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寻遍且归耕(1 / 1)

去过清迈的许多人辗转传述着他们的清迈印象及游后心得,我听到的多半是打高尔夫球或参加泼水节的经验。虽然从曼谷飞往清迈不过是一个小时的航程,但卜居曼谷四年,清迈对我来说仍是个陌生的城市。

五月前后,母亲来曼谷小住,我知道她一直想去清迈走走,于是利用了孩子们的三天连假,偕母携女,一起到清迈度了个三代同堂的心灵沐浴之旅。

清晨的第一班泰航,是一架机身画有皇家龙船的747机型,顺风一路把我们从曼谷送往清迈。清迈机场虽是国际机场,但小而简朴;除了白金两色的纸灯笼和原住民风格的木刻之外,我还无法捕捉更具体的清迈风情。直到车过市区,一路奔往三十分钟车程之外的眉林谷,在饭店大厅前下车后,才从眼景和嗅闻中感受到许许多多的不同。

说是大厅,其实是一个原木大凉亭。着牙白泰丝衣裤的工作人员亲切地前来相迎,她们欠身与我们深深行合十礼,并为我们每人戴上一串茉莉花苞长链,随之而来的,是一杯盛在粗陶高杯里的香酿果露。柜台人员办理住房手续时,一位神清气爽的督导走来为我们介绍整个饭店的分布。他领我们走出大厅的一壁复思墙,整个错落在山谷中的饭店,顿时展现在眼前。

一屏之隔,桃园尽现,伴随着时光是否倒流的阵阵轻疑与惊喜。最远处接连着天与云的,是一笔墨绿掺灰蓝的低峦,峦边一幢幢木色戴尖塔帽的房舍,远远近近环绕前厅而来,原色原味地与山和树同唱着协调的无言之歌。

绵延的房舍之间是一片宽阔的水田,田中牛只在耕作,宽衣宽裤的农人依依相伴。人间寻遍且归耕!人间寻遍且归耕。辛弃疾落笔写下的,莫非是这样的领悟;而韩愈送李愿归盘谷之时,心中勾勒的是否也是眼前这么一幅乐且无央、值得终身徜徉的隐士归山图呢?

被不停周行在饭店各处的小车送达房间时,惊艳的感觉又多加了几重。从矮花夹道的小径去开那扇暂属于自己的木门时,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只是不知门内将有什么样的惊喜来相迎。门启处,一幅柔和的室景映着原木的香气慢慢开展而来,一扇木框大窗直接剪裁了园中雨后新绿的一隅,挂在墙上。厚重的柚木床、柚木椅、看书床,全都用清迈式的米白厚茧布取材;秋香、古铜、暗橙色的软靠垫,则温顺地依偎在各式家具之上,柔美、简洁、雅致,传达了泰国人对朴素美的一贯品味。

一切的惊喜直等到进入浴室才落下句点。早先一进门就感到房间的一侧透着天光,进了内室,才发现宽敞的更衣室之后有一个包在柚木里的大浴缸,浴缸的三面都被高挂着竹帘的玻璃墙围了起来,玻璃墙之外是一片绿叶丛生的小花园,围墙上有古色的木刻陪伴着攀缘而上的藤与叶。躺在浴缸里,白天看到的是闲逛在天空的云,夜里看到的是满天细语的星和月。生活里最快慰的事,仿佛就该是这样无言地陪伴着山风、雨露、星光,不问世事地过下去。

在房中轻歇了一会儿,有人敲门;孩子去开门时,我看到门启处亭亭站了一位笑容满面的清迈姑娘,布衣布鞋,手挽着满满一大篮新鲜的红毛丹,她用英文柔声问道:“能不能给你们一些尝尝味道?”然后在小桌上的叶形长盘里放了满满一盘刺状的果粒,我对这个饭店的一切用语和人情剪影,愈来愈感到喜悦。

在户外的私人小凉亭吃完水果、喝完茶之后,我邀母亲到外面走走,孩子们早已自己寻到别致的公用书房去下棋、看书、借唱片了,而我们只想尽情呼吸这绝尘灵境里的每一分芳香和每一片新绿。

沿饭店外围慢慢走一圈大概费时两三个小时,小径旁的草地上到处有吸引人的小趣味:一只在矮树丛里若隐若现的木刻小象或是陶瓮水缸里配色好看的落花集锦。风吹来的时候,叶浪自远而近的沙沙声,是散步时绝美的背景音乐。看着每一栋都不甚相似的独立木楼有一种非常坚实的感觉,这噪噪嚷嚷的尘世里,竟有一处这般质朴的房舍,把所有的现代舒适都只巧妙地隐藏在内室,外屋和大自然直接对话,顺从着该有的颜色与容貌,不见一丝逾越或对立。

妈妈对我说:“看到这些山、这些房子与绿意,让我觉得好放松,哪里都不想去了。”妈妈说得对,这是一个适合用心来感觉的旅行。“起居无时,唯适之安”,就让我们过过隐士的田园之乐吧!不必把旅行的每一分钟都用行程来填满充实。

很快,我发现了幽雅古朴的建筑和野花上空的蓝天白云不是此处唯一的享受,连用餐也别有情趣。夜幕还未尽放之际,水田边和门前的火把都已支支燃起,一组娴静的乐者坐在露台上弹奏着传统乐曲,乐音随风断续飘向各处;梯田状的泳池接在水田上方,散发着幽暗中唯一大面积的蓝光,水波映着乐声起伏,一样幽微、一样妙曼。在这样的景致里静静享受一餐北方式的泰国料理,更能体会清迈风情。

早餐我们选择了在户外用餐,桌边栏杆外的绿蕉因风而婆娑起舞,远山烟笼雾锁,是清迈多变的气象典型。各式的食物沿鱼池走道趣味地摆设开来,我一边吃着新煎的什锦蛋卷,一边和母亲闲话家常。

孩子们突然轻喊着:“牛!”接着央求,“妈妈,可以下去看牛吗?”我望向亭下的斜坡,原来是三只牛上工前出来散步,还是那些宽衣宽裤戴大斗笠的农人牵着它们。农夫微微笑着,静默地伴着自己的牛只慢慢走。虽是饭店中特别的设计,但是并没有布景的矫揉造作之感,走过这一段,他们就真的下田去了。

在一旁看着这一幕时,我还看到让人欣喜的另一组功臣——投宿客人的素养。每个放下早餐去看牛的游客,都轻轻向牵牛的农人点头致意,想摸摸牛的人也都客气地用眼神探问,等待允许的笑容。大家似乎都非常尊重这个山谷的寂静之美,即使是带着小小孩的父母也都轻言细语,为彼此的宁静投注真诚的关怀与尊重。

离开眉林谷时,除了行李,我们还打包了一身的轻灵与不舍。挥别时清迈已是夜色四合,饭店的旅行车迎着山风把我们送往机场。我对母亲说:“这次的旅行美妙极了,只可惜有些地方没能带她去走走。”母亲说:“这已经是最好的了,更何况下次我们还要再来。”是的,我想,我一定会想念眉林谷的风、眉林谷的月,还有那个时人或许还不知处的沃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