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在曼谷住过五个有趣的地方,最后从最有名的塞车大道素坤逸路上的十六巷,离开天使之城。这条巷子的一侧有很多大楼住宅,另一侧与阿苏路平行的一面又有很多办公大楼,所以巷子里因着两种日常需要而发展出几家环境不错的餐厅。

这次我们回十六巷,是想去看看Kuppa Café还在不在。流连在巷子里的时候,看到附近又新开了另一家日本餐厅,所以隔天中午,忍不住又回了一次十六巷。走在这条不知走过多少次的路上,回忆与当下的感触交错相涌而上。

住在十六巷的时候,我们如果能不开车就尽量不开车,但从家里走去公交站说起来也有一小段距离。有趣的是,大楼有自己的嘟嘟车(泰国三轮车),随时可以送住户往返巷子,非常好玩。这是住在曼谷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一面。

我很喜欢曼谷每一家咖啡厅都有自己的想法,“创作”在商业行为中很自然地流露出性格,店家努力标示的是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而不是同质的模仿,所以带给消费者更多样的愉快。

在这个城市里,喝咖啡同时还可以吃到许多别致的食物,不是只有三明治和蛋糕。如果去了一家漂亮的咖啡厅,我们全家最喜欢的午餐,是泰式烤肉配青木瓜色拉和糯米饭。

Kuppa Café的空间非常漂亮,大型的烘豆机架立在挑空的一整边,非常时髦,把泰国味与时尚感做了完美的结合。可喜的是,这种能力不只表现在空间里,更表现在菜单的设计与制作上。

走在十六巷,除了Kuppa Café的鲜明印象之外,有些地方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之前的样子了。也许当时在我们进出巷子的时候,它是被满园的绿树遮挡起来,所以从来也没有注意过它的存在。但如今,巷中出现了一家雅致的日式餐厅。

虽然服务人员穿的是和服,但餐桌上除了日式餐厅惯用的现递湿巾外,餐盘上还同时摆着西式餐巾。也许是所有的颜色都简单,所以并不觉得这和洋食风有混而不搭的尴尬。

我们点了一个Wabameshi和一个烧物的套餐,味道很好。

离开前,我去看冰柜里的食物,赫然发现一块正在退冰的旗鱼就摆在一旁。一定是我马上就露出讶异的表情,主厨先生连忙笑着对我说:“是石头。”我的近视与老花眼都严重,但在灯光下,那石块的确像生鱼。

主厨先生很亲切,我们简单地聊了一下。在谈话中,他的两位助手一直默默地在忙着准备工作,灯下喜见他们的白萝卜丝还是以手工旋片再折叠切丝,而不是以工具来取代。料理人不放弃基本功的练习,是职人对自己工作的爱与敬。

在本国之外,日本料理一直往时尚风与创意料理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菜单与空间慢慢消失在新思维里。没想到再回到十六巷时,我能回想起二十年前,在那须盐原一家乡间小店所尝到的Wabameshi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