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你的城市,是一座空城
一个人选择离开一座城市,是需要勇气的。一个生活惯了的地方,要离开了,肯定会有不舍。那里的街道,那里的花草树木,那里的咖啡馆,那里的小吃店,无不透露出你曾经的点滴,所有的往事也会接踵而至,让你对这个地方充满眷恋。
也有人离去时是十分决绝的,比如张爱玲。张爱玲打算离开上海去往香港时,对自己的姑姑说:你就当我死了吧。这种决绝,有种生离死别的味道,甚至让人觉出了薄情的意味。
可是,张爱玲是爱上海的,不然她不会在炮火连天时回到上海,她曾对自己的至爱胡兰成说:“住处我是喜欢上海。”也曾答应密友炎樱:“好,不走。我大约总在上海的。”但我们都知道后来她去了香港,又去了美国,然后在美国孤独终老,至死未回。
张爱玲的离去,虽有生存空间的压迫,但多少也与情感有关。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原本让她留在这个城市的根基,她便也觉得这个城市犹如一座空城。
那个根基大抵就是爱吧。爱别人,也爱自己。
那时候的胡兰成早已东渡日本,此时的她觉得自己如敝履,且衰老,她不能容忍自己不优雅、不抽烟、不穿旗袍。她也尝试寻找留在上海的理由,比如她尝试接纳当时的著名导演桑弧,并用桑弧给她起的笔名梁京创作了《十八春》和《小艾》,桑弧对她盛赞有加,认为她成熟了。只有张爱玲本人觉得在失去自己,这让她觉得“恶心”,这种“恶心”让她认为上海再也没有了“人生中一切厚实的、靠得住的东西”,她必须做出选择,那就是离开。
生无可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有一个朋友青,青和我算是忘年交,她比我年轻,有活力。但她也有自己的烦恼,她总是慨叹自己的工作索然无味,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当然,让她更为烦恼的是她遭遇了一段十分狗血被背叛的感情。
还记得我们坐在新街口星巴克巨大的落地窗前,长长的案几显得我们异常孤单。那时候的青刚刚从一段虐恋里走出来,她说自己不相信爱情了,当然她还是给自己保留了一些,所以她又说可能是自己遇不到爱情了。
我对她说,傻姑娘,人都是要讲缘分的,你只是缘分没到而已。这是过来人惯常的说辞,有没有用,因人而异。
我想青经此一役,怕是看透了几分,对于缘分这个词也就没那么介意了。她轻笑不语,像是应允了我这句话,也像轻轻放过了自己。
青最终回到了她的故乡,那个生养过她的城市,她依旧巧笑嫣然,一脸毫无心计的样子。这是一个渐趋成熟的人面对所有人的样子。
青是退无可退,才会回到自己的故乡吧。因为一个人,可以爱上一座城市;因为一个人,也可以厌倦一座城市。
Jason出身于一个艺术世家,从小生就一副**不羁的个性,这种个性来自他的衣食无忧,也来自他早早见到了同龄人不曾见过的世面。
像Jason这样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远方的世界较常人有更多的觊觎。他要挣脱父辈的荣耀和光环,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支撑点。所以,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了上海,与一帮IT技术工作者厮混在一起,名曰创业。起初的小小爆发令他欣喜,但很快,创业的浪潮过去之后渐渐陷入沉寂。
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在最颓丧的日子里,他选择了回到家乡,开始在熟悉的环境里寻找机会。
Jason尝试过各种可能,但他发现自己回不去了。一线城市打拼时那种新鲜的事物和头脑的碰撞,在回到家乡以后成了久违的奢望。这让他无比失望和颓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又要回到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并将再也无法挣脱。
最终,他又去了上海。如今,他四处奔忙,倒是少了从前的那种颓废。也许,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忙碌是最好的解药。
青和Jason是都市里两种典型的年轻人,和当年张爱玲孤注一掷的来去不同,他们未曾那样决绝,但身不由己都是一样的。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艘船,那么这艘船上的人,在离开之前,一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终于找到了靠岸的理由,一是船上已经弹尽粮绝。
对于我们更多的人来说,离开一艘船,和离开一座城一样,无从寄托的地方,哪怕繁盛如浩瀚星海,都是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