观念的变化,即教育开始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1978年改革开放,职业教育又被“专业教育”所取代,在各级各类通向社会的学校中,“专业”成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职业教育被融入于教育之中。改革开放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但它又被“职业技术教育”所代替。自此之后,人们围绕着这两个名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虽然从法律地位为“职业教育”正名,但这场以法律形式形成的裁决,并没有使得这一争论得以平息。直到今天,“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仍然成为代表不同观点的学者的常用术语。其实,即使在西方,“职业教育”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用“技术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这样一个冗长繁杂的词语来称谓“职业教育”。由此可见,与“职业技术教育”相关的概念就有“职业教育”“实业教育”“专业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名称的不一致甚至混乱,必然会给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带来消极影响。正因为如此,有学者主张在“名称”上,应将“职业技术教育”规范为“职业教育”;在内涵上界定为“职业教育是以人的生存及发展为指向,以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为标准,所开展的文化教育、理论科学教育及相关技能训练教育活动的总称”;“在形式外延范围看,职业教育包括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针对专门化职业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性质的职业教育三种类型”;“从内容外延范围看,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技育、素质能力教育和创业教育。”①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价值取向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得以产生并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两个基本条件: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逻辑规律的必然要求。由此,学科研究和建设就会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和“以学科为中心”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主要是指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必须针对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惑,做到适应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后者主要是指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必须遵循学科自身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逻辑规律,做到保持自己的学科独立和学科边界。传统研究更多地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取向,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是在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其生命力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赋予和发展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独立性和独特性”②。但是,重视学科研究与建设的“问题导向”,并不是说以问题为唯一,而是指在研究实际问题的同时,一定要把它置于学科的视野之上,反对完全脱离学科建设而“就问题研究问题”,因为这有可能会造成对学科发展本质和规律的僭越或违背。也就是说,切记不能简单地对二者进行“孰轻孰重”或“孰主孰次”的主观判断,如果单纯强调问题而忽视学科,或者单纯强调学科而忽视问题,都很有可能会造成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和建设的迟滞甚至阻碍,是我们必须注意加以避免的。我们应当把“问题取向”和“学科取向”辩证地结合起来,因为“从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自身建设来讲,判定标准应该牢牢立足于是否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实践指导价值,以及是否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繁荣”①。唯其如此,才能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和繁荣。
(三)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
当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门学科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协调处理好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也是如此,只有加强与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积极吸收和创造性转化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首先,要协调处理好与教育学学科之间的关系。从学科属性上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是教育学学科的分支学科,是与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相并列的概念,二者之间是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学学科逻辑、学科结构、学科体系、学科方法等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具有良好的启发和借鉴价值,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捷径或必由之路。当然,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内容的丰富和学科体系的完善,也会反过来促进整个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其次,要协调处理好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职业人才和技术人才,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密切,因而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人力资本论的角度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投入产出效益、需求供给、价格机制、市场竞争以及某些经济规律等;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职业教育与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区、社会保障、社会舆论、社会心理等的相互关系等,由此产生诸如职业教育经济学、职业教育社会学等学科”①,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会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最后,要协调处理好与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借助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能够促使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办学模式、运行机制、质量监控等方面得以优化,从而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借助教育心理学,能够把握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心理、学习、发展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等,从而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科学基础。
(四)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从根本上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所发挥出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三种关系:一是职业技术教育理论“被动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二是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主动跟进”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三是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先行引领”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在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者在推进理论建设和完善的同时,也在努力促使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正确有效的开展,二者之间已经逐步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已经逐步摆脱了对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被动适应”的不利局面。今后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一定要“主动跟进”职业技术教育丰富多彩的鲜活实践,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科学谋划,总结经验,积极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理论走到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的前面,发挥对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的正向引领作用。从理论方面来看,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在沿用固有的研究方法时,一方面要主动追求与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直面职业技术教育实践,关注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的复杂现象,积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如“可以采用叙事的方式积极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对其实践的诠释”①;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把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进行适当的语言转换,综合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者的需求推进理论研究话语的生活化,以使理论研究成果获得一线实践场所的话语空间”②。从实践方面来看,要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的理论含量,采用多种方法如阅读相关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书籍、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培训、邀请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工作者亲临一线进行针对性指导等,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者积极学习和运用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除此之外,也要注意适当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实践工作者对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加入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活动中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在一线实践场合的科学和高效运用,以此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从而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五)职业技术教育法规政策研究的支持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既是一个理论性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它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法规政策有着密切联系,或者说法规政策往往会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风向标。“职业教育政策是指由国家权威机构、政党及其他政治集团、团体制定的,旨在调整职业教育领域各主体的利益关系从而达成特定历史阶段的职业教育目的、解决特定时期的公共职业教育问题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政策文本及其动态实践活动和过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出台的职业技术教育法规政策都是根据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以及当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状况及面临的各种问题来制定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201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等。正是在这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实施和指导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够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昂首阔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与之相适应,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和研究也因之更加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需,也因之能够得到全社会特别是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也因之得以不断完善和成熟。因此,关注并深刻领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法规政策,及其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支持,必将成为今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六)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建构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既离不开对外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科学理论的引介和借鉴,也离不开对近代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优秀传统和先进经验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历程表明,只有在遵守国际学术规范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国国情,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充分彰显“中国气质”和“中国个性”,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才能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实现突破并得以可持续发展。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要充分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的时代特征,紧密契合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的现实诉求。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当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因而必须充分关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重点”的思想,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体现和谐社会中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要彰显实践价值取向,这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生长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如何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并处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与丰富多彩的实践之间的关系,使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理论发展牢牢扎根于实践,并以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对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实践担负起解释、指导和预测的神圣职责,是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中心工作和核心任务。
(七)职业技术教育学跨学科研究的问题
跨学科,也称综合学科、交叉学科或复杂性学科。所谓跨学科研究,主要是指研究者立足于问题的有效解决,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线,跨越不同的研究领域,将各学科方法、手段和技术组合成有机的方法体系,所进行的一种整合性和创造性研究活动。在当代,跨学科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型,已经成为各门学科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和根本表征。“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许多社会现象和问题(包括教育)不是一门科的学者能单独解决的,而需要会同相关学科的学者,并以此为基础才能发展出相关学科间基本是共同的工作假设、共同的理论模型、共同的研究方法和共同的语言。这就构成科学整合的基础,也使得科学研究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许多新学科应运而生。”①就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来说,跨学科研究主要是指对与职业技术教育学相邻学科的方法、策略、技术、手段等所进行的综合、提炼与超越,能够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审视和思考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问题,进而获得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学跨学科研究的有效实施,一方面要注意加强研究者跨学科意识的培养,它能使研究者了解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使其明确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研究者跨学科研究能力的提升,亦即基于研究者自身的素质结构和优势能力,紧紧围绕职业技术教育“一体化”目标要求,促进其对问题系统性、整合性和完整性能力的形成。除此之外,也要注意跨学科研究制度保障的确立,因为跨学科研究离不开科学先进的科研管理体制,它能够从人、财、物、信息、政策、环境等各方面,给予跨学科研究良好的关照,从而保证职业技术教育学跨学科研究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