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年龄的增长过程中,除了持续维持组织的良好状态,有时也会面临不得不重新做出大型改造的局面。
“能否请贵公司接管我们?”1990年,美国南方公司的董事长在夏威夷直接向我们提出了收购的请求。
当时,我与其他董事会成员正在参加南方公司转让58家7-Eleven夏威夷门店的纪念仪式。其间,对方公司的负责人提出有事需要与我们商议。
1990年,日本地区的7-Eleven总门店数即将突破4000家,正准备在独立构筑的“制造?配送?零售”体系(制造=生产商,配送=中间流通、批发,零售=贩卖)之上,以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创建新的流程和业务运营方式。
与此相比,在1980年后,美国南方公司的经营路线却和一切以顾客的需求为转移的日本7-Eleven背道而驰。所以,当听到对方希望日本方面全权托管的提议时我也并不意外,倒不如说之前早已有所预感。
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诞生于得克萨斯州,最初是一家在全美各地开设连锁店铺的制冰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店铺的经营者接受了顾客的意见,在店内卖冰块的同时销售一些面包、牛奶等食品。结果这一模式大获成功,被总部全面推广至全国。由此形成了“便利店”。
在过往倾听消费者心声的经营时代,南方公司的便利店营业额节节攀升,频创佳绩。然而伴随美国都市化的进程,南方公司将门店覆盖全美,成就了世界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品牌后,却逐渐改变了经营路线。
在我们看来,南方公司的经营状况确实陷入了困境。造成这一点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看清事业的本质。
当然,南方公司出现经营不善,并不只有主营业务7-Eleven便利店层面的问题。美国社会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多元化扩张遭遇滑铁卢等多个问题的同时爆发也是不小的因素。
过去我每次参加日美7-Eleven的高层见面会时,都会听闻南方公司又在新事业中崭露头角的消息。
他们在公司总部的所在地,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买下了相当于14个东京巨蛋体育馆大小的土地,进军了新市中心的地产开发事业。由于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也位于得克萨斯州,南方公司非常看好当地为NASA宇宙中心供货的电子产业和其他一些关联新兴企业的成长势头。
另外,由于美国的7-Eleven便利店的门店多附设于加油站附近,所以南方公司对石油提炼也有所涉猎。因为当时有不少加油站的运营方开始涉足零售业,所以这也是他们采取的抗衡策略。
然而,1986年,石油价格暴跌,南方公司不得不放弃了初具雏形的事业蓝图。同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后发生爆炸,机组成员无一生还。这起航空业界的悲剧事件让美国的宇宙研发计划暂告冻结,多数有事业往来的新兴企业因此关门大吉。这间接导致了当地地价的直线下跌,令南方公司的房地产事业宣告触礁。
祸不单行,第二年,市场投机力量开始对濒临危机的南方公司运作收购。为了对抗恶意收购,南方公司的经营人家族以LBO(杠杆收购,公司或个体利用收购目标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另一家公司)回购了自己公司的股票,并选择摘牌退市。
同时,为了减轻短期贷款的负担,美国南方公司决定发行公司债券,结果却适得其反。发行公司债券不久后,纽约股市出现大崩盘,并对全世界的股票市场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多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高达10%,这一天被世人称为“黑色星期一”。
因此,南方公司的债券自然很少有人问津,令其不得不提高回报率,导致利息的负担越发成为经营的阻碍。在即将被逼入绝境的时候,南方公司向我们寻求支援,首先转让了夏威夷的店铺。
然而此举不足以缓解南方公司所面临的危机,最后他们不得不向我们提出了全面托管整个公司的请求。
导致南方公司经营不善的直接原因或许可以归结于多元化扩张的失败。但是,根据我在美国7-Eleven门店内亲眼目睹的情况,主营业务的脆弱性才是其事业失败的致命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