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1 / 1)

0.01秒 王维 715 字 4个月前

同样是做一份工作,为什么会有差别?除了悟性和机遇外,主要原因就是对业余时间的有效利用。在业余时间,有人喜欢追星、游戏、逛街、约饭等,而有人选择健身、学习、工作等。久而久之,彼此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越努力的人就越接近成功。不用感叹时间不够用,因为成功者往往需要挤时间来提升自己,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鲁迅12岁在绍兴城读私塾时,父亲正患重病。由于两个弟弟年龄还小,鲁迅不仅要去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所以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时间安排。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后来,鲁迅读书涉猎广泛,还喜欢写作和民间艺术。对他来说,时间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他一生多病,且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太好,但他每天仍然坚持工作到深夜。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如同生命。他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工作时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对方说:“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

富兰克林·费尔德曾说过:“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五个字表达——‘我没有时间’。”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会有跟我们在同一时间出发的人,而对时间的不同利用,就会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即使偏差的角度很小,未来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用小时间去创造大价值,小阶段的成功更容易实现。在这个生活节奏极度紧凑的时代,我们常常苦恼于很多事情没有时间去做。可是,鲁迅却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越忙的人,越可以挤出时间。

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都会挤出一小时的时间去研究蜂鸟,并用专业的设备给蜂鸟拍照。有些权威人士说,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是自然历史丛书中最为杰出的作品。

有这样一位老人,从78岁开始,每天都会抽出一小时学习音乐。他总是说:“我小时候就养成了这种习惯,每天都要听一小时音乐,于是逐渐具备了欣赏音乐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不得不靠静坐度日时,我就用得上它了。”

必须承认,要想挤出一小时的时间确实有点难。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心挤,总会有的。美国有个想象力丰富的钟表匠,为了让大家每天都可以多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制造出一种很巧妙的计时器。这种计时器每分钟只有57.6秒,每分钟都可以挤出2.4秒,而一天就会多出60分钟,即一小时。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即使不用这种计时器,每天同样也会多出一小时,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如果你想要追上别人,如果你想与别人平等交流,如果你想更接近成功,那么你就需要为自己的努力多挤出一些时间。

一家化妆公司的负责人,得知儿子在大学成了神学优等生,他很高兴。但是,每次儿子回到家,他跟儿子都没有共同语言。因此,他决定改变这种处境。

他虽然对神学也有一些兴趣,可是从来都没有认真、系统地学习过这门课程。为了和儿子沟通,他每天都会在午饭后挤出一小时,阅读一些关于宗教的书。

开始时,同事都觉得他很古怪,觉得他的这种做法很傻。可是没用多久,同事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在研究宗教学的过程中,他还涉猎了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领域的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后来,除了能与儿子深刻讨论外,他还经常被邀请到各地演讲。

每天挤出一些时间,多做一点工作,或是多读一点书,或是多学习一点技能;久而久之,相信与周围的人相比,你的知识储备或技巧能力提升得不是一点点,而是会惊艳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