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城市化的折射(1 / 1)

凡是有奇迹发生,必定先有构想!

笔者面前的将星讲起话来思路特别开阔,言语中流淌出一种自信和**。只要稍稍透过他对东莞“两区”的构想,我们便可深感在这世纪之初,东莞能有这样一位决策者谋划着城市的未来发展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但在当时,将星对于城市的未来构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会。比如,东莞人并不知道俘星脑子里正琢磨着一个叫“产业支援服务业”的概念。也难怪,当时的中国还很少有人知道什么叫“产业支援服务业”,这个问题直到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重视。

产业支援服务业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经济学界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有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农业的利润单位以分计,工业的利润单位就是角,商业就是元,资本市场就是美元,科研开发(R&D)就是欧元。而这后三者均属服务业范畴。所以,在当今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中,现代服务业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因不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世界汽车之都”之称的美国底特律的衰落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也就是说,现代大城市的辐射力主要就靠现代制造业来支撑,而吸引力则主要靠现代服务业来支撑。

伶星意识到:东莞产业体系的软肋就在科技研发和现代物流这两块,因此,按照伶星对这“两区”的构想,“松山湖和虎门港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推动东莞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翼双飞”。

这样的构想理念实在是超前。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虎门港。这个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的巨大价值已日渐被人们所认识,虎门港目前引进投资项目累计达36个,总投资额约为295亿元,这也是东莞的现代服务业这几年取得重大突破进展的缘由。然而,东莞当初在争取虎门港的开发权和管理权的过程中也是历尽艰辛,对此,虎门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郭明海曾在《东莞日报》中有所披露——

东莞建港口是在1992年提出来的,那时我们就成立了港口建设筹建办公室。但这么多年来,虎门港的规划一直没有得到批准,开发的权限没有得到明确。周边的某枢纽港想一直沿着新沙往下发展。以前某枢纽港是属于交通部的,虎门港岸线所在的港口在他们看来,就是属于枢纽港的一部分,不是东莞的。虎门港发展的真正转机是2002年。那年,交通部直属的港口下放到地方,由地方管理。这个机遇非常关健,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提出了虎门港总体挽划的问题。当时,这个问题的争议很大,难度也很大。那个时候,某枢纽港已做出规划,要将整个虎门港作为它的一部分。这件事对东莞非常关健,一旦纳入某枢纽港的规划范围,东莞就没有自己的港口了。

2002年下半年,我和市城建规划局副局长叶伟南去参加了某枢纽港规划的评审会。会上,我第一个发言。我说,东莞老百性提出一个问题,谕会上的专家、领导帮忙解答解答,看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按照可以把东莞行政辖区内的岸线和土地纳入某枢纽港规划的逻样,知果东莞的规划把其辖区外某个区也纳入东莞的规划范围,那行不行?东莞人民就有这么个问题,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想请你们帮个忙。如果回答得通,虎门港的这个问题也就一样能解决。当时会场一片安静,任持了一会儿之后,主持人出来圆场说,这个问题下一步再说吧。开完会,我和叶伟南碰头,他说他那一组反应也很激烈。 当时我们也没什么风度了,因为我们知道,这个规划要是通过了,我们回去怎么和东莞人民交代啊!如果虎门港的开发权和管理权都不属于东莞,那东莞还发展什么港口经济?回来之后,我们立刻向虎门港管委会第一任常务副主任韩任海汇报,韩主任连夜写报告给当时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虎门港管委会第一任主任李毓全,一级一级上报。然后,大家马上分头找资料,找出所有的法律法规依据,这些资料探起来有60多座米高,连1955年某枢纽港的港章也被我们找出来。某枢纽港认定虎门港属于他们的依据其实并不多。主要就是根据1955年的港章提出来的。 当时,我们找这份港章并不容易。我们通过很多关系到某市档案馆去找,终于找到了完整版本,然后复印出来,再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的意见。在反复查找法律法规、相关历史资料之后,就撰写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报告,上报到省人民政府。这是虎门港抉择的一个关健时刻,关系到虎门港能否生存发展。

在那一年的省长办公会议上,这个事情才敲定下来。 当时,时任东莞市市长的黎桂康列席了那次会议。会上决定,虎门港的岸线,除了新沙一期二期以外,其他全部纳入虎门港开发建设管理,以虎门港的名义直接上报审批,不用经过某枢纽港。这对虎门港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突破,解决了十几年争议的问题,为虎门港发展莫定了基础。开发建设首先要有规划,才能有单个项目。通过不断努力,2003年,虎门港总体规划获得省发改委的批准。随后,我们又跑国家交通部、国家发改委一,希望能把虎门港的规划纳入交通部“十五”规划和全国的港口规划中。因为港口是大型的基础设施,必须站在全国、全省的运输体系去考虑,如果能纳入省、部、中央的规划,是非常了不起的。现任虎门港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宁做了很多工作,起了关健作用,他跑交通部、发改委,与他们不断进行沟通。2004年上半年,交通部在编写全国港口规划时,由于每天去交通部办事的人太多,规划的经办人只能找个安静的宾馆关起门来写。我们通过多方打听得知之后,就跑到宾馆去反映情况。这个规划非常重要,就像以前分粮票一样,能否纳入,就看当时草稿中是否有名字。规划连续写了一个星期,我们几乎天天在那里礴着,当看到挽划革稿上有虎门港的名字时,我们才稍稍放下心来。

5,6号泊位是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具有突破性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申报审批过程非常艰难,光项目批文就拿到了近30份。一个项目要拿下来,需要经过渔业、海洋、水利、海事、航道等十多个部门,国土要经过国土资源部,岸线雷要经过交通部,环保需要经过环保总局等等,统统要通过中央层面去操办。整个报批过程开了很多次大型的会议,小会就不计其数了。 当时报批的压力最大的是来自香港。 当时有香港媒体做了有关虎门港发展的新闻报道,香港政府获悉后,出面向国家反映,认为虎门港的发展影响香港的繁荣德定,影响香港的航运地位,搞港口码头太多太密,重复建设。后来在跟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的沟通中,不断做工作,同时做了很多调研报告,分析说明虎门港的建设,不会影响到香港的发展,相反,是对香港港口的有益补充,是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服务的。这样,才化解了部分压力。

5,6号泊位是在2004年12月31日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的。那天下午,时任虎门港管委会主任的周致纳副市长、虎门港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宁和我三个人在北京等候国家发改委开办公会议,讨论这个项目能不能上。当得知会议通过时,我们都高兴极了,一两年的辛苦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由此可见,东莞市委、市政府对虎门港气势恢弘的规划蓝图能得以实现,实属不易。

谈起虎门港,侈星的言谈中饱含着**:“东莞每年产生几百万个集装箱,以前我们没有港口,没有办法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如果能顺利地把集装箱从东莞运出去的话,每一个货柜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费用。运输业是目前广东服务业中最大的一块,一年要运输近20亿吨货物。所以虎门港的发展前景是相当了不得的,它不仅将在广东运输业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将对周边产生重要的辐射作用。”

关于虎门港所带来的辐射作用,笔者有所感知,因为笔者曾经在一个叫沙田的地方感受到了虎门港的辐射魅力。

沙田镇当初引起笔者注意的是它这几年的发展神速。2000年之前,沙田的排名在东莞一直倒数,然而2007年时沙田的名字则赫然出现在前十位。原来,沙田的转机主要得益于虎门港这个现代服务业的兴起。

那天,我们来到沙田时,比预先约好的采访时间提前了一个多小时,于是我们便在风光绮丽的沙田镇漫步起来,极目之处,田园、海、树,沙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随处可见悠然长椅上享受阳光的人们。在路上,我们碰到了一位当地人,随意跟他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们,沙田这么漂亮的城市面貌也只是这两三年内才发生的,而且这里的医疗文教等方面也有了翻天搜地的变化,以前这里连个像样的医院都没有,他们看病都得进城,现在好了,不但盖起了漂亮的医院大楼,而且引进了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这里的学校也是,以前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很少有人考上大学,现在完全倒了过来,很少有人考不上大学……

我们还听说了不久前这里曾发生的一件事:2007年10月8日晚,有个外来工的两岁半的小男孩在一工地玩耍时,失足掉人工地内的一根桩管中,命悬一线。事发后,沙田及虎门的公安、消防、交警等多个部门迅速派人展开营救,调用5台挖掘机、两台大吊车,共有200多人参加了此次营救,经过险象环生的13个小时后,消防官兵终于将男童救出。孩子父亲激动地说:“我除了感动感谢外,还要教会孩子感恩,等他长大了,让他学会感恩社会,多为社会做贡献、做好事。”这件事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东莞这个城市的温暖和爱的胸怀。

对于沙田这几年发生的巨变,沙田镇委书记陈志明告诉我们说:“沙田虽然起步晚,但因为虎门港的开发,所以无需经历其他镇所走过的路,一下子跨步很大。实际上,沙田的地理环境相当好,在东莞能够使用的50多公里海岸线中,其中有28公里都是沙田的,而且都可以开发为港口。以前这里的海岸线等于荒废了,不但荒废还成为负担,为了抵御海潮每年要不断投资维修堤坝,否则那些农田就会受淹呀。如今一开发,这里一下子成了黄金海岸。原来交通不发展,越不发展越闭塞,越闭塞经济就越发展不起来。现在港口一建,所有的道路都通了,一些省级大项目都进到这里了,高速公路也从这里过了,经济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

“刚才在你们办公室看材料,发现沙田这几年确实变化很大。2007年沙田镇的税收已经达到7.6个亿,比2006年增长55%。所以我在想,也许三五年之后我们再来沙田时,这里肯定会大变样。”笔者说。

“肯定会大变样的!”陈志明激动地站了进来,带我们来到窗前,满怀豪情地指着窗外的沙田说,“你看,前面那片地方马上要开发,我们把它搞成一个休闲公园,再往前,我们在2005年已把它搞成一个标准的龙舟赛场,沙田是中国第一个龙舟之乡,拿过几个世界冠军。这几年我们搞龙舟文化,搞得风风火火,让人们知道了东莞有个沙田,今年我们还打算搞一个水上烟花晚会,在水上放烟花,这是其他人没有做过的。我们要做就做有特点的,这样可以增加吸引力……”

东莞在过去的招商引资中,各镇的手法往往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没想到如今倒了过来,成了“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这是需要相当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的啊。

也许这便是东莞打造文化新城的一个鲜明特色。

无疑,透过文化,折射出的正是一个地方的城市化水平。

像沙田这种“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特色文化在东莞各镇中也有不少,基本已成为东莞地方特色节日的明显特征。东莞市桥头镇的莲花节便是鲜明一例。

桥头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是闻名中外的供水香港工程的源头。

和东莞的其他镇相比,桥头并无“地利”,然而近几年桥头镇不仅经济发展迅猛,更是名声大震,不仅全东莞,整个珠三角以及港澳地区,一提桥头,可说是无人不知。

桥头无桥,其西有地名土桥,且有小墟,故称桥头。桥头搭建通往外界的大桥便是这里的荷花艺术节。每逢6月,桥头镇人头攒动,三百亩荷花飘香争艳,万盆精心培育的荷花竞相绽放。

到了桥头镇,环顾四周,路宽楼高,漫步这里的桥头广场更觉心旷神怡,眼前所见的真是如诗如画,美丽又动人。据桥头镇委书记谭全安介绍,这个公园式的广场是桥头镇建设园林式现代化旅游城镇的标志性景观,主要是用来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设计参考了国内及国际上最具现代化的广场布局和规格。广场内景致丰富,场面壮观,文化氛围浓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各种造型独特的雕塑,一个个生动鲜明精致典雅的人物雕塑印记着昔日桥头镇的风土人情,散发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这一切使笔者想起了伶星所说的:“城市建设要体现东莞的文化底蕴,一个有魅力的城市,一定有她的历史感。我们要建设的这个制造业名城,不仅要有现代精神,也要有文化底蕴……”

桥头镇的发展实际上也借助了不少文化的力量。

上世纪80年代初桥头镇的贫穷,这里的每一位老人都记忆犹新。房屋低矮破旧,街道狭窄,从街头点燃一支烟走到街尾,烟就吸完了。桥头穷就穷在没有一条通往外界的路,连绵起伏的山丘把她捂得严严实实,使她成了远离莞城的一个小小的封闭地带。当时从桥头到莞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水路,先步行3公里到东江码头,乘船40公里,取道石龙镇,再转车12公里到城里;另一条是陆路,先骑车25公里到大朗镇,再从那里搭车25公里到城里,可谓行路难。然而现在的桥头镇,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5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IT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

在桥头镇办公室里,桥头镇有名的秀才莫树材向笔者讲起了桥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桥头镇现代工业的历史差不多是空白的。和其他镇相比,桥头‘地利’不足,曾被称为东莞市的‘西伯利亚’。但桥头人一直会动脑筋,充分发挥人际关系,六七十年代逃港风中,也有不少桥头人偷渡到了香港,有的村跑了一半。改革开放后借助于他们的力量,公社成立了海外乡亲联谊会、桥头中学香港校友会,以举办荔枝节、桥头日、新春茶话会的方式发展人际关系.所以,投资者也就不断地来了。‘地利’不足的桥头人,硬是靠着‘人和’把一批又一批的外商吸引到了桥头……”

在桥头镇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村书记牵着一头牛在路上碰到一位也牵着牛的老农。

老农:你怎么也和我一样牵着牛?

书记: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一样牵着牛?

老农:你去吃呀,上茶楼喝呀!

书记:我没钱。

老农:不去吃不去喝就更没钱。

这个故事一是表明农民们的思想解放了,二是表明领导们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应该赶紧抓住机会,不要固守原有的思路,干自己该干的事,该吃该喝的赶紧吃喝去。只有“吃喝”了,不但领导不用再牵牛,而且农民们也会摆脱牵牛种田的命运。

桥头镇领导深深理解老百姓一心致富的迫切愿望,他们借助文化之力,在1987年将每年的6月28日定为“桥头节”,不但自己在这一天“大吃大喝”,而且让所有的桥头人都“大吃大喝”,宴请天下宾客,结交四方朋友。每年的这一天,“桥头节”出尽风头,或龙舟竞渡,万挠齐举击水东江,千褪急鼓力争上游;或大型文艺巡游,一展民俗风情;或重点工程庆典,同贺新城新貌;或齐聚外出乡亲尝荔座谈,共谋发展大计;或广邀四海宾朋把酒言商,共建美好家园……正是通过这一年一度的“桥头节”,桥头镇渐渐搭建了一座通向外界的文化桥梁,使外界的经济呼啦啦地向桥头涌来了。

如今的桥头镇人可真幸运,早就不用牵牛了。他们不但近水楼台,不出门就可以观赏美丽的莲花,而且还可以坐在茶楼里一边吃喝,一边眺望窗外风光秀丽的桥头美景。

前面讲述的那个故事实质上还表明一点,表明桥头人超前独特的意识。一个老农的思想尚且如此,更何况这里的干部领导呢。确实,桥头镇历届领导在城市化进程上干出过许多破天荒的事,如今的桥头人深深为当年这些颇具“先见之明”的宏伟构建而感到骄傲:1984年,在广东省镇级率先建造高级宾馆;1985年,本应由国家办的却“抢”过来自己办程控电话;1988年,敢在乡野之地兴建现代化体育中心;1991年,在全省乡镇中建设第一家以人会形式进人经营的外商俱乐部……

在桥头镇委办公室,笔者采访了不愿宜传自己的桥头镇委书记谭全安。谭书记看上去颇有军人风度,腰板挺直,动作力度大,说话声音洪亮,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他是2001年从常平镇调来桥头镇出任党委书记的。

谭全安当书记之后首先对镇办企业进行整改,该卖的卖掉,该停的停掉,不但减轻了负债,同时,将卖掉的企业转换成资金后,对城市进行改造升级,另搞了一个桥兴工业园……这个镇书记果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从近处看,为了搞好投资环境,从远处看,那是为了子孙后代。实际上,早在2002年时,谭全安还做出一个令人叫绝的大动作,当时他隐隐感到房地产行业的“钱”景可观,拿准地基将来肯定会有所增值,便暗中派人出去打听哪些企业快撑不住了,想要出卖地基,于是便很快接手,渐渐,悄悄积攒下一大笔即将升值的财富。然而当时的土地还非常不值钱,很多人不明白书记的做法,攒这些地干吗,谭全安笑笑说:等着吧,这地里总有一天会流出金子来。

谭全安果然有先见之明,先下手为强,这一招实在厉害。如今,成倍成倍扩大和成倍成倍增值的那些土地,着实让桥头镇每一个百姓都得到了长久的实惠。政府有钱了,就可以改造城镇面貌了,镇容改变了,城市升级了,老百姓的地产也升级了,进来的企业更多了,老一百姓享受的红利也更多了……

在桥头镇采访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紧挨在桥头中心广场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晚霞映照下的这座现代化的咖啡色建筑,气派而高贵,其室内设计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位于十八层的总统套房,让我们深深感受了一回什么叫奢华,其奢华程度即便在北京、上海的五星级酒店里,怕也是不多见的。其实,令笔者更为惊奇的是,一个在东莞算不上很富裕的桥头镇竟能拥有如此高级的宾馆!

东莞酒店业的确是个令人称奇的景象。要知道,东莞的五星级酒店拥有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2007年,全国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也已在凤岗开工。

“小平南巡后,东莞开始加快发展,做大蛋糕。1992年以后,东莞的增长速度一直较快,是工业化加速发展和城镇化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农村迈开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开始有一些酒店和服务业的小商铺。1995年东莞有了第一家五星级宾馆。这是东莞城市化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将星向笔者介绍说。

进人新世纪之后,东莞的酒店业更是发展飞速。

对此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魏小安认为,东莞酒店可以说是在中国酒店业,甚至是世界酒店业上的一个异类,也是一个奇迹。它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拥有如此高密度星级酒店的地方,它有自己特点:第一,依托制造业形成这么一个庞大的酒店格局。拉斯韦加斯酒店众多,但它是建立在发达的娱乐业和赌博业上,东莞却在一个工厂林立的地方涌现这么多的酒店,这在全世界都不多见。第二,民营资本挑大梁、唱主角。东莞酒店绝大多数是民营资本投资,这也与其他很多地方星级酒店国有化和外资化的背景大相径庭。第三,东莞酒店无明显淡旺季之分。它内需强劲,商务考察和会展经济很发达,为酒店提供了稳定的客源。第四,星级酒店布局乡镇化。东莞几乎镇镇都有星级酒店,有的一个镇有好几家五星级酒店,去过的人可能会吓一跳……

东莞不是旅游城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酒店业?从1984年就开始涉足东莞旅游业的前东莞市旅游局局长李善奴向笔者娓娓道出原委,也让笔者又一次领略了东莞独特的发展路数。

大朗不产羊毛,却成为全国最大的毛纺重地;虎门不产布料,却能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基地;同样,石喝、长安、厚街等镇本身也都没有自己现在产业的历史根基,但最后都发展成在国内享有绝对的霸主地位。那么,东莞没有名山大川,人文历史也仅有虎门销烟有点名气,东莞没有旅游景点是个不争的事实,可为何东莞却拥有如此众多的酒店?

李善奴不久前刚刚退居二线,说话心直口快,而且思维另类,他笑称自己搞了20多年旅游尚不知旅游为何物。不知旅游为何物的李善奴说起东莞的酒店倒是头头是道:“东莞的大批酒店是从2000年以后进来的。东莞现在挂牌的五星级有17家,已经达到五星级但还在申请中的还有6家,也就是说,四星、五星加起来差不多50家。2004年,国家旅游局专家张润钢来东莞,我带他看了东莞的7家酒店,他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他的感受。如今酒店业对于东莞来说,已不是旅游的配套设施,而是东莞的旅游资源,它并不孤立,它跟东莞的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酒店就是城市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东莞的酒店是东莞的一个名片。我曾经多次讲: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中国饭店发展20年,最伟大的就是出了一个东莞现象,全都是民营企业。很多人说东莞酒店这么多,其实这种概念早就过时了,你看东莞现在1000多万人口,那是一个大型城市啊,东莞的GDP是3000亿,你怎么可以说她是一个地级市呢?反过来看,其实真正的旅游城市的酒店反而不怎么样,远的不说,肇庆、韶关等旅游城市的酒店业都不是很好,中山也是,酒店至今还是1984年那两家四星,最近有一家五星,佛山也只有一家五星,所以我认为酒店和旅游没什么关系。”

1994年东莞领导把李善奴调来负责旅游这一块时,李善奴的直觉是把外地人带到东莞来观光。可是想来想去,一直没想明白东莞的“光”在哪,景点在哪。东莞没有黄山,没有兵马俑,靠什么把别人吸引过来呢?李善奴没想明白,于是便稀里糊涂过了10年。拿李善奴的话便是:“安安稳稳喝了10年酒。”

当时的东莞旅游局(旅游总公司)一直是不务正业,整天忙着招商引资,办公司做生意,为政府挣了不少钱,偏偏忘了自己是搞旅游的。

不过,当时对东莞的旅游业大家也有过探讨,有人提出把别的城市的一些景点模仿过来,比如深圳有一个世界之窗,东莞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呢?香江有一个野生动物园,东莞就不能有一个吗?但李善奴认为这条路行不通,“旅游最基本的动力是什么?好奇嘛。无非就是差异。旅游资源必须要有一点味头的东西,其他地方没有的人家才会来。而且,旅游景点必须要有一个城市作为依托,你把深圳的环球城照搬到东莞肯定就不行。北方人来广东,首先是来看特区深圳,到了深圳看环球城,人家绝不可能从北京飞来看你东莞的环球城。我记得1998年时,国家旅游局有过统计,那些人造旅游景点全国最少损失2000个亿以上,现在更多了。所以,一个城市不应该在旅游上搞跟风,盲目开发,不能以为别人赚钱了我们也能赚钱。”

也许,正因为东莞搞旅游的这帮人的不务正业,才避免了某些失误。

但那时李善奴的不务正业也曾引起别人的不满。很多人批评东莞的旅游做得不好,旅游景点留不住人。这些批评倒使李善奴琢磨起另一个问题:东莞既然没有旅游景点,旅游业留不住人,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酒店?1998年东莞只有一家五星,两家四星,22家三星。从那时起,李善奴开始研究东莞酒店现象。

同时他又开始研究东莞的旅游究竟应该怎么定位,此时他刚刚接任东莞旅游局局长重任,冥思苦想一段时间之后,他茅塞顿开:“东莞的旅游资源应该就是东莞这个城市本身呀,尤其这个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不正是东莞最大的旅游资源吗?”

李善奴终于想明白东莞旅游业的定位了。

除了推广东莞城市这张牌之外,李善奴又把主要精力落回到东莞的酒店上来,因为他在研究一个现象,为什么东莞会有这么多酒店呢?调查下来,他清楚了,原来这和东莞的企业有关。东莞的来料加工厂就有一万多家,而且有很多商务,另一个就是外地来采购的。

那么,如何留住这些人,确保东莞的酒店业不致走向生存危机?李善奴又开始不务正业起来。“我想到了会展。1998年,在东莞投资8个亿的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开张时,我就指出他们的不足。我说,你们银城酒店375个房间,却没有一个开会的地方,你们能做到每天70%的住房率、有250多个客人来吗?不可能的。所以你们必须得具备可以开会的功能才行。”

如今,东莞每年大大小小的商品交易展会接连不断,四方来客络绎不绝。发达的制造业为酒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人,而另一方面,高星级酒店既为厂家提供了会展和商务活动的平台,又为客人提供舒适的生活休闲场所。于是乎,频繁的商务活动和珠三角的白领,成为东莞高星级酒店的第一客源市场,而且是高端市场。这一切,也使得东莞的现代服务业在提升,使东莞的城市竞争力得到增强。

进人21世纪后,开始有国际酒店巨头进人东莞投资。2003年,排名世界500强的国际酒店业巨头美国喜来登酒店连锁店落户厚街。喜来登的到来,结束了东莞没有国际酒店巨头的历史。2004年11月东莞御景湾酒店举行了“东莞索菲特御景湾酒店”挂牌仪式,正式成为法国雅高国际酒店集团旗下索菲特品牌酒店之一。有业内人士称,这种请进来的做法有利于提高东莞酒店业的整体素质,并加速东莞酒店重新洗牌的步伐。

李善奴评价东莞民营酒店的发展之路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原来只有一家金凯悦,赚不赚钱只有老板莫志明自己知道。后来他开了第二家,大家就都知道了,肯定是有赚头的,所以很多民营资金都流进酒店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莫志明靠着做建筑工程等项目,赚了差不多一亿。赚了很多钱,却不知道怎么办好,这是那个时代东莞有钱人常有的困惑。莫志明无意中看到一本介绍香港十大富翁发家史的书,发现这些富翁都是做房地产和酒店业的。这本书给莫志明带来了灵感,反正钱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拿来投资酒店吧。于是莫志明便一头扎进了东莞的酒店业,带着一种“借查查”的感觉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1996年,莫志明的寮步金凯悦大酒店开业。没想到,“金凯悦”的开业不仅打开了莫志明自己的发展局面,也打开了寮步镇的发展局面。香港客商来东莞办事不再需要去深圳或广州的酒店住宿,更不需要当天赶回香港,他们从容地在寮步镇住宿、吃饭、开会。当时的金凯悦开房率是九成多,带动了寮步镇的招商引资。莫志明从中也感悟出,酒店对政府和社会也产生了很好的效益。“民营企业发展对本地来说是最有用的。民营企业都是扎根本地,发展起来后不管是就业还是其他好处也都是回归到本地的。”此后不久,莫志明又分别在凤岗、石龙建起了五星级酒店。

像莫志明这样连续投资酒店业的在东莞还有不少,甚为有名的有三正集团。

三正集团拥有3家酒店,于2005年开业的塘厦三正半山酒店是三正酒店品牌的代表作,被誉为东莞的“白金”级酒店。年轻时曾在桥头镇当过镇委书记的莫浩棠便是三正集团的大老板。

莫浩棠两兄弟当年放弃铁饭碗之后,最先承包莲湖度假村,经营业绩不错,之后又接手了樟木头三正半山酒店。这期间他们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这时,莫浩棠感觉到东莞酒店业的发展大有前景。因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肯定不会满足于长期在家里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一定会来酒店消费。富裕起来的东莞人肯定会从热衷于外出旅游慢慢过渡到在本地休闲度假,这也是东莞旅游业的未来趋势。

对于酒店业,莫浩棠有着更长远的考虑,他希望走出一条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的路子,于是便有了建立三正酒店品牌的想法。莫浩棠说:“我们认为要能够树立起一个品牌的话,关键是要做到具有复制能力,首先是酒店形象,这就要求酒店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只要是三正旗下的酒店,价值观、经营理念、对事物评判标准都应是一致的。还要靠一支能够跟你这个企业的文化相融相通、有能力传承企业文化的人才队伍。”于是,他决定再做一个集团的形象店、品牌店、旗舰店。新投资的这个酒店,在设计、档次、经营效果上都要高标准要求。那时行业内关于东莞星级酒店多少的争论正热,但集团考虑到东莞外向型经济特点,觉得东莞仍然是一个值得投资高星级酒店的地方。为了规避投资过热带来客源不足的风险,莫浩棠给酒店的定位是,市场一定要面向珠三角、港澳地区。考察后,他们发现,新酒店所在地与地产结合在一起,可以相得益彰。于是,新的五星级塘厦三正半山酒店就创建起来了。

像莫志明、莫浩棠这样的大手笔民营企业家,在东莞随处可见。他们以其各自的才华与聪明,独领**,并竞相争辉,组成了今日之东莞另一番万千景象,使得这块热土更加充满朝气与后劲,令异乡人敬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