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修建了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然发现长堤上突然之间增加了许多蚂蚁窝。老农意识到,蚂蚁窝很可能会影响到长堤的安全。于是,他立刻回村报告,结果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儿子。
儿子听后,不以为意地说:“咱们的长堤那么坚固,还怕几只小蚂蚁?”之后,就拉着老爹一起下田了。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慢慢渗透到长提内,继而喷射而出,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
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重视细节,小的坏处不断积累,就会渐渐造成大麻烦。而当今社会,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职位都有满满的竞争者。因此,势均力敌之下,只有关注和做好细节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
小细节,决定大成败。很多英国人都会唱一首民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其实,民谣中提到的故事就曾在历史上真实地发生过。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准备参与一场重要战争。
战斗开始前,国王让马夫去准备自己最喜爱的战马。马夫立刻找到铁匠,让他尽快给马掌钉上马蹄铁。铁匠先钉了三个马掌,结果钉第四个时发现缺个钉子,他立刻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国王。可是,战斗即将开始,国王根本没理会铁匠的话,就匆匆奔赴战场。
战场上,国王骑着战马,带着士兵冲锋陷阵,左突右奔,英勇杀敌。突然,一只马蹄铁脱落了,战马在巨大的冲力之下一个不稳,瞬间仰身跌翻在地,国王也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等他再次抓住缰绳,惊魂未定的马就跳起来逃走了。看到国王倒下,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乱窜,以致军队在敌军的冲击下顷刻间土崩瓦解、一败涂地,国王也被俘虏。
这时,国王才意识到钉子的重要性。被俘的那一刻,他痛苦地喊道:“钉子,马蹄钉,我的国家就毁在这颗马蹄钉上。”
这场战役就是波斯沃斯战役,而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理查三世失去了整个英国。
对于这种结果,恐怕任何人都不会想到。一枚小小的铁钉,却让理查三世输掉了一场战役,失掉了一个国家。如果当初理查三世知道自己的国家会败在一枚铁钉上,相信无论战况如何紧急,他都会让马夫找到马蹄铁钉并钉好的。
时时精细成百事,事事精细成一生。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在当下社会也是如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有将细节做好,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年少时期,王永庆聪颖好学,可是因为家中贫困,念不起书,于是他就去做买卖。
16岁时,王永庆在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经有了约30家米店,竞争相当激烈。由于启动资金少,王永庆只能在偏僻的巷子中租了一间小铺面。因为规模比较小,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所以刚开始生意很冷清。后来,王永庆认识到,如果要让自己的米店发展起来,就必须为人们提供一些别家米店没有的服务。仔细思考后,王永庆决定在米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想办法。
当时,稻谷收割后,老百姓都要在马路上进行晾晒,因而难免会有些小石子等杂物掺在稻米中。蒸米饭前,人们总要经过一道挑拣去杂的工序,这让很多家庭主妇感到异常苦恼。可是,米店中出售的米都一样,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为了吸引顾客,王永庆不怕麻烦,带着家人把掺在稻米中的杂物一点点剔除,然后再销售,结果大受欢迎。不少顾客纷纷慕名而来,于是王永庆的米店生意越来越红火。
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可见,细节是成败的关键。王永庆就是因为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才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不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将细节做好,才会迎来更好的结局。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而在最不起眼的细节中,往往蕴藏着完美人生的真谛。可以说,任何一个人的生命线都由很多点组成,而这无数个点,就是我们曾注意到或没注意到的细节。一个做事尽善尽美的人,必然会注重方方面面的细节。
为了抓住更多的机会、成就美好的人生,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做起:
1.树立细节观念。习惯成自然,一旦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了马马虎虎的习惯,做事就会不尽心、粗枝大叶。因此,每时每刻都要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并持之以恒地去实践。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养成重视细节的好习惯了。
2.不要粗心大意。古人言:“大意失荆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做不好,关键要看是否真正用了心。“用心”二字,关键在于“心”。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3.仔细洞察辨别。在当下这个对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中,只有将细节全部做好,才能保障产品的合格。生活的一点一滴也是如此,只有倾注无比的耐心与细心,仔细考虑、仔细洞察、仔细辨别,才能更好地把控每一个细节,从而将事情做得完美。