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Public Relations)这个词的表面意思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误解,令人觉得公关部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对外联络,特别是与媒体构建合作关系。
但实际上,公关部不仅重视维护和外部合作伙伴的关系,还非常重视与公司内同事的沟通交流。
确保亚马逊全体员工对外发言不偏离主线的措施
对企业而言,在“传递信息”“对外发声”方面,最为理想的状态莫过于“无论问谁,企业的员工都以同样的口径发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要将员工都改造成复读机,完全机械地重复上司的讲话,而是要求每位员工用心体会企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深刻理解其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会给外部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觉得企业内部非常团结,“虽然对外表述的形式不完全相同,但是员工表达的意思都紧紧围绕一个主题,没有偏离主线”。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我认为推动企业接近这种理想状态,恰恰是公关部应该发挥的作用之一。这是因为亚马逊的员工经常会接受媒体采访,如果都按照各自的想法随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必然会出现与亚马逊对外发言相悖的情况。此外,从广义来看,员工与亲朋好友对话也是开展公关的机会。因此,如果员工都能从公司的立场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用相同的语言宣传自己公司的优点,必然可以统一外界对公司的印象,达到“上下同心,一个口径发声”的效果。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引导每位员工都进入“按同一口径发声”的状态呢?
我认为有两个步骤极为重要。
第一步是“简洁明了地提出公司的奋斗目标”。
亚马逊将“打造地球上最重视顾客的企业”“汇聚地球上最丰富的商品类型”作为自己的使命任务。因此,亚马逊特意用极为简洁的方式,将自己的任务使命概括为三个关键概念:“货源充足”“价格实惠”以及“便捷实用”。并且,这些关键概念非常容易记忆,不会出现“不同的人做出不同解释的情况”。“货源类型是否增加”“价格是否降低”“产品是否好用”,这是无论是谁都可以一目了然的事情,非常易于检验评估。
我认为正是因为使用了这种简洁明了的概念,亚马逊的员工才能保持统一口径对外发声,有效宣传亚马逊的优点和企业文化。
第二步是“坚持反复向员工宣传同一理念”。
虽说如此,人类的天性之一就是善忘。尽管亚马逊已经将“打造地球上最重视顾客的企业”“汇聚地球上最丰富的商品类型”的使命任务,归纳成“货源充足”“价格实惠”以及“便捷实用”三个关键概念,但是如果不反复提醒,员工也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不管总结得多么简洁明了,只要缺少反复的宣传,遇到突**况时,员工根本就表达不出来。
由此可见,在明确了简洁明了的目标后,应该反复向员工强调宣传,这一点非常重要。
顺便提一下,奋斗的目标代表着部门存在的意义(why),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存在”。这一观点来自西蒙·斯涅克[1],他对“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将成果汇总形成了著名的“黄金圈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与“what(做什么)”和“how(怎么做)”相比,人们更关心的往往是“why(为什么而工作)”。
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大量的员工分头开展工作,不断讲述“why”这一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最有力武器,才能实现全员宣传公司奋斗目标的效果。与那些只有老板和高层出面宣传的企业相比,这样的企业往往能更快地与顾客建立更为牢固的信任关系。
当“顾客读不懂公司网站的主页内容”时,应引起企业的高度注意
如果企业想检验“制定的目标是否简洁明了”,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查看公司网站主页的内容。
可以邀请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第三方浏览自己公司网站主页的内容,如果对方在访问后,反馈称“能读懂”,就证明企业制定的目标是简洁明了的。
反之,如果对方在访问后,反馈称“在认真地浏览了一遍后完全看不明白”,企业就应当高度怀疑制定的目标还不够清晰,仍须进一步优化完善。
每当有企业的管理者咨询“能否帮助我的公司提升公关能力”时,我都会先访问一下他们公司网站的主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会遇到句子冗长、术语晦涩难懂等问题。
比如,“想在主页上表达的想法和内容太多,结果不分主次全部上传到网站上”“固执地认为自己公司的技术高超、产品服务独到,为了宣传这些特性,特意使用大篇幅进行介绍,或者滥用术语,导致表达的内容晦涩难懂,不易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见面之后我首先会开诚布公地直接指出问题:“不好意思,我试着浏览了一下贵公司的网站主页,但是有些地方没看懂。”然后,我会列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问题,经过不断沟通交流,将晦涩难懂的地方转化成顾客容易理解的语言,并询问对方:“你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通过这种方式对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以简洁易懂的形式吸引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掘到企业的优势亮点。
在此基础上,我最后切入正题,提出:“既然如此,你认为应该制定怎样的公关策略?”
因此,我建议企业实施自我检测,邀请不具备相关背景知识的第三方浏览网站内容并进行评估。
然后,当评估反馈结果为“看不大懂”时,企业应当参照本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对自己公司希望对外传递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成简洁明了的内容。
[1] 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生于1973年10月9日,是一位作家,因发现黄金圈法则而闻名,曾先后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杂志做评论,在《赫芬顿邮报》等开设专栏。他提出的黄金圈由三个同心圆组成,这三个圈分别为内圈、中圈、外圈。内圈代表why(为什么,即做这件事的目的、动机、出发点、价值),中圈代表how(怎么做,即做这件事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空间、步骤),外圈代表what(做什么,即做这件事所需要达成的目标)。绝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是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为什么(why),极小部分人的思维模式是为什么(why)→怎么做(how)→做什么(what),而这种逆向思维模式才是最有效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