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因为有事,没和爸妈一起陪如意散步。我爸妈带她出去后回来说,她今天可开心了,和一堆大孩子玩。还给我看了很多照片,有几个大孩子看上去还挺喜欢她。
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企图抓她手臂上的如意手链。
我说:“这孩子什么意思?要抢劫啊?”
我妈说我小人之心。
第二天,我去看了那帮孩子的聚集点,什么嘛,一堆野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欢那些陪着孩子的父母,他们有些可能因为刚刚下班太累而眼神空洞地直直望着远方,大部分在看手机,任凭孩子打打闹闹,甚至用水枪随便洒射路人。
我说我们走吧。
我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视野和宽容度不够。但我没法说服自己参与到这些人当中。
家长即教育。“野孩子”也不是不好,如果我认识他们的父母,我们是一路人,说不定我会很喜欢这些野孩子,“野”也就成了好动、机灵。但现在,这样的父母,我不认可,他们带孩子出来似乎是为了自己放风,我也很难站在那儿和他们聊天。我一直觉得,无论何时,人要找的是共同体,要找教育观念相近的人做伴侣,做朋友。
但是,怎能让自己的刻板观念束缚住孩子,阻止她认识更广阔复杂的世界呢?拥有大爱的渡渡鸟就很赞同儿子和各种人一起玩,然后拥有自己的辨别能力。
孩子最好的玩具是其他小朋友呀!而且,对一无所知的小朋友来说,这些社区聚集点里有友谊,可以获得好朋友,毕竟,不以贫贱论英雄。我也不希望她长大后是个“冰雪公主”,没有一点亲和力;她也会受到挫折、不被认可、不受欢迎等。这样的地方,是知晓社会的起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也是获得生活素材的地方。
我又在陈冠学的《父女对话》里,看到他的感慨—辞去教职和女儿一起回乡下老家,他发现,女儿只差一个同龄的玩伴。但陈冠学又深深觉得,她一个人玩着,倒是那样纯净。孤独是无上的幸福。
这是我自己的世界观。我从小喜欢自己和自己玩,在书里得到的乐趣远比从小朋友那里得到的多且令我安心。
我觉得渡渡鸟和陈冠学说得都对。
所以,我反而没了负担,就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我甚至找了个折中的方法,我在的时候,就带如意去大自然里,公园、河边、山间,再不济就逛商场,或者去朋友家;我要是不在,也不反对父母带她去和别的小孩玩儿,因为我的父母比我友好,他们会保护孩子,也不会冷眼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