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天,看上去很美(1 / 1)

如意199天的时候,我妈来婆婆家接我们,我提前订好了酒店。

木守西溪酒店位于西溪湿地,正如其名,彼时夏末秋初,秋老虎来袭,让人想到《红楼梦》里的场景—“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傍晚背着如意在酒店散步,芦苇满目,蒹葭苍苍,小舟浮在水面。酒店工作人员采了打碗花,说拿回去直接插花瓶,装点餐厅。我们点头致意,如意看着她采花又离去。

“木守”就是柿子树上最后一颗果实的意思,柿子是西溪湿地的特产。这个时候,青柿已经像灯笼一般悬挂在枝头,再过几个月,就有“火柿”的景象。摘一个给如意,她能玩很久。

听到蝉鸣的时候,如意的头就转来转去,积极寻找声源。我跟她说:“这是蝉鸣,是夏天的声音,别的季节没有。”

我常年做酒店采访和写作,几乎没有酒店会企图抓住亲子市场。然而,“亲子空间”绝不是在钢筋水泥的建筑里布置出一个儿童乐园就可以了。真正的“亲子空间”是接近自然又满足成人入住需求的。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和孩子都舒服,感觉不到“教育”的时候。

介于我的工作性质,我有过不给如意上幼儿园的打算,就这样一直把她带在身边。

“孩子还是要接触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反应。

“不上幼儿园,可能对孩子好,但你更累。”少数人看到了问题的实质。

在大多数人看来,“不上幼儿园”等于“把孩子关在家”。然而,我要是决定不让她念幼儿园,又怎么可能只是让她待在家里?正常语境下的“带娃玩”肯定比幼儿园这个社会更复杂更有趣啊。

从来没有人看到,其实,不让孩子上幼儿园是因为妈妈心甘情愿付出更多。

岁月静好了没多久,如意开始阶段性暴哭,甚至拒绝吃奶。

是不熟悉新环境吧?毕竟刚从住了将近一个月的奶奶家接过来。

可是,不管怎么样,妈妈总该认识啊,为什么连我的安抚都不起作用了呢?为什么连坐在背带里四处晃**都不耐烦了呢?

宝宝也很心累很迷茫啊,三天两头换地方,她的脑袋里装不下那么多新鲜东西。

我们调整了下心态,回到房间,把她放在书房的榻榻米上。

“现在,要躺要趴都随你,要哭就放声大哭,不要有心理负担,吵不到别人了。”我对她说,也是对自己说。

直到晚上八点,一口气吃下一大罐母乳冲米糊的如意终于睡下了,睡得还不错。第二天碰到酒店工作人员,关切地问如意好不好,昨天看着她在我背带里暴哭狂叫,他们也挺着急。

“不过,从小就熟悉多人、生人环境的孩子,总体还是好的,以后的很多焦虑都能更快抚平。”工作人员追加了一句。

以后有什么焦虑?我对未来不做预习。

断奶、入园、分离……不仅是大人,小孩也会在特定阶段面临焦虑。酒店总经理告诉我,她有个五岁的女孩,头几个月养在家的她一直很安静,八个月的时候带她去了一趟马来西亚,回来就像变了个人,咿咿呀呀充满了表达欲。

自信就是知道如何表达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全家人在帮我满足自己的欲望,顺便开发了一下婴儿的某种能力。家中育儿也没有什么不好,我恰恰是有这个条件和闲情。只要有妈妈的爱,孩子都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